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能够优化课堂结构,很容易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环节上的把握不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甚至课堂失败。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常见运用模式,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后的意义,剖析了使用环节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06-02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2000年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指出:“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马建坤、叶宝生[1]指出“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能够优化课堂结构,很容易的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整合后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有哪些具体整合模式呢?曹玉云[2]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中的整合模式主要有六种:作为演示工具、作为交流工具、作为个别辅导工具、提供网络资源环境、作为测评工具、作为探究工具。通过不同的整合模式起到不同的作用,周雷、杨凡[3]认为:“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具有两个目标:一是通过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二是培养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性向知识创造性的根本转变。”笔者也赞同这些观点,自己通过总结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将是一滩死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欲望,将是科学课提高效率的关键。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设置合理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环。例如在讲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课时,事前教师通过课件抛出,“你的手干净吗,”这样一个话题,学生自然认为自己的手洗的很干净,就相互比比谁的手干净,这是教师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手上的细菌,发现什么是干净的手。再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细菌的图片,从而引入课堂。这样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让学生养成勤于洗手的良好习惯,二是顺利的引入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不能解决的时间、空间障碍,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克服野外考察的困难,帮助学生直观有序的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小学科学课知识连接着大自然常见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的观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没法亲身体验,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学生,对这些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感受不到这些现象发生的自然规律。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克服时间和空间给我们带来的障碍。
如在教学中涉及古生物、天气现象、植物的观察等时可用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更多接触和了解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交流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一大优势就是交互式。在教学中通常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一些习题和结论性的展示和学生行为评价上,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具有很大优势。
三、把科学教学放在主要地位,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1.是否运用信息技术,什么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要看所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节节课采用信息技术,在制作内容精细,音像资料一应俱全。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件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准备课堂实验。但对于科学课,笔者认为是否采用信息技术,要看你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小学科学课十分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主动探究能力,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所以能做分组实验的一定要做分作实验,没法做分组实验的就用演示实验,若连演示实验都做不了就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
2.在科学课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于科学教学实验,
宗红蔚[4]指出:“小学科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初级阶段,然而传统教学中遗留的“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看重知识、轻视能力”的不良教学风气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综合能力的扩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资源库的建设,科学教师能够获得的科学课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形象。但是把一个实验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已经把学生能直接从实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的过程抹杀了,真就是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知识,轻视能力了。
3.以设计新颖,具有探索价值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孙洪刚[5]认为:“互联网上的资源极其丰富,有详尽丰富的文字资料,还有精美逼真的音像资料,这些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喜欢直观、喜欢声像的心理特点,所以她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并牵引这学生探索、研究。”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好似对传统教学注入了兴奋剂,只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掌握和利用好信息技术,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建坤,叶宝生.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整合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6(6):21-24.
[2] 曹玉云.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科学教学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2(72):181-182.
[3]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51-54.
[4]宗红蔚.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J].教学琐谈,2015(01):104-106.
[5] 孙洪刚.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探究的助推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100.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