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传播思想浅析

2017-04-17 13:24马洁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荀子

马洁

摘要:先秦诸子都有很深刻的传播思想和活跃的传播实践。其中荀子探讨了如何利用“礼”与“法”对传播加以控制,同时阐释了“制名”作为人际传播前提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人際传播中应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荀子;传播思想;传播技巧

一、“隆礼重法”——对传播的规范与控制

荀子曾提出“隆礼重法”的观点,并且他认为传播活动也应当遵循“礼法”,从“礼”和“法”对传播进行规范。

(一)“礼”对传播的规范

荀子对“礼”十分的非常推崇,不仅认为礼是君主治国的最高标准,同时也认为礼是人际关系得以维护的准绳。荀子已经将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上的一切活动,包括传播活动在内,都要受到礼的约束。荀子曾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守。礼者,人道之极也。[1]

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这样评价荀子的思想:“荀子之书,其出较晚,而多杂诸子传记之辞。其书专明礼,而精神颇近法家。在荀子看来,礼是先王所制,其目的正是为了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礼就成为了人际传播的外在规范,是“人道之极”。

(二)“法”对传播的控制

但“礼”毕竟是柔性的,在荀子的眼中,对于这些人一些顽冥不化的人,应该用“法”对其加以惩罚。法的这种刚性意味着它不再依靠传受双方的自律,而是进行自上而下的他律。 荀子认为“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不能使嵬琐化。何世而无嵬?何时而无琐?自太皞燧人莫不有。 尧舜乃是天下最善于教化人的人,但是偏偏丹朱和象不能接受教化,这不是尧舜的错。对于这些险诈之徒,单纯依靠“礼义”就不能使其感化,这时就需要法的刚性来约束。对于传播而言,当出现不合礼义的 “邪说”“奸说”等非主流言论,就需要用“法”来禁止那些不合礼义之言,以引导和控制舆论。

二、人际传播的前提——制名以指实

在《正名》篇中,荀子论述了“名”与 “实”的关系,“名”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言的概念,而“实”则代表具体的事物。“名”是用来期会“实”的,名实相应才能使人理会意义,所以荀子曾云:“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 他认为倘若有一对象人们不知道,给它命名,人们便能通晓其义。如何调整“名”与“实”的关系,是在传播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只有两者相符,才能构成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才能进行。正如施拉姆所言:“任何社会里一定数量的意义是普遍共享的,不然就无法交流。同理,任何社会在内涵意义上必须意见一致,否则社会成员在生活中相处时就很不自在。[3]

三、人际传播的原则

(一)至诚

荀子反复强调,诚是能“化万物”“化万民”的“政事之本”,在进行传播之际,务必要“至诚”。在荀子看,“诚”主要有“直言”“公平”两方面。

荀子认为直言是至诚的一种表现,他说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 在此,他认为,君子有才艺就以宽宏大量、平易正直来引导人,反之则以谦虚谨慎,退让小人来敬奉人。他反对“言无常信,行无常贞”的骗子术,主张“直”的态度——“是谓是,非谓非”,即使对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都得毫不掩饰的说出来。

其次,荀子认为“公平”是至诚的又一表现。所以,他特别强调传播者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来评判是非,这似乎与今天我们所讲的客观性法则不谋而合。荀子认为公平是听证审量之权衡,荀子曾说过:“公平者,职之衡也。” 荀子也主张不敢有以私抉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即不以个人偏见评判是非、决定取舍。同时荀子还认为,公平的大敌是私心,所以他竭力主张去私和忍私,只有克制私欲后才能公平。

(二)戒“伤人之言”

在荀子看来,传播者在言谈口气上要端庄诚恳,和蔼可亲,这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荀子曾总结道:“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 在这里,荀子提出了言谈七条:严肃庄敬、端庄诚恳、反复耐心、形象比喻、分析说理、热情和气、充满信心。这样的说服,你所讲的就没有不被接受的,别人没有重视的,这就叫做使他所珍贵的东西得到重视。荀子把类似的言谈称之为“善言”,他认为善言能暖人心,恶言能伤人心,他说,“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可见,戒除伤人之言,施人以善言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88.

[2]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7.

[3]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7.

猜你喜欢
荀子
《孟子》《荀子》引《论语》考论
荀子弟子张苍考论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和谐
荀子的生态环保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