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您准备好了吗?

2017-04-17 08:23郑臻奕
教师·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脱俗总体框架

郑臻奕

最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一时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又一个热词。

这是好事,是国民瞩目教育发展的大好事!笔者认为,“核心素养” 已经跳出了“三维目标”“素质教育”的层面。“核心素养”框架的正式发布,表明教育时代的进步,表明教育理念的提升,表明教育终极价值的理性回归。一句话,它标志着教育目标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什么是教育?广义地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哪一个视域,无论哪一个层面,最终归结到一点:教育具有社会性,它是培养社会人的活动。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倡导者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据此“总体框架”,我们就不难解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社会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社会需要有相当“自主发展”能力的人,社会需要有积极“社会参与”的人。一句话,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那么,作為“上讲台的人”,“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的“一亩三分地”该发生哪些改变?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我们的思想要“脱俗”了。 新时期,一线学科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深入研究其内涵、主旨及要义。作为教育者,只有自身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才有资格、有能力、有底气去实践“做什么”。因此,在“总体框架”的推动下,我们学科教师要积极主动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那种“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的思想要尽快“脱俗”,理念要迅速更新。“主动”加上“推动”才有“行动”。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价值力、学习力,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和生命力。

二是我们的行动要“避虚”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按照专家学者的定义:素养=态度(知识+能力)。从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这些综合表现中最为基本、最为集中、最为重要的素养。我们更要从这个公式中读懂另一个要义:除了知识、能力,“态度”将成为“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葆有教育良心,秉持教育良知,放眼长远,为子孙负责,为民族担当,这就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国家和人民对所有教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各位教学一线朋友,您准备好了吗?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猜你喜欢
脱俗总体框架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清丽脱俗的色彩,还有成熟的调校系统 Vivitek(丽讯)DH765Z-UST超短焦激光投影机
WTO框架下
清新脱俗的“悦竹悦居”竹家具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后 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