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

2017-04-17 06:03张建国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苦竹新竹间伐

张建国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林业局夏茂林业工作站 365500)

苦竹是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的乔木状竹类植物,也是三明市重要的乡土笋竹两用经济竹种[1],野生资源多,分布广。苦竹秆通直、圆筒型、尖削度小,秆壁厚且纤维优良,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是良好的造纸原料,还可制作萧、笛、毛笔管、竹制工艺品及家具等,整秆可用作瓜架、钓竿、篱笆、支架、旗杆、晒杆,三年生至五年生的苦竹可作为结构用材;笋肉厚、色白、质嫩,含有多种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营养丰富,尤其是糖苷含量较高,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之功效[2-3]。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对苦竹林研究与开发的日益重视,苦竹林经营面积不断扩大,苦竹林的生产经营已经成为有些地方的主导产业,且产业关联度大。前人对苦竹林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其生长特性、出笋规律、生物量空间分布、开发技术、混交林与复层林的经营与林分生产力、病虫害及其防治等方面[4-10]。苦竹林无论是野生群落,还是人工种植的竹林分,从群落演替层面分析,都是林地向顶级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过渡类型,是不稳定的群落,要维持苦竹林稳定,提高生产力,需要采取人工措施进行干预。

传统苦竹抚育管理季节在7、8月,闽西北地区正处于雨季,受台风影响,经常有雷阵雨袭扰,降水量大,此时进行垦复深翻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土肥损失而影响苦竹生长。根据闽西北冬季气候特点,对苦竹林生长特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活动轨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冬季经营管理是适宜时机,但有关苦竹林冬季经营技术及其经营效果尚未见到专门的研究报道。为此,笔者从2011年开始,在福建省沙县夏茂镇进行苦竹林冬季抚育与夏季抚育、冬季深耕与不深耕,以及留竹密度等抚育措施的比较试验,分析不同抚育措施对苦竹林生长量、产量、竹材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苦竹林丰产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N 26°60′至26°46′N,E117°32′至118°60′)西北部夏茂镇中街村11林班34大班23小班。沙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9.5℃,极端最高气温40.1℃。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上旬至翌年1月上旬,终霜一般出现在2月中旬,霜期75~86 d,霜日18~24 d。日均温≥10℃的活动积温4478.0~5859.2℃。全年日照时数1877.6 h,7月和8月的日照时数全年最多,平均每天8 h以上,冬季平均每天4.6 h。平均年降水量1840 mm,雨季与旱季分明,2-4月为春雨时节,降水量423~552 mm;5、6月为梅雨时节,降水量518~670 mm;7-9月为台风雷阵雨时节,降水量319~474 mm;10月至翌年1月为干季,降水量只有223~269 mm。试验苦竹林的林地土壤为发育于黑云母花岗岩的酸性岩红壤,主要植被有苦槠、枫香、普通油茶、映山红、黄瑞木、芒萁骨、五节芒等,林地属较肥沃的立地类型。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始于2011年,在原有已经成林的苦竹林中选择立地条件和竹林生长状况相似的同一面坡建立标准地,标准地面积20 m×20 m。标准地周围开沟,并保留4 m宽的隔离带。试验设4个处理:① D1处理(冬伐、9000株、冬深耕),冬季进行抚育间伐,每公顷立竹数9000株,间伐原则是四砍四留(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老留幼);2011年和2014年冬季各进行1次全面垦复深翻,深度20~25 cm,清除土中石块、草头、树头,切除浅鞭、死鞭、老鞭,其余年份每年各劈草1次;每年保留出笋盛期(大约在谷雨前后3 d)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笋体,其余全部采挖,挖后覆土。② D2处理(冬伐、12 000株、冬深耕),每公顷立竹数12 000株,其他措施同D1处理。③ D3处理(冬伐、9000株、不深耕),冬季进行抚育间伐,每公顷立竹数9000株,不深翻,仅每年劈草1次。④ D4处理(夏伐、9000株、夏深耕),夏季进行抚育间伐,除处理时间(季节)不同外,其他措施同D1处理。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从2012-2016年,连续5年对各处理产笋量进行现场称重,间伐前测定砍伐苦竹株胸径和竹高,年末测定全林(不含间伐苦竹株)胸径、竹高,算出平均值,以二元重量式W=aDbHc(山本和藏)经验方程[11-13]计算产材量和现存竹材量。

苦竹竹笋象危害状况以被害率和危害程度两个指标考量。被害率视新竹展枝放叶后,以竹梢未断、竹秆无明显变形为生长正常,计算被害率。危害程度按虫株率进行划分,虫株率5%~20%为轻度、21%~30%为中度、31%以上为重度。

应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以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季经营对新竹质量的影响

表1是不同处理的新竹生长状况测定结果。从表1可知,不同处理间新竹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差异。新竹数从大到小依次为D1处理>D4处理>D2处理>D3处理,新竹胸径依次为D1处理>D4处理>D2处理>D3处理,新竹竹高依次为D2处理>D1处理>D4处理>D3处理,新竹数量、胸径、树高均逐年提高。

表1 不同处理新竹生长状况比较

以2014年为例(下同),D1处理与D4处理比较,新竹数增加20.4%,新竹胸径增加12.8%,新竹高增加16.7%,D1处理与D4处理处理除了抚育时间不同外,其他经营管理措施相同。表明苦竹林冬季管理效果优于夏季管理效果。究其原因,主要与冬季苦竹正处于孕笋阶段,此时间伐可释放空间,增大光照时间和强度,提高地温,营造了有利于笋体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关。D1处理与D2处理比较,新竹数增加17.1%,新竹胸径增加22.2%,竹高降低3.4%,D1处理与D2处理的抚育时间相同,保留立竹数不同。表明经营密度对新竹生长有影响,以每公顷保留立竹数9000株较为合适。究其原因,主要与D1处理保留立竹数较少,释放空间较大,林内光照时间和强度较大,地温较高,有利于笋体的生长发育有关。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新竹的生长与密度有关,但最适宜的保留密度需要进一步试验,苦竹与毛竹一样,竹林是一个相连的群体,笋成竹,竹连鞭,鞭孕笋,需要达到良性循环。经营密度合理阈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D1处理与D3处理比较,新竹数增加60.5%,新竹胸径增加37.5%,树高增加60%,D1处理与D3处理的间伐时间(冬季)、留竹密度(9000株/hm2)一样,唯一差别在于D1处理冬季深耕、D3处理没有深耕;D1处理与D3处理的营林效果的差异性表现同前述,但处理间的差异更大。表明冬季深耕的营林效果非常显著。

2.2 产笋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年产笋量存在明显差异。年产笋量从大到小依次为:D1处理>D4处理>D2处理>D3处理。D1处理的年产笋量最多,为1020 kg/hm2,比D4处理增加9.7%,比D2处理增加33.3%,比D3处理增加100.0%。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产笋量均有影响,深耕因素(D1与D3)对产笋量的影响大于经营密度因素(D1与D2),经营密度因素对产笋量的影响大于季节因素(D1与D4)。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3),处理间产笋量差异极显著(F=15.26,F0.01(2,6)=10.9),重复间差异不显著(F=3.24,F0.10(2,6)=3.46);D1和D4处理均与D3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D1与D2处理间,D2与D3处理间有显著差异;D1与D4处理间差异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存在一定差异。

表2 不同处理竹林产量比较 (2016年)

2.3 产材量

从表2可知, 年产材量和现存竹材量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年产材量从大到小为:D1处理>D4处理>D2处理>D3处理。D1处理年产材量最大,为6864.2 kg/hm2;其次为D4处理,年产材量为4151.7 kg/hm2。D1处理比D4处理增加65.3%。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4):年产材量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11.26,F0.01(2,6)=10.9),重复间差异不显著(F=1.96,F0.10(2,6)=3.46); D1、D4处理与D3处理间,D1与D2、D4处理间,D4与D3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D2与D3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处理苦竹年产笋量多重比较分析

注:D0.05=251.97,D0.01=344.86。

表4 不同处理苦竹年产材量多重比较分析

注:D0.05=2185.81,D0.01=1597.05。

显然,苦竹年产笋量和年产材量之间既存在关联,又相互制约。在相同密度下冬季经营效果较好,但经营密度应该考虑经营方向,笋用林经营密度宜低,材用林经营密度可高些。现存竹材量以D2处理最多,其次为D1处理。

2.4 竹笋象危害状况

从表5可知:不同处理苦竹受竹笋象危害程度有差异。危害程度最大的是不深耕的D3处理,被害率达到38.8%,危害程度为重度;其次是夏季抚育的D4处理,被害率达到22.7%,危害程度为中度;D1和D2处理被害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5.6%和15.4%。表明冬季管理,尤其是冬季采用垦复深翻的处理,可大大降低苦竹受竹笋象的危害程度。究其原因:竹笋象为土栖昆虫,以成虫在土层6~20 cm做土茧越冬,翌年4月底越冬成虫出土。冬季垦复深翻,可达到杀虫保笋的效果。

表5 苦竹林竹笋象危害调查

注:以2012-2014年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冬季间伐、每公顷保留立竹量9000株、冬季深翻的处理,苦竹林的经营效果最好,并能有效减轻竹笋象的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连标勇.福建沙县苦竹经营技术调查研究∥中国经济林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俞友明,方伟,林新春,等.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3):64-67.

[3]李继雄,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1,29(2):37-41.

[4] 张清.苦竹丰产林施肥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4(3):21-23.

[5]兰英,马利春,何兴炳.苦竹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1):61-63.

[6]王其启.人工诱导的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41-44.

[7]周东雄.马尾松苦竹复合林分生产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2):27-29.

[8]高培军,郑郁善,陈礼光,等.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5-8.

[9]阮宣华.杉木林中留养苦竹构建复合经营模式的调控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7(1):199-202.

[10]连华萍.杉木苦竹混交林生长效应与凋落物分解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3):6-11.

[11]赖建明.马尾松茶秆竹复层经营效果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3(1):21-24.

[12]夏伟.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密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5-146.

[13]代全林.茶秆竹生物学特性与丰产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2.

猜你喜欢
苦竹新竹间伐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苦竹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苦竹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长不大的调皮蛋
长不大的调皮蛋
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