袁佰福
古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粹部分。同时古诗词也是我国语文高考中的考试重点和难点。因此,古诗文教学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对当前高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现状给予探究有其必要性. 就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没能很好的完成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所以有必要结合当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强
以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是以识记与背诵为主,强硬的死记硬 背无法让学生受到古代文化熏陶。无法有效对古诗词意思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及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败坏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当学生无法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时,又怎能指望学生课后主动阅读,体味古诗词呢?
2.教师教学方法缺少新意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呈现单一的教学模式,教法单一,读读诗词,说说背景,对诗文的关键字进行解析,解释句子含义,概括主旨或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后背背诗词。可是一首诗词被分解的支离破碎,毫无美感所言。例如: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杜甫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悲凉,出神入化语,言典雅优美,意蕴丰富复杂。而我们老师在讲课时却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了背景介绍,句子的翻译上,导致学生缺少时间去思考、感悟,也自然无法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意蕴。这样的教法无疑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离了古诗词的美。
3.教学内容偏重知识化,教学“高考化”
由于高考的指挥作用,在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方式就退化为考试这一种了。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和学生都偏重知识化,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对答案,学生记下标准答案。在记答案的过程中强调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考试中的答题模式和专业术语。例如直接回答问题、结合诗句解释、情感或作用三部曲答题模式及雄奇豪放、动静结合等答题术语。整个教学内容完全只是为高考服务,而不是引导学生去真正地读懂古诗词、体会古诗词,发现古诗词之美。
二、古诗词教学对策
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整理出经典古诗词篇目,让学生自由去背诵、研讨;还可以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默写大赛等,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媒介喜欢上古诗词。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较好的课件,特别是有古典意蕴的课件。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营造出一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促进更多的学生喜欢古诗词。而学生以当喜欢古诗词了,就一定能够学好古诗词了。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以前逐字逐句解释的机械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等,这可以让学生对诗词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学生应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吟咏上,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词就是要让学生诵读体悟要在感受诗词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基础上,读出韵味。要在充分理解所表达的情感上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会到那恢弘的气势,通过读诗,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最后要進行情感的点拨。诗歌的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人们读诗,通过对瞬间的把握,引起心灵的共鸣,更好的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通过这三步,就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整体地把握,而不是传统割肉切片式的学习。
3.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我们也需要改变对学生诗歌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完善评价标准。而不能只是以一张试卷来简单粗暴的评定。当然,我们需要用试卷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还不够,因为古诗词的朗诵、个性化理解是无法通过试卷来检测的,所以我们要丰富评价手段:可以有古诗词的朗诵水平检测,创造性理解检测等,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为了答题。
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古诗词,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并努力的传承我们的悠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