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的几个策略

2017-04-17 21:45孙慧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合作趣味情境

孙慧珍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注重趣味学习、善创生活情境、巧设问题探究、倡导合作学习、建立分层评价。

关键词:趣味;情境;问题;合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02-01

随着小学数学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保护学生长久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恰当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在精彩而有效的数学活动中找到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注重趣味学习。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首先要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在课堂外,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化的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

二、善创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想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 一只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5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小羊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这个圆的面积呢?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问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三、巧设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要通过巧设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确保学生在问题思考和交流中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梯形的面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即:(1)如果分割的话,我们能够将梯形分割成哪些图形?(2)思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梯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对梯形进行分割、移动,自主动手进行推导证明,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再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自主证明,比如:将梯形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引导学生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通过求和、化简来强化理解,并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倡导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组织小组讨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学生们认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乘法算式写起来、读起来、算起来都比加法简便,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学生不易理解时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读写钟表上的时刻9时55分,就出现三种答案:(1)9时55分(2)10时55分。(3)10時5分。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刻宣布正确答案,而是开展小组讨论:哪个答案正确,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弄清了读写几时多的时刻,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的数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所以第一个答案正确。

五、建立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逐步提升。

猜你喜欢
合作趣味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