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微课的内涵及其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以此反观目前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现状,通过现状问题的分析,以及微课对于小学品德课的促进作用,以期微课能为当前小学品德教学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微课 小学品德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67-02
毋庸置疑,小学品德课是小学生是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小学品德课教学当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当中,教师最主要的授课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小学生获得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也大多限于课堂上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传统的小学品德课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小学品德课作为一门生活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需要更为“活”的品德课。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的出现对品德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厘清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内涵,并以此反观目前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现状,通过现状问题的分析,以及微课对于小学品德课的促进作用,以期微课能为当前小学品德教学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和建议。
一、微课的内涵分析及其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
微课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颠覆。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出现在课堂当中,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时间的把握、活动顺序的设计上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微课更加注重教学时空的切割和分配,真正做到了将课外与课内、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由此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释放了出来,真正做到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不得不承认,微课的出现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适应事物发展的需求,符合事物的价值取向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将微课逐步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当中,并让微课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如何将微课正确的引入到小学品德课教学当中,才能做到合理运用,而不至于画虎不成反类犬呢,这就有必要厘清微课的内涵与价值,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小学品德课微课的教学开展。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在国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提出来的,一分钟微课的诞生便是出自于他,其认为微课是一种可以深入挖掘知识的有力工具,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关于国内微课的产生,胡铁生认为微课本身是出自于本国,并且对微课的产生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王竹立在其论文中也提到:“胡铁生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的设想,导致了微课的诞生。”[1]且不管微课究竟出自国内还是国外,就微课近年来的发展而言可谓是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并且微课的内涵也逐渐得到细化和更为准确的认识,本文综合各学者和各研究结果的论述认为,微课是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精神为目的,以单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主要教学内容,包含教与学等各要素的、时间短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上尤为突出。微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上是围绕探索发现——反馈——升华的基本教学结构,学生课前观看教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进行自我探索发现性的课前学习,课中进行少量、快速的评测,最终汇总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升华。微课的主要来源可以是网络上现成的优秀教育视频,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教学资源。一般视频时间较短,控制在十分钟之内为宜,内容设计1—2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二)微课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
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在品德课的开始,如此一来可以迅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面,在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对于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之后,本堂課也就正式进入到教学环节,在视频播放的同时小学生也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也就顺利的激起了小学生对于品德学习的思考动机。这样的教学更为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
2.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和主动性
较之于传统的品德课堂,小学品德微课师生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师生在视频材料的制作与观看的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教师将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作成视频材料,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提前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并根据视频做出自己的导学案,并进行课前的创造性学习。在品德微课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由视频材料引发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维碰撞,在相互启发中获得知识的升华。如此一来提升和激发了小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改变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小学品德微课具有教学素材的生动性与多元性,对于传统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有弥补的作用。微课在小学品德课中扮演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微课有效地将教师和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理论密切的联系到实践,将静态的教材资源动态化。将品德课抽象转化为形象,将呆板化为生动,将学习紧密连接生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品德课教学模式单一性的不足。
二、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欠缺
目前,微课已经逐渐进入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视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广大教师也需要跟进时代的步伐,不仅是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教法,在信息技术方面,比如在视频制作,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组织能力上都需进一步提升。然而就目前来看,更多的还是简单课件的制作,以及一些初级音频、视频的制作。对于更为丰富的视频录制,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还是比较欠缺的。
(二)教学远离生活,缺乏实践
传统的小学品德课教学大多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在实践操作层面还是比较少,比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生活还是较为疏离。近年来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传统的小学品德课教学有所改观,在师生合作,师生交流等环节上有所改观,但大多还是仅仅只停留在公开课上的教学设计上。在实际调查中,有78%的教师常常以引证自己身边成人世界的事例,63%的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实施课程[2]。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能够把品德课融入生活,能够将小学生生活当中有意义的事件或现象提取出来,并密切联系小学生生活当中所关心的、感兴趣的事件或现象来设计教学环节的还是较为缺乏。
(三)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创造能力欠缺
在传统的小学品德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成为接收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被忽视,这样流于形式、程序化的教学并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如此反而不利于课的教学,更不利于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小学生年纪还偏小,对于信息网络可能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如何获取网络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的下载和播放,以及如何评价和选取视频等还缺乏经验。这样一来也限制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微课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多方面素养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需要广大教师掌握更为全面的教学技术和专业知识。首先,基于微课的小学品德课教学,不论是教学视频制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还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这些应用的实现都需要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介入。因而,要实现微课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首当其冲的就需要广大品德课教师掌握较为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另外,在微课教学设计的层面也需要信息化的介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个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学环节,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此外,从硬件和软件的层面,学校也需为教师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器械设备和网络平台的打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此才能保证教师微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小学生在线学习环境的优化。
(二)利用微课亲近生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品德课作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生活实践类的课程,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尽可能的贴近现实,走进生活,尤其是要走入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小学生的视角切入,让其首先感受到自我的认同感,以此来带动小学生的自我思考模式,同时将思考带入到平时的行为活动中,最终达到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微课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运用,应当努力通过生活中的新鲜事例来激发小学生对于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并充分挖掘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完善微课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1.课前精心设计
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品德学习。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学导案,以任务的形式,驱动小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导航等。以此一步一步地让小学生自我生成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其次,在视频录制环节,尽量以原创性视频为主,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世界。由于小学生的注意时间不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时间尽量简短,一般以3—6分钟,十分钟之内为宜,而且内容也要简练,不易呈现太多的铺垫或者提示。第三,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中的问题设置和网络交流。由于视频的简短性,教师需要提前精心设计好所要提的问题,以及看完视频后的練习题,包括后期的可以支持学生和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
2.课中升华主题
课中,学生带着课前的疑问观看视频,并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尽量做到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甚至提出疑问。紧接着,教师可以就学生各自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最后可以以汇报交流的形式作出各自的观点总结。然后教师便通过精讲点拨的形式为学生答难解疑,促进其品德知识的内化,最终可以将这些品德知识带入到各自的生活当中。
3.课后做好反馈、监督机制
基于网络平台的打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习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将品德知识贯穿始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和家长反馈回来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提升和修正,确保小学生获得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品德知识的熏陶。
微课,让传统品德课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是微课将蓝图变为现实,将理论变成可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微课也是小学生进行品德自主化学习的有效载体,可以促进小学生活跃思维,开发其创造性精神。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小学品德课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正确认识微课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价值,要基于信息化网络技术打造适合自身的品德微课教学,最终让小学品德课变得具有生命意味。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6
[2]阳慕伶.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06
作者简介:
郭宏茹(1972-),女,福建漳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