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慧
摘 要:在高考复课中,诗歌鉴赏是目前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少教多学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提高高三课堂复课效率,为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做好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诗歌鉴赏 少教多学 构建平台
一、“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复课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复课中,存在着普遍的“多教少学”现象,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紧紧占据属于自己的“讲堂”,却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中心,学生的“学堂”被挤压得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长期以来,造成了教学复课效率极低,学生的主体逐渐被边缘化,自主学习能力丧失,更别提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这种种表现显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格格不入,这必须要引起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否则我们不仅仅会失去下一代,而且会失去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开始扎根于中国教育的土壤。[1]
那么,什么是“少教多学”呢?
“少教”就是减少知识的灌输,“多学”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讲堂”回归到“学堂”。“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更是和中国语文优秀教育传统高度一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廣阔空间”;“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着重通过语文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由此可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少教多学”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在新课改大潮中走得更为稳健。[2]
二、“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复课中的实践意义
在本轮的高三复习古诗鉴赏的教学中,我就践行了“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有效教育(MS-EEPO)操作体系中的平台互动方式的课型方式,复课效果不错。MS-EEPO有效教育(Effective Education in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是由新教育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孟照彬教授创建的。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提高教育效率,优化教育过程。平台互动方式是首先选择一个关键的目标要素(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和品格),围绕这个目标形成多途径、多角度、多功能的刺激状况,并通过小组团队的互动,主动积极地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它的操作流程有四个环节:确定关键要素;构建多向度平台;交流、互动、共享成果;讲评或补讲、精讲。
诗歌鉴赏题历来是高考最难攻下的碉堡之一,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因为诸多的考试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无论怎么做题怎么学,诗歌鉴赏都得不了全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在高三复习古诗鉴赏的教学中,还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和学生练,势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别说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故而这一专题的复习,我主要是给学生搭建多途径、多角度、多功能的平台,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为学生构建课前预习平台,先学后教
我在教学“诗歌的意象”这一内容时,就构建了一个课前预习平台:按照植物类、动物类、风霜雨雪等其他类先给诗歌的意象分类,并搜集相应的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分工,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类别方面去寻找相关的意象,写在笔记本上,在同学之间展示。任务分配好之后,督促生翻阅教材、查看相关资料,并主动记录下来,绝大多数同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在这个预习过程中,通过查找和展示这两个环节,学生广泛接触了诗歌意象,基本上懂得了意象的概念,也对某些意象的寓意有了些许的了解。在深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我才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环节的学习目标:深入领会诗歌意象的寓意。
2.为学生构建课堂交流平台,少教多学
在“领会诗歌意象的寓意”这一知识点上,我主要给学生构建了课堂互动交流的平台:写出诗歌意象类别中每个意象的寓意。我首先提供了一些寓意提示,如乡思、离愁、爱情等。各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就用树状图把月亮、柳、红豆等意象的各种寓意快速而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接下来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我给他们搭建了第二个课堂互动交流平台:按照不同的寓意给诗歌意象分类。具有相同寓意的意象,归为一类,用树状图等框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有序进行,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主动梳理了诗歌意象和寓意的关系,组间的成果展示,学生在倾听、质疑、回应等互动活动中共同分享成果。整个学习过程,除了明确学习目标,我不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只是做必要的点评和补讲,不做无趣的知识灌输工具,我感觉他们学习态度更主动、知识容量更多、学习效果更好了。[3]
3.为学生构建课后检测平台,以学定教
学习了“诗歌的意象及其寓意”后,我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课后检测平台:给出一首诗歌,让学生抓住意象进行诗歌的品读鉴赏。这是通过检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学习的成果。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结合所给诗歌,针对诗歌中出现的每一个意象进行个性化的品读。
这是我在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时一点粗浅的尝试,“少教多学”与“平台互动方式”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实践,享受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3]王金玉.杨军,陈岳纯,等。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