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政治主体性与实现

2017-04-17 16:56范梓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性社会转型

范梓愉

摘 要:近年来,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且由于主流的政治意识导向不断弱化,就会产生权威真空的现象,从而导致政治主体没有依托。为此,我们就需要重新构建社会精神,并科学、合理的配置相应公共权利,从而充分挖掘我国优秀的政治文明,积极开展面向公民的政治教育活动,以此来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

关键词:政治主体性;政治性;社会转型

在实际生活中,人不仅是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更是政治生活的主体,其应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政治思想、政治文化以及政治规范,从而推动政治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自觉性,认识到作为政治主体的义务,同时还要对国家政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从而确立人的政治性地位。

一、人的政治主体性

1.政治是对人类全局的调控

在世界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政治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产物,很多知名学者认为,政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问题,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根据人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政治现象仅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但是这种说法虽然可以解释政治的产生,但是无法解释政治的发展。如果说政治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不会发展,会一直保持着野蛮人的生活状态,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由此可见,政治的产生应该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人类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意义。

2.政治是人类政治实践的创造物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并且人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工具,并且通过合作,人们可以捕杀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动物,从而使人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此外,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必须要于自然界达到一定的平衡,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有了明确分工,既有竞争,同时还有协作,这就为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由此可见,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它的思想、理论、体制可以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此来确保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主体性的生长环境

1.双重转型,政治主体的任务压力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本身还存有一些封建主义、殖民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残留成分,这就为我国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成功转型,我们不仅要完善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要不断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必须要彻底清除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抵制殖民文化的侵蚀,从而使我国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

2.权威真空,政治主体的精神依托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文革的消极观念到改革开放的迅速更新,使得我国社会转型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危机,那就是权威真空。这与我国的传统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在我国的文化中,其内核的主要内容就是爱好和平、重视个人修养,并不会将工作进行异化,使之成为机械的奴隶。由此可见,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政治主体是其发展的精神依托。

三、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实现

1.重构社會精神秩序

要想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首先就需要使政治主体形成政治意识。如果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秩序,那么社会中人的基本价值就需要保持一致。因此政治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政治行为的价值进行推断,以此来确立一套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以此来确保社会中人的基本价值的一致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社会精神秩序,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就会难以向前,从而使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实现遥不可及。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一个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发展观对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发展观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是非常重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讲话,从而将我国引领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上。同时马克思在讲话中也指出过,党将引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并使社会主义的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以此来为政治性主体的建设提供有利环境。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促进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实现。

3.传统政治文明资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传统文明不断延续,但是由于西方秩序的入侵,使得我国的本土制度缺乏相应的生长条件。因此,为了充分挖掘我国的传统政治文明,我们就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放生产力为基础,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使社会发展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的现代化,为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带来积极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政治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随着两者的共同发展,政治可以对人类的全局进行调控,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此外,为了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实践需要重构社会精神秩序、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主体性的实现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苏令银. 主体间性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郝敬楠.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

[3]冯佺光. 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政治性社会转型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社会转型时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建设性构想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政治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翻译的政治”必然性的认知阐释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