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黎明
【摘要】本文以“新基础教育”为核心理念,进行整体结构化设计的教学,从教材的研究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两方面,深度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育人价值 结构 长程两段 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19-02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着需要体现的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教材外显部分,更多的是要能挖掘出隐藏在内部的不易被发现的育人价值。然而,把握好结构,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则能更好的提升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当然,在这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外,对教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严格中也收获了许多。
一、从教材的研究分析把握育人价值
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把握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学生经验、发现发展以及历史的沟通等。正是通过对统一制定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和多向激活,通过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编排知识的激活,尽最大可能地把符号化的文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智慧和生命发展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要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个人经验和人类生命实践三方面的沟通。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所用。
二、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育人价值
《新基础教育》提出了两个基本策略:一是开发教材知识关系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的书本知识“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形成了教材加工的策略。二是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形成了教材生命激活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策略、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和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
教师只有对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关系有了深度把握以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以深一层次的结构之“不变”应对知识内容层次的“万变”;才能成为在教学中具有自主创造能力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被教材、教学内容牵着鼻子走的人。
1.“长程两段”的结构教学
本教学策略改变了局限在知识点的思考和认识,改变了点状的、孤立的教学行为,改变了千篇一律的“准备——复习——新授——巩固——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人生态度,从而体现结构教学的育人价值。
在研究课《8、9的分与合》中,是在第七单元《分与合》与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在学习了2-7的分与合后教学的,是一节典型的用结构的课。
本课在设计时,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常规积累、引入新课、8的分合、9的分合、综合练习。课的开始通过复习分与合的三步骤引入新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并记住8的分合;在9的分合时,提出相同的要求并更进一步“能不能不摆学具”;最后进行相关的综合练习。整节课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从3个方面体现了整体结构的递进:
(1)三个步骤的连续。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是将这三个步骤割裂开来的,本课要求学生将三个步骤连贯起来,对学生来说是更高的要求了。
(2)摆一个,写两个。本课明确提出要求,要学生分一次,就写出两种分法,一对一对地记录下来,这是在以往教学中没有提出来的。在之前教学2-7的分合时,只要求学生能写出来,到有序的写出来。而本课则要求学生一对一对地写是目标上的一个递进。
(3)9的分合不再摆学具。在教学2-8的分合时,都是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说一说、记一记的,是在操作、探索中获取值得的,也正因为操作多了,掌握规律了,所以9的分合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不用学具就直接写出9的分合就更好了”。
本課之所以这样设计,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被动到主动。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觉地学习,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前期,学生通过对“2~5的分合”与“6、7的分合”的学习,到这节课时对学具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当课堂上老师要求用学具操作,分一分探究8的分合时,学生呈现出来的不再是教师指令性地亦步亦趋,而是主动地把操作、记录、叙述融为了一体。可以看出,通过前期的指导,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被动的指令性操作变为了主动的探索。
(2)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本课中,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①有序思维不点状。本课教学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能有序地写出每一种分合,而不是让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思维是点状的不连贯的。因此,在用学具操作8的分合时,教师提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怎样想才能不遗漏不重复?老师的提问,不仅要求学生能尽可能地写出8的所有分合这一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思考,记录时也应该按序一种一种写,或者按序一对一对写。本课如此设计提问,使得学生能有序地思考。②连贯思维不割裂。本课中,在学生自主写出8、9的分合时,学生边摆学具边说图意,紧接着是记录一种一种的分法,就在这摆学具说图意写式子的连贯操作中完成,要求学生将分合的三步连贯地完成,从而思维品质得以培养。不能因为哪一步不熟而跳过。即使是先操作完成的学生,也开始思考另一种思路记录。③独立思维不替代。整节课都是要求学生借助学具自己独立思考,没有个别替代的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记8的分合时,每个孩子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可以从数数来记,“8退过去一个是7,所以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借助小手掌来记,“8在小手上用一只手上的5个手指再加另一个手上的3个手指,我就记住了8可以分成3和5”。学生的学习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具备的经验更需要我们老师充分利用好,为孩子更好地发展作出引领。
育人价值的体现,不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中,更加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以及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其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开发程度、实施的效度。结构化的整体设计,教学策略的灵活选择,才能挖掘出更深的育人价值,育生命自觉也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