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郑自立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促进策略
李桂梅 郑自立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优化国内经济环境、创新培育方式手段、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策略。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促进
年轻一代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否“根正苗红”,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发挥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要注重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调的是内心信服,它是践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到底怎样?我们又该如何促进呢?本文试图对此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研究中,对于“年轻一代”的界定,我们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的规定:16-45周岁的人为青年。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界定,我们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指在个体和私营经济领域中的从业人员,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在价值观测量上,学界向来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之争。研究中,我们倾向于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在问卷设计中使用了排序法、两两比较法、主观偏好量表等几种国际上占主流的直接测量方法。为了客观而深入地了解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我们选取在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步步高集团、新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湖南几家较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深度座谈等调研工作。共举行12次专题座谈会,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54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对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我们运用EXCEL2016、SPSS19.0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情况
1.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本次关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调查数据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中央所倡导的12大价值观的各自认同度分别为4.13(SD=0.96)、4.10(SD=0.93)、4.19(SD=0.87)、3.74(SD=0.79)、3.86(SD=0.70)、3.97(SD =0.69)、3.95(SD=0.74)、4.08(SD=0.77)、4.20(SD= 0.94)、3.25(SD=0.82)、3.68(SD=0.73)、3.33(SD= 0.6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的总体平均值为3.52(SD=0.96),均高于3.00的中间值。这说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总体良好,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愿意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表1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意愿状况(N=540)
虽然在总体上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但是我们在与其中代表人士座谈时发现,能够非常清楚地说出党的十八所倡导的12个词所蕴含的真意和要求的非常少。比如,在对“爱国”这一价值观念的认知上,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都停留在保卫疆土、保卫人民财产的层面上,并未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结合起来。又如,在对“民主”这一价值观念的认知上,许多民营文化经营者将之与“集中”对立起来,认为讲民主就不能讲集中,而且多从形式上去谈民主,而忽视民主的阶级性等。这些情况反映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些内容的认知还比较肤浅,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新意”。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也存在与认知相脱离的现象。比如,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被试者都表示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必要的,但仅有不到20%的被试者经常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偶尔会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在回答“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在现实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吃亏多还是获利多?”一题时,只有不到10%的被试者表示,“只会获利,不会吃亏”,而有超过30%的被试者表示,“一般都会吃亏”。这一情况反映出,许多民营文化企业青年党外人士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未抱有很大期望值。
2.新媒介成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其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自由化倾向。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96.8%的被试者表示他们主要通过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介了解和习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的被试者只有87.4%,明显低于新媒介的选择率。在深入座谈中,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他们目前基本处于一种“上班对着电脑屏,下班对着手机屏”的工作、生活模式,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介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于他们平时一般多浏览哪些网站或论坛时,超过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经常阅读官方主流媒体信息;而也有接近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找一些非主流的网站或论坛进行信息浏览,甚至他们其中一些人表示非主流网站或论坛的信息更吸引人的眼球,也显得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在这些“非主流”信息的不断“侵蚀”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自由化特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现状应该是?”的问题上,有近30%的被试者选择了“多元并尊”这一答案。而在“宗教信仰”一栏,有近四成的被试者都选择了相应选项,其中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居多。而在深入座谈中,在谈及共产主义理想时,许多人都表示,这个理想能否实现是下一代的事情,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3.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呈现群体差异性,其中党员干部的模范示范效益未能有效发挥。结构复杂,来源广泛成为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显著特征。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按照是否加入党派的标准可以分为无党派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两大群体,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其中民主党派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明显高于无党派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比如,在回答“您认为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是?”的问题时,有超过95%的民主党派人士被试者表示有必要,而在无党派人士一方,则只有不到89%的被试者表示有必要。同时,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从事不同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上亦呈现出不一致,其中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青年党外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明显高于从事餐饮、建筑、烟花炮竹、装潢设计等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另外就是,学历较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相对较高。
本研究对相关问卷数据又进行了加权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考察非公有制经济党政干部人士与普通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差异情况,检验结果如表2显示,担任企业中层领导和担任政协、人大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的平均值略高于普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平均值。
表2 非公有制经济党员干部人士与普通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比较(N=540)
而我们又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方差齐性P值检验发现,两组数据的认同水平无显著差异,这就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党政干部人士与普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间的价值观认同度并无显著差异。这也就反映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党政干部群体未能起到较好的模范示范作用。在深入座谈中,有不少企业员工反映,一些企业中层领导经常“恃才跳槽”,追求更高更好地待遇,在员工群体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二)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约因素
1.制约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在人的价值观形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研座谈中,我们发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角色亚文化、微文化等文化因素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加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它们利用商品、影视作品、图书等各种载体向中国民众输出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受其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诸多被试者的西化倾向严重。同时,由年龄、性别和职业不同而形成的角色亚文化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女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态度上表现得不如男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那么积极,普遍比较冷淡,而在男尊女卑的这种中华传统消极文化的强化下,这种冷淡在年龄偏大一点的女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显得更为突出,而由于职业角色的福利指数和尊严指数的差异带来的次级价值观感又使得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年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颇为“愤世嫉俗”,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观条件。而近年来以碎片化、多元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其中的一些虚假信息和社会消极情绪又给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引导。
2.制约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因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自己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有生产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其他人的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在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上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列举了12大社会因素供被试者选择,其中既有大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小的社会环境因素,结果显示,一些小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影响更大,如表3。
表3 影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社会因素排序(N=540)
排在前三位的社会因素分别是企业领导干部行为示范、邻里和朋友行为和网络文化,这些因素都是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是能够反应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生产关系状况的重要因素。另外,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家庭状况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影响颇大,排在第四位,前三个因素更多反映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地位,而家庭状况则反映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家庭地位,这也印证了马克思的论断,“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小圈社会因素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影响相对较大的事实并未否定大圈社会因素也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在上表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党的政策、市场环境、新闻舆论等大圈社会因素的选择率也是非常高的。
(一)优化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策文化环境
1.优化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策环境。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2]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就是要改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环境,让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利可图,感受到走“正道”带来的实惠,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就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资源配置中“抽出来”,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政策制度供给,这包括给予私人产权的合法地位和正当保护,给予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与公有经济同等的市场竞争地位,给予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税收政策和补贴待遇,给予私营企业绿色节能发展更多的支持等。加快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服务机制建设,这包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减少有关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的非公有制企业信息、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等。
2.优化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文化环境是促进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的“长久之计”。改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环境,我们必须加强对外来文化商品的管控与审查,不仅要有“量”的限制,更要有“质”的“把关”;加强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我国社会制度正义性建设,消减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消极次级价值观感;扩大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参政议政渠道,增强他们的国家、民族、企业归属感;建立健全微媒体的舆论信息干预机制,推动网络自律和“微”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反腐力度,提高权力在市场中运行的透明度,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培养崇尚廉洁的经济道德观念,构建新型政商文化。[3]
(二)创新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式手段
1.优化引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取向的媒介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信、播客等新媒介,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要求的相关故事、案例以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巧妙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向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教育。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中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多种形式的媒介素养培训活动,提升广大青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制力。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经常浏览的网络论坛、新闻网站、生活娱乐网站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将传统媒体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论文章转化为“网络话语”予以推介,打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传播生态。
2.健全引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取向的考评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考核评价细则和标准,认真抓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选拔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其他社会职务的重要依据。要改变过往那种以内部考核、上级对下级考核为主的做法,增加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的权重,加强对“德”和“廉”的内容考核,采取分层分类分行的考评办法,从注重结果考评转向注重事中监督和对当事人成长过程的动态考察。通过开展各类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培养和树立优秀年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典型,善于用身边的人来感化教育年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做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积极推荐优秀的青年非公经济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社会职务,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新的贡献。
(三)构建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长效机制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落在实处。在非公企业中应设立有企业主要领导人专职负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小组,在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甚至各班组设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纳入企业年度计划和列入日常重要会议议程。地方党委统战部门要加强对非公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督促落实,将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统战工作的总体规划中。注重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政干部的模范示范作用。坚持党委统筹、社会参与的原则,把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与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建议政府设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扶助基金,充分调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反馈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2.完善服务协调机制,凝聚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向心力。服务出感召力,服务出向心力。要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共识凝聚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各级统战部门就要做好非公企业发展和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成长的服务协调工作。要建立健全联系制度和调研制度,通过更及时更深入的联系,深入非公企业发展一线开展调研座谈,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年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中的具体困难,促进企业做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解决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实际生活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以利相诱,以理相劝,引导他们从大局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被局部的、身边的暂时困难所困惑。从年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生活、社交、休闲娱乐等维度入手,发挥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文化载体的作用,找准思想共鸣和利益交汇的切入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日常生活之中。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孙丽丽.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6,(2).
(责任编辑:许烨)
D613
A
1009-2293(2017)01-0037-05
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道德与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大统战研究基地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自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7.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