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黄福旦,王国荣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1)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李 斌,黄福旦,王国荣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1)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 5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次用药效果显著好于1次用药;常规药剂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 25% 咪鲜胺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较好,仍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推荐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一般;而25%氰烯菌酯乳油1 500g·hm-2和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的防效不理想。
小麦赤霉病; 防效; 药剂筛选
浙江省麦类作物种植面积不大,但一直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也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复配剂用药水平较高的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此类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使得病原菌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且具抗药性的群体有不断蔓延的趋势[1]。萧山区自2014年以来,连续3年4至5月份持续阴雨的气象因素为赤霉病流行创造了适宜条件,而萧山区小麦耕作面积以种粮大户为主,其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致使小麦赤霉病为害日趋严重。根据萧山区测报站近3年对全区小麦赤霉病考察数据显示,2014年小麦赤霉病平均株发病率4.8%(0~15.6%);2015年平均株发病率2.7%(0~13%);2016年平均株发病率29.5%(4.7%~93.8%),总体上呈持续偏重的状况。2016年在赤霉病大发生的形势下,为改善小麦赤霉病的用药结构和水平,我们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1.1 材料
试验在萧山区蜀山街道章潘桥村大户赵祖兴的承包大田中进行,小麦品种为扬麦20。
试验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咪鲜胺乳油(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乳油(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25%咪鲜胺乳油300 mL·hm-2;处理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处理3,25%氰烯菌酯乳油1 500 g·hm-2;处理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处理5,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 500 g·hm-2;处理6,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500g·hm-2;处理7,清水对照(CK)。小区面积50 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各处理加水675 kg·hm-2喷雾,选用常规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5和6为相同药剂,处理6在4月19日施药1次,其余处理在4月19日和4月25日共计施药2次,时期分别为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药效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定点调查,每小区每点调查0.5 m2,药后调查总穗数、发病穗数,以小麦穗部发病情况划分病情严重度。共分5级: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2]。计算病株率、病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小麦生长情况。
2.1 防治效果
表1表明,各处理末次药后25 d调查,氰烯·己唑醇施药2次的处理防效最好,穗防效为82.8%,病指防效达到了87.5%,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多菌灵+咪鲜胺施药2次的处理防效较好,穗防效为69.5%,病指防效达到了75.5%;氰烯菌酯施药2次和甲基硫菌灵施药2次处理总体上表现相当,穗防效分别为51.6%和50.7%,病指防效分别为61.7%和59.5%,两者无显著差异;戊唑·福美双施药2次处理的表现较为一般,穗防效为45.6%,与氰烯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相比效果略差,病指防效为52.7%;表现最差的为氰烯·己唑醇施药1次的处理,穗防效只有35.9%,病指防效仅为44.2%。
表1 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末次药后25 d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在试验过程中,未见药剂对小麦植株产生药害,也未见对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本次试验的药剂除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 500 g·hm-2设置了施药1次的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均为施药2次。5个施药2次的处理中,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为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 500 g·hm-2,但如果仅在齐穗期施药1次则防治效果不理想,与施药2次的处理有较大差距。常规药剂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25%咪鲜胺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较好,仍可作为小麦赤霉病推荐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一般,病原菌对此已产生抗药性。25%氰烯菌酯乳油1 500 g·hm-2和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的防效不理想。本次试验田块赤霉病发生较早,破口期田间已普遍发生,在气候条件适宜于赤霉病发生的年份,需酌情提早至破口期进行第1次防治,在扬花期再进行补治。
[1] 周明国,叶钟音,刘经芬.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J].南京农学大学学报,1994,17(3):33- 41.
[2] 王华弟,蒋学辉,汪恩国,等.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4.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6- 12- 15
李 斌(1987—),男,浙江杭州人,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E- mail: Burningli2009@163.com。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324
S435
B
0528- 9017(2017)03- 0442- 02
文献著录格式:李斌,黄福旦,王国荣.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442-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