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露 刘锦雯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合肥 230088 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站 合肥 230088 3.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 210000)
某电力线路改造穿越不牢河工程防洪评价计算
冯 露1,2刘锦雯3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合肥 230088 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站 合肥 230088 3.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 210000)
本文以某电力线路改造穿越不牢河工程为例,根据出入土点选择、管线布置等穿越设计方案,详述了该工程在穿越不牢河改造防洪评价计算中的水文分析、壅水分析、冲刷分析及堤防稳定计算的过程。
电力线路改造 壅水分析 冲刷分析 堤防稳定计算
某电力线路原有的供电线路35kV潘山线及110kV潘解线,采用架空方式穿越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因电塔林立,影响安全和美观,该项目拟将对上述两条线路跨越方式改造为下穿,管线采用定向钻穿越,布置在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其余为杆塔架线改造。两路电缆从河床底部穿越运河以后,原线路将报废拆除,拆除范围包括导线和铁塔,塔基不影响后期使用不做拆除。
2.1 出入土点选择和管线布置
工程采用定向钻穿越不牢河,最大孔径700mm。穿越管道设计总长为 628m,管道高程 30.56m~11.9m~30.65m,主要在含礓粘土层穿越。
入土点位于不牢河左岸,距左河口约220m,管线穿河处走向与河道水流方向夹角90°。入土点处地面高程30.56m,管沟挖深1.5m,入土角15°,入土坑尺寸为2m× 4m×1.5m。出土点位于不牢河右堤外,坐标为 X:39537157.525,Y:3798372.734,出土点处地面高程30.65m,管沟挖深1.5m,出土角为12°,距右堤外堤脚134.97m,出土坑尺寸为2 m×4 m×1.5m;管线河床平直段设计高程为11.9m,距现状河底(高程20.9m)埋深约9m。
2.2 管线规模与布置
孔内包裹6根DN200PE和2根DN110PE电缆线管,管线横断面示意图见图1。穿越出土后,采取电缆沟排管施工,排管深1.5m,北部长约30m,南部长约50m。穿越处不牢河两岸均设置穿越标志桩,河岸两侧设警示牌。
2.3 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为0.40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内土层经现场标贯试验判断,该场地内土层不液化。
图1 管线横断面示意图
3.1 不牢河水文分析计算
3.1.1 洪水频率
依据《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中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划分,不牢河穿越工程等级为大型穿越,设计洪水频率为1%,即100年一遇。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频率见表1。
表1 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频率表
3.1.2 行洪流量及水位
该项目在不牢河解台闸至刘山闸之间,在解台闸下游2.73km处穿越不牢河,工程处上游无支流河道汇入,两闸之间距离39.9km。按照《徐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中分析计算结果,水文分析计算采用该段不牢河实测河道断面以及相应水位流量数据,按照水力学明渠恒定均匀流公式计算,计算得:该工程处10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575m3/s,相应水位为31.60m。
采用工程处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流量575m3/s,相应水位31.60m。
3.1.3 20年一遇行洪流量及水位
根据《江苏省水情防汛手册》,查得刘山闸上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7.08m,流量828m3/s;解台闸下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0.27m,流量500m3/s。该工程位于解台闸下2.73km处,区间无支流汇入,该工程处 2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500m3/s,相应水位为30.05m。工程处设计洪水见表2。
3.1.4通航水位
该工程位于解台闸和刘山闸之间,该段航道现状为Ⅱ级航道标准,根据交航计〔2013〕57号文:不牢河解台闸至刘山闸段最高通航水位28.88m,最低通航水位25.78m。
表2 工程处设计洪水表
表3 工程处冲刷计算成果表
表4 穿越处右岸堤防稳定计算选用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5 穿越处堤坡稳定计算结果表
3.2 壅水分析计算
该工程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河床,穿越管线长约628m,不存在阻水影响。管道在最低河底处以下深度9m,埋深较深,不会在河道内形成河床隆起,因此不会引起壅水。
3.3 冲刷分析计算
该工程建设处河道规则顺直,河道渠化。在河道发生设计洪水时,对河床的冲刷深度根据《河道整治设计规范》,计算工程处河床冲刷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hB=hp×[(Vcp/V允)n-1]
式中:hB—局部冲刷深度(m);
hp—冲刷处水深(m),以近似设计水位最大深度代替;
Vcp—断面平均流速(m/s);
V允—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
n—与防护岸坡现状有关,一般取1/4。
Vcp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Vcp=Q/A
式中:Q—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F,当河底为非粘土,R≠1.0m时,根据土质粒径和断面水深,非粘土河床面上允许不冲刷流速计算公式如下:
V允=(0.26~0.40)×Rα
当河底为粘土,R≠1.0m时,根据土质粒径和断面水深,粘土河床面上允许不冲刷流速计算公式如下:
V允=(0.75~1.00)×Rα
式中:R—为水力半径(m);
α—指数,与断面处土质的密实度有关,松软的土料或土料层保护层,α取值1/3~1/4;中等密实和密实的土料或土料层保护层,α取值1/4~1/5。
该工程河床土壤为粉土取0.4。
R=A/X
式中:X—湿周(m),α取值1/4。
在设计洪水下,工程处冲刷计算成果表见表3。
由表3冲刷计算成果表可以看出,当遭遇100年一遇及20年一遇洪水时,穿越处不牢河处河底土质为粘土,平均流速小于允许冲刷流速,河底不存在冲刷。
3.4 堤防稳定计算
根据《堤防设计规范》第F.0.1、第F.0.3,施工期和水位降落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总应力法计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分别采用快剪和固结快剪指标;稳定渗流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慢剪指标。
式中:b—条块宽度(m);
W—条块重力,W=W1+W2+ρwZb(kN);
W1—在堤坡外水位以上的条块重力(kN);
W2—在堤坡外水位以下的条块重力(kN);
Z—堤坡外水位高出条块底面中点的距离(m);
u—稳定渗流期堤身或堤基中的孔隙压力(kPa);
ui—水位降落前堤身的孔隙压力(kPa);
β—条块的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点的半径之间的夹角(°);
γw—水的重度(kN/m3);
Ccu、cu、Cu、u、C'、'—土的抗剪强度指标(kN/m3,°)。
根据地质勘探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堤坡稳定计算采用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4。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稳定渗流期抗滑稳定计算采用慢剪指标,水位降落期采用固结快剪指标。
穿越处不牢河右岸有明显堤防,左岸无堤防,仅对右岸堤防进行稳定计算。采用地质勘测报告中地质钻孔柱状图资料,稳定计算选用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5。
计算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结果见表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可知:该工程实施后,管道穿越处堤防的抗滑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判断此段河道岸坡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