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应对

2017-04-17 09:31孟庆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孟庆宁

摘要:

大学生作为消费的积极群体,易受同辈群体影响等特性,使得符号消费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这一群体符号消费的本质原因是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需要。它受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保有价值自觉、帮助大学生厘清消费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文化资本的积累、阻断符号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密切关联,积极运用新媒体、掌握外部环境通道等方式,消减了自我身份认同与符号消费之间的联结,促使大学生反思消费的本来意义,形成对消费的批判和选择意识。

关键词:符号消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6.022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105-04

一、符号消费理论的简要内容

一九七零年,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论述到:“在消费社会中,消费取代了生产的逻辑成为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心,人们的消费在形式上表现为物,在实质上却是对物所代表的意义的取舍”[1]。他将符号消费理解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仅仅消费产品本身,也消费产品所代表和象征的意义、美感、心情、情调、档次和气氛,即对这些“意义”或“内涵”的消费,也就是消费的符号化。符号消费一方面源于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来自自我身份定位的危机”[2]。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自我身份认同的方式和手段弱化,阶级、宗族、地域等认同力量逐渐减弱,无法形成准确的自我身份认同。因此,人们要依靠外在的符号赋予商品的外在力量对自己身份进行认同,界定自我身份。“符号消费”就是个体重新获得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一个手段。[3] 物本身的真正的价值已经让位给符号化的价值,也就是物的意向,而个人由此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这就是符号消费的成因。在后工业时代陌生人的社会中,商品的信息、符号是人们可以主动选择来表達自己,进而与他人进行区分。

二、90后大学生的符号消费观

在消费社会的裹挟下,消费日益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各种负面的符号消费大行其道,符号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了影响:

1.犬兔追逐的时尚消费观

90后大学生们正处于人的一生中社会角色变化最不稳定、最为多变的时期,特别想以独特消费的形象,以新潮、不羁、洒脱、时尚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这些成为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新的资源。时尚消费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消费形式。时尚消费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是某种社会阶层对于生活方式、品味的认同符号。追逐时尚的欲望是被创造出来的,被无意识地卷入到无止境追逐时尚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当中,形成犬兔追逐无聊的消费游戏。

2.炫耀消费观

“奢侈是一种非理性欲望的。它的实质是纵欲和享乐。任意放纵自己的非常或反常的生活需要。缺乏一种合理生活消费的概念”。[4] 大学生通过种种高消费方式,以获取他人羡慕,购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不断使用并更新高端电子产品等等,从中赢得虚假满足,以此形成与同学间消费的区隔,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赢得虚荣心的满足。无尽的攀比消费,完全失去了消费的应有之义。

3.盲从消费观

大学生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在具有一定经济支配能力的时候,常常会受到群居环境的驱使,产生从众心理,出现消费需要,具有一定盲目性。有学者指出:“无论你是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5] 这充分说明大学生消费受社会环境影响作用非常大。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极易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购物经常受到广告媒介的诱导和周围环境的驱使,往往购买的商品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盲目地跟随大家一起去购买,就像同学穿Nike鞋子,我也要有这样一双鞋子,同学办健身卡,我也要办一张这样的卡,虽然可能我不会经常去,同学要去必胜客吃西餐,我也要去必胜客感受氛围,我去其实没有其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同学去消费了,我也要去。在这样的消费中,大学生没有思考,完全人云亦云,他们通过对消费品的占有来补偿精神价值的空虚,形成你能消费的我也可以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却有虚假和盲从的成分。

三、大学生符号消费影响形成因素

1.内因:自我身份认同的需求

大学生处于从青年走向成年的特殊时期,属于人生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大学生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出现一种积极的心态,希望自己的身份认同是积极进取、向上、对社会有益的新锐力量,给人以希望。但在成年人社会,他们仍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还未具备独立经济支配能力和见识的浅显仍给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带来一定的阻力,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具有极其不稳定的特点。大学生对某些社会社会现象的迷惑,对自己未来前途的不确定,使他们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焦灼的状态中,他们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途径和资源来进行身份认同,缺乏内在的资源,那么,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来建构和认同自己的身份,是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一个必然需求。

2.外因: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逐步开放和各种信息的冲击,使得符号消费无处不再,使得缺乏自我身份认同手段的大学生们找到了这种可以借助的外部力量,符号消费行为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崇。而符号消费在同辈群体之间互动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时尚的流行成为大学生之间相互编码和解码的消费符号,时尚的制造也成为大学生优越感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时尚的流行也会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是要与他人进行对比、借鉴他人的优点、调整自己行为中进行的,而大学生群体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身份认同困境,他们的同质性困境强化了以符号消费为媒介的交往方式,比如,在Iphone手机序列中,Iphone6处于前列,会被附加为时尚、流行的意义,那么,这款手机,符号化为时尚、流行的意义,当这些流行的文化意义被接收并解码后,大学生会购买,追随产品的升级,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购买,去寻求一种追求时尚的感觉、体验产品带来的符号意义。当一个群体共同消费某种符号文化,并形成了特质时,个体就会产生引领时尚的强烈满足感,并在同辈群体中产生共鸣,这样,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流行时尚出现了。

3.主体因素:未成熟的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个性心理正处在青春后期、从未成熟向成熟期的过渡发展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性的影响,这导致他们对符号消费时缺少批判性,容易完全接受。从情感角度讲,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很大程度是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而大学生聚居的空间和时间特点又使得同辈群体对他们具有不同的意义,他们非常看重同辈群体的评价与认可,同辈群体的认同是他们获得优越感和自信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大学生在媒介影响下通过符号消费来确保自己与同辈群体行为相似或一致,这是融入群体的一种重要方式;除社会交往需要之外,大学生本身也有特立独行、吸引眼球、敢为天下先的个性需要,需要在本群体中体现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么,通过消费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也是他们的心理需求。

四、符号消费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由于消费文化的不断冲击,大学生正受到符号消费的腐蚀,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发达国家强势符号消费渗透

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文化成为经济优势的发达国家推行的主要文化渗透理念:符号消费是消费文化的核心,美国的麦当劳全球化就是这一理念成功渗透的具体表现形式。[6] 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运用符号消费文化进行宣傳攻势,把美国的生活方式塑造成人人羡慕的理想生活方式,并将此与资本主义精神、自由民主相联系,成为一种文化理念的渗透。90后的大学生是他们渗透的主要目标,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所接触到的西方主流信息即西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接受并非常向往,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等产生疑问,对我们国家优良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被打上后现代主义标签的时代,大学生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体系产生一定的疑虑,对重建中国文化精神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各种思潮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各种解构、恶搞呈现出他们嘲弄权威、颠覆经典的特点,一切皆可消费、一切皆可质疑,消费文化对于大学生精神家园的侵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符号消费带来的最大的冲击。

2.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符号消费的集体无意识

大学生群体符号消费的增长,是伴随着媒介影像爆发式发展和文化符号的不断冲击,大学生本应形成的具有批判性、理性的文化品格受到冲击。随着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信息知识时代、消费时代的来临,呼唤大学生群体具有优秀的文化品格,他们应该具有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理性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这样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内涵,但是,这些恰恰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比较欠缺的优秀文化品格。当符号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没有批判、理性的品质作为内核,无法阻挡符号消费的滚滚潮流,也无法阻隔符号消费裹挟的文化渗透,符号消费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不断消费、不知因何消费、消费意义何在的单向度的人。当然,集体无意识局面的产生有很多因素构成,而消费主体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文化品格的养成主要是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的产物——社会要对后现代消费文化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反思,破除那种拜金、奢侈之风之后,家庭勤俭家风熏陶,学校教育引导才有可能实现。面临符号消费的挑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承担着破除对消费文化的无意识现状和引导新型消费模式的双重使命。

3.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符号消费传播的新媒介

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广告凭借其生动的、形象的媒介来刺激人们的感官,让人们不由自主的进行消费。新媒介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整个世界平面化、扁平化,成为了地球村。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时空差别已经被大大压缩几近于无,能够迅速传递到每一个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任何领域的联系变得非常便利,而消费信息也就在更多平台、更多空间进行迅速的传播。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与消费信息紧密结合,对图像、语言的无意识接收削弱了他们的创造和想象空间,更容易成为世界文化工厂的被动接受者和信息媒介时代的容器人。这种直接的、没有任何时间空隙的文化覆盖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困境。

五、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的应对与引导

符号消费有着强大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无声无息的侵袭着大学校园,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重视的新情况。将“守门者”这一概念引入到大学生符号消费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守门者”功能,将其放在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个性心理系统对自我身份认同影响的沟通渠道中,对大学生符号消费进行引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戴维·伊斯顿提出的“守门者”概念在各种理论范畴内被广泛应用。在沟通系统中,他指出:‘“守门者”的扮演者通常是一些具有广泛人际关系和组织联系的个人以及特定的政治角色,通过缩减或综合信息的方式减少进入沟通系统内部的信息容量,是一种调节机制[7] 。而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扮演“守门者”的角色。

1.保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自觉,帮助大学生厘清消费观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守教育阵地: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一种价值自觉,在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人们追逐消费的环境中,教育者自身足够审慎,抵制符号消费无意识,能够认识到符号消费的负面功能。其次,面对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的来势汹汹,不能束手待毙,无所作为,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厘清,引导同学们对不同消费观深入的思考,打破消费的无意识;并将十八大提出的绿色消费、生态文明、节约型社会等主题结合到讨论内容当中去,让学生寻找和思考消费的真实意义。

2.积累文化资本,阻断符号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密切关联

符号消费对于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与身份认同的联结,那么,思政教育通过文化教育、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消费主体,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通过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增长、文化品格的完善来获得身份认同的自信和资源,从而对消费进行理性的、批判性的选择,培养自己正确、理性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阻断符号消费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以符号消费为他们主要的认同资源,从而通过内在文化品格的提高来形成积极、有益的自我身份认同。

3.积极运用新媒体,掌握信息的外部环境通道

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掌握新媒体的主动权是“把门者”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媒体是思政教育开辟的新的教育交流平台,充分运用和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利用微博、微信共同账号等新媒体向大学生推送主流消费观,营造良好环境,宣传和肯定正向、积极的价值观,鼓励大学生群体发现和探索人生意义,在复杂环境中也要保有自我,让自己可以向内寻求自我支撑的力量。要让同学们感知到,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绿色消费等议题提到战略层面,极简主义、节约消费等都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回归。让大学生在感知众多消费观的时候,能够有所思考,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抵制符号消费的渗透。

综上所述,从教育系统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守门者”的功能,在外部社会环境和大学生内部个性共同作用产生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过程中,以“守门者”身份出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避免大学生符号消费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干预,从外部的社会环境信息的整合,到个体文化资本的积累,舒缓个体心理系统中的冲突,消减自我身份认同与符号消费之间的联结,促使大学生反思消费的本来意义,形成对消费的批判和选择意识,从而实现对更高层次精神消费的追求。而更有效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构成,加强对节约型社会、极简主义、绿色消费的话语权的掌控,从而在思政教育中对大学生符号消费进行理性引导。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85.

[2][英]罗伯特弗兰克.奢侈病[M].蔡曙光等译.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106.

[3]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0.

[4][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65.

[5]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华夏出版社,1999:101.

[6]沈冰清.大学生符号消费成因及分析[J].理论界,2010(4):177.

[7]齐亚红.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透析[J].青少年研究,2005:8.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