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艺术在廉洁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7-04-15 21:53汪立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刘 霞,汪立超

廉洁文化既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范畴。它是日常生活中廉洁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综合,是关于廉洁理念和对应的实践方式的总结。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象征身份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粹,在廉洁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廉洁文化教育离不开书法。

一、书法艺术可以丰富廉洁文化教育资源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自殷商以来风格纷呈,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标准也各有千秋,可概括为拙、韵、法、意、朴。这一延展,表明了中国书法精神的历史延伸和不同时代的转型。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瑰宝,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笔一画中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刚直不阿、忠心爱国、典雅大方、豪迈不羁等,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的特色。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崔瑗的“俯仰有仪”论、项穆主张的“心正则笔正”、王羲之的“书气达道”等,体现了中国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中国书法史上能够传世的书法名家大多是爱国、正直、雅致和高洁之士,如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文天祥、黄道周等。王羲之、颜真卿的人品和书品都具有“忠诚义士”“坚毅果敢”及“风姿潇洒”“出奇入神”等内涵。郝经、朱长文虽是针对王羲之、颜真卿而评说,但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历代书法家。忠心爱国、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和高洁的情愫是他们在书法作品及其书法文化中所蕴含的。

一般而言,书法作品常常形神兼备。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不仅是尺牍及记传碑铭等专门用途的内容,还有名篇佳作、古诗词、励志成语等。毋庸置疑,书法作品一般会选取乐观进取的明志励志的名篇佳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记录了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时的场景。前半段描绘了当时身处兰亭,人们目睹崇山峻岭,竹林环绕,清水急流及行曲水流觞,吟诗赋词之事;后半段则从欣赏宏阔山水,转向抒发人生感受。虽然人生短暂,须臾之间,旧时所爱便与主人一齐灰飞烟灭,但当时情怀所寄,志趣所系之物,怡然自得的时刻的确存在着,不能因消失的必然性而一开始就被抹灭,表达了对“一死生,齐彭殇”的玄学的驳斥和对积极向上的生命观的肯定,与当时魏晋时期萎靡的清谈之风形成鲜明对比,使《兰亭序》兼具极高的书法技艺之美和高尚积极的人生观,成为一篇具有一流艺术境界的杰作,而非简单以书法技巧见长的艺术作品。再如,宋大家苏轼书写《前赤壁赋》时,其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见诸于文章各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而其所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伟大人物的凭吊和对现世人生的旷达胸怀。人们最喜欢书写的名言警句,如“当仁不让于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既彰显了作者对高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追求,也能借助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加强这些名言警句的感官效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浩如烟海的书法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洁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大大地丰富了廉洁文化教育资源。

二、书法艺术可以培育廉洁文化情怀

不仅书法艺术作品本身能折射出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民族气度和优秀品质,历史上书法家的高尚德行和伟大人格也能成为现代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书法作品往往能折射出书法家的人格品质,古人更是重视人品甚过书品,认为只有书法家的品德和技艺都达到一定高度,他的作品才有足够的鉴赏和收藏价值,甚至认为作品的价值根本上是由书法家的品格决定的,作品本身的技巧美倒是其次。决定书法家之所以为“家”者,在于人品不在于书法。所以现世所存和流传的书法作品,大多由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书写,使得欣赏名作的人们能同时感受到名作本身灿烂的艺术魅力和背后蕴含的高贵人格。如以端庄雄浑著称的颜书,之所以被人们一直以来争相学习,与其说是因为颜书本身的遒劲和恢宏气势,不如说是对其刚直不阿品质的致敬和学习。学习颜书的人们往往能在学习其刚劲雄强的笔画时,情不自禁地在内心涌发对其当年安禄山造反时勇于直谏的勇气的敬佩,正所谓“丹心昭日月,刚正垂千秋”。而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的柳书,往往意在笔先,下笔顿挫,横画更是无笔不方,横切而下,横扫而出,足见其苍劲的风度;所谓“笔笔有精神”,其实正是对其人品从无败颓之笔的写照;所谓“心正则笔正”,其实是对其苍劲书法的本质诠释,也是对当时皇帝唐穆宗讨教书法的绝妙一谏。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之所以流芳百世,更是因作者精忠报国、铁血丹心的慷慨情怀而非刚劲有力的书法本身。与上述正面的书法作品相反,反面人物的书法作品往往再优秀也无人问津,只因其品德恶劣,实在提不起人们鉴赏的兴趣,也不愿探究和总结这些臭名昭著之人的书法技巧。如喜爱书法的奸相蔡京和秦桧,虽然一个作品水平高到列入原先的“宋四家”,一个据称为宋体的创始人,风格深沉稳重,他们的作品却只被学习书法的人唾弃和远离,无人愿意模仿秦书和蔡书,唯恐被其他人嘲笑。甚至蔡京的书法水平再高,他的名字后来还是被人们从“宋四家”中除去,宁愿换上书法风格为传统派的蔡襄,哪怕这样做会显得不伦不类,与其他三位同属于尚意派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相冲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总而言之,书法作品流传与否,不取决于书法本身技艺的高下,而取决于书法家在朝是否具备一颗赤诚廉洁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野是否能独善其身,“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等。人们在学习书法中,既以这些书法家的字为学书楷模,又以他们的人格为做人榜样,学习和发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刚直不阿、廉洁自律精神气节。

三、书法艺术可以养成廉洁文化心理倾向

书法是独体之文、合体之字、抽象之画;节奏之乐、无声之歌、有形之象;是飞舞之墨、灵动之线、笔墨之舞,又是佛家顿悟之禅心;是形神兼备之艺、天人合一之道、妙造自然之法。当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面对高强度竞争的社会环境,难免会遭受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挫折与考验,很多人意志力薄弱,心理素质也不是非常强,难免在此时感到意志消沉,甚至产生焦虑、抑郁和强迫等心理问题,而练习书法能够帮助解决此类问题,它有助于调节心情,修身养性,培养人们虚静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人们释放内心的郁结情绪。有道“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书法作为一门讲究心静的艺术,能够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内心的宁静,感受字帖中苍劲有力的美感,雄浑多样的气势,典雅高尚的情怀,从而使内心得到洗涤,对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有一定的治愈作用。练习书法时,无论是书法临摹还是挥毫创作,无论是大多数情况下的虚静心理状态还是少数情况下的激情状态,都有利于郁结心理的缓解和释放,特别是在创作的情况下,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能被更加充分地排解。这样,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理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

四、书法艺术可以增强廉洁文化体验

大力宣传和展览书写廉洁诗文的书法作品,有利于廉洁文化的发扬光大,创作风格多样,类型各异的廉洁文化书法作品,既能用于公共场合的装饰,又能用于家庭和个人房间的布置,能提高廉洁文化教育的影响力,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廉洁意识,尤其促进从政者培养自身的廉洁意识。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事,是从政者保持廉洁习惯的根本,就像宋代名吏包拯曾题于墙上的一首自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样的廉政诗词,还可以摘抄印制在很多企事单位的日常用品上,如扇子、水杯和灯具,或以书法艺术作品的形式用于装潢,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而树立和提高社会大众的廉洁意识,至于诗句以怎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则由书法家自由发挥,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自选,条幅、手卷形式更是不拘,这样一来,书法家本身能在创作过程中耳濡目染,加强修身养性,社会公众也能在欣赏过程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廉洁的意识。

[1]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学习读本)[Z]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9.

[2]王冬龄.书法篆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3]王岳川.美丽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书法家·谢 锐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家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