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岩
[摘 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依托黑龙江省情实际,黑龙江省提出了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并已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本文就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背景暨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了相关考证。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亚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設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覆盖欧亚非三大洲,沿线人口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耀眼的公共产品。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原因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解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差异、构建全方位战略格局、经略地缘战略、拓展维护海外利益的重大举措,对于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比邻俄罗斯的黑龙江省来说是重大的战略机遇。
(一)缓解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格局,但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广度和深度与东部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倡议将使中西部地区把贴近内需市场、临近东盟、中亚、南亚、中东欧等贸易伙伴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释放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
(二)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横跨欧亚非,是推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贸政策相互协调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加快对国内资源、人才、要素与国外资源、人才、要素的充分整合和利用,实现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全面对接,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多元开放格局,打造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升级版。
(三)经略大周边地缘战略依托
“一带”旨在优先发展包括东北亚、中亚、西亚在内的周边地区,以互联互通为发力点,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和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构建沿线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一路”旨在倡导和建设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通过推进合作,与海上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沿海发展经济带,同时打通基于开放安全的航海通道。(1)“一带一路”陆海兼顾、东西统筹、南北呼应、双翼齐飞,是中国经略欧亚大陆、构建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两只翅膀。
(四)拓展与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近年来,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利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同步增长,海外利益的维护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海外利益攸关区,同时也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高发的热点地区,亟需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务实推进,切实保护我国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
二、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诉求和优势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依托黑龙江省情实际,黑龙江省提出了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并已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指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一带一路”的丰富和完善。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按照“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总体要求和“深化互利合作、谋求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铁路为主轴线,以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为辅助线,以沿线城市进出口产业园区为重要支撑,建设联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用大通道搭建大平台,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集聚,发展境内外对俄产业园区,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面向以俄罗斯为重点的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形成集生产、贸易、流通为一体的经济区域。
(一)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毗邻俄罗斯,是辐射东北亚诸国、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重要枢纽地带。明朝时期,南方有郑和七下西洋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北方有亦失哈九上北海形成的“东北亚丝绸之路”。晚清时期,“中东铁路”的建成,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部通道,至今已有百年运营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俄进出口货物大都经此通道运输,高峰时期铁路货运量达到2200万吨,货运集装箱5.4万标箱,已成为中俄跨境货物运输和中日韩陆海联运的重要贸易通道。目前,我省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地位,已成为我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国东部地区运往欧洲货物,通过我省的东部通道与通过新疆的西部通道相比,运期可缩短25%~30%,运费可节省30%~50%,而且只需经过俄罗斯一国就可达到波罗的海沿岸欧洲多国,更符合现代国际物流要求。
(三)具有强烈的合作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我省沿边铁路和中俄口岸通道建设,多次指示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俄总统普京向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希望中方有效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促进亚欧之间跨境货物运输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起初指西汉张骞、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时开辟出来的通道,因为丝绸为商道上的大宗商品而得名。后来,这一概念成为古代中国对外交流通道的统称。“Silk-road”“丝绸之路”或“丝路”,最初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Richthofen)所著的地理书籍《中国》(1877年)一书中。该书在第一卷后半部分详细记述了东西方交通的历史,并首次将这条东西干道称为“绢之道”。后经德国人赫尔曼(Albert.Herrman)所著的《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1910年)定名为“丝绸之路”(silkroad)。
谈及丝绸之路,大家更多会想到的是西北的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但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曾经有一条繁荣了几千年的主要用于边疆和中央保持朝贡赏赉往来的驿路,因为东北地区每年有六个月左右的冰封期,而中原的赏赉及商品以丝绸为大宗,这条驿路被称为“东北亚丝绸之路”或“冰雪丝绸之路”。
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经历了漫长而久远的历史进程,经过了多次的更辄变迁。
(一)早期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早在《竹书纪年》《大戴礼记》《史记》等古籍记载,黑龙江地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肃慎人为了修好中原,向虞舜进贡,于公元前2249年开辟的以贡赏贸易为主的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至今已有4260多年的历史。《黑龙江省志·大事记》记载:公元前2249年(帝舜二十五年),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肃慎先民派使者前往中原地区,向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贡献弓矢。汉魏时期《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载:“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裤,履革。出国则尚缯、绣、锦、。”夫余国与中原存在商业贸易,已被史学界公认。
(二)渤海国贡道时期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大祚荣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立了震国,自称震国王。对此,唐朝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迅速承认其属国地位,并授予大祚荣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荣随即去号,以“渤海”为国号和族称。从此,渤海国全面效法大唐文明,开疆拓土,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其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南至朝鲜龙兴江;北抵黑龙江省依兰。最后定都于上京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立国长达200余年。
作为属国,渤海有向唐朝贡的义务。黄维翰《渤海国记下篇·朝贡中国》(2)载:“渤海在唐营州之东二千里,自国都忽汗州西至长安,史言八千里。而遥遣使如中国,有朝贡、谢恩、祈请、贺正、进奉端午诸名。贡道:陆行,渡辽入幽州境;水行,渡海入青州境。”唐朝也非常重视渤海国的殷勤臣服,为渤海等国等东北亚地区的使臣设置了接待官员。开元二十八年,以平卢军节度兼渤海黑水等弯府经略处置使,代宗大历初,改以淄青节度使领检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穆宗践祚,又加平卢以检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有朝贡就有恩赏,中国历代皇帝对四方来朝的属国使臣基本采取赏大于贡的政策。据统计,渤海国共向唐朝朝贡140余次。此外,还向后梁、后唐朝贡了10次。在不完全的朝贡记录中,明确赏给丝绸的就有数十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朝廷的恩赏,还有民间贸易。《渤海国志》(3)载:高王十六年(唐玄宗开元元年),“遣王子朝唐,十二月至长安,奏请就市交易,入寺礼拜,玄宗许之。”
(三)宋代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公元1004年,宋与契丹(后改称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一百多年间,每年向辽交纳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增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两国还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史·食货志》(4)载:“景德初,复通好,请商贾即新城贸易。诏北商赍物货至境上则许之。二年,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遣都官员外郎孔揆等乘传诣三榷场,与转运使刘综并所在长吏平互市物价,稍优其直予之。又于广信军置场,皆廷臣专掌,通判兼领焉。三年,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非《九经》书疏悉禁之。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于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在开封与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间,形成了一条以岁币为主要形式的半官半商丝路。
公元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于白山黑水,北宋撕毀“澶渊之盟”,联金灭辽。但是,由于北宋没能按约定攻下燕京,不得不答应将每年输送给辽国的岁币转赠金国,还要答应每年交100万贯作为“代燕税”。这样,东北亚丝绸之路转而指向东北,目的地为黑龙江省阿城市的金上京古城。北宋灭亡后,偏安一隅的南宋,于公元1141年与金国划淮河为界,臣服朝贡。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每年春季搬送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交纳。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间,两国出现了长达40年的和平时期,互市贸易空前繁荣。《金史·食货志五》(5)载:“四年,以尚书省奏,复置泗、寿、蔡、唐、邓、颖、凤翔、秦、巩、洮诸场。”榷场互市交易中,南宋的主要商品是绢、布、麻、丝绸之类。
(四)明朝时期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夺取皇位后,锐意进取,积极扩张。为此,他改变祖训禁绝之旨,几乎同时开辟了可与“张骞丝路”媲美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亦失哈九上北海”的东北亚丝绸之路。明王朝为了巩固东北领地,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及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等地土著居民。亦失哈,又叫亦信,海西女真人,是明廷的宦官。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春,他统率千余官兵,乘坐着满载布帛丝绸、粮食器具等物资的巨船,乘着春天的季风,扬帆起航,浮江而下。从松花江驶入黑龙江,不舍昼夜,直下奴儿干。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当亦失哈第三次巡视奴儿干都司时,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寺——永宁寺。为了纪念永宁寺的修筑,亦失哈又竖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永宁寺记》碑文,记录了建立奴儿干都司的史实及亦失哈前两次巡视的过程。明代史料表明,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的二十多年间,亦失哈九次奉命巡抚奴儿干,没用武力,便征服了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
由于明朝采取了赏大于贡的政策,使朝贡的队伍日益频繁,不断扩大。女真的纳贡使团来到中原,不仅得到丰厚的金银、丝绸、粮食和其他用品的赏赐,还获得了在中原进行贸易的机会。于是,大批的丝绸、绢、苎丝袭衣、金织以衣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进入黑龙江流域,那里的人们则与日本进行贸易,中国的丝绸变成了“虾夷锦”,这种交易持续到清朝中叶。明代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南起于双城市石家古城,走阿城,经宾县鸟河,沿松花江迤俪北上,于黑瞎子岛入黑龙江,直抵黑龙江入海口。
(五)清朝时期的东北亚丝绸之路
清朝继续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管理这一事务的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贡赏和贸易。乌绫,是满语“财帛”。赏的对象是赫哲、费雅喀、库伦、鄂伦春、绰奇楞、库野、恰喀拉诸部落少数民族的朝贡者。黑龙江中下游的各族人民,定期向清政府贡献貂皮等土产,清政府在三姓副都统衙门设专职赏乌绫官员,定期到黑龙江下游的奇集(俄罗斯奇集湖)、普禄乡(俄罗斯波卡罗夫卡)、莫尔气(俄罗斯共青城)、德楞(俄罗斯利特温采沃)等地,设临时“丝城”接受贡貂、赏乌绫。其中黑龙江将军开通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南北驿道:北道为齐齐哈尔至瑷珲城;南道为齐齐哈尔至茂兴站。康熙朝,又开通了齐齐哈尔通往呼伦贝尔(海拉尔)的驿道,以及墨尔根(黑龙江省嫩江市)至雅克萨的驿道。中国丝绸的魅力,导致了山丹贸易的出现。山丹,是库页岛、北海道人对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北海道的阿依努人(虾夷人)为了获得中国丝绸,通过换货等方式,开展了山丹交易。中国丝绸从北海道流入日本。日本把库页称作“北虾夷地”,故而把中国丝绸称之为“虾夷锦”。这条丝路一直持续到沙俄入侵前。
古往今来,这条漫漫古道上响起过銮铃声声,目睹过驿马驰骋,见证了旌旗飘舞、商贾穿行。今天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努力下,这条千年古道必将重现荣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载张洁主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清·黄维翰《渤海国记》,广文书局,1968年。
(3)《渤海国志三种》,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4)《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5)《金史》,中华书局,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