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赟,奚 宾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探讨
刘 赟,奚 宾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全球化和网络化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需要革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做到教材选择多样化和层次化、课程内容设计系统可行、考核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依据学校条件,权衡利弊后在双语本教、双语外教和双语双师模式中选择其一;为了保证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必须借助多媒体、情景模拟和以考促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全球化;网络化;金融专业;双语教学
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国际金融环境瞬息万变,中国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只是时间问题,应对巨大金融风险和挑战需要大量具有全球化、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这对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应顺应时代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力求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热爱金融行业,选择金融作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直接了解国际金融业理论前沿,掌握金融领域最新技术,而且能够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进取创新,成为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1. 革新教学理念
从传授知识向传授方法和技能转变,引导学生从“干一行、爱一行”向“爱一行、干一行”转变。全球化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国外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金融理论发展前沿,网络化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对称,教师不再具有占有资料和信息的优势,但学生在获取金融专业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方面具有劣势,在处理信息、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方面弱于教师。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定义、概念和已有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而是要偏重于金融知识的获取方法、金融专业的分析方法及金融产品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爱一行、干一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发现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按照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具体到大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首先喜欢自己的专业,规划将来的职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金融专业而言,“爱一行、干一行”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金融之美,接触国内外同业的发展和成就,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理论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分析国家宏观金融发展战略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掌握理财可能给个人和家庭增加财富的基本技能。教育理念的转变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教学相益、教学相长,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执行能力强的新时代大学生。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小国经济”不复存在,任何一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都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金融人才也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以谋全局的思想来谋一域,因此,教学内容不仅仅只考虑国内的情况,还要考虑国际大环境。全球化和网络化促使信息快速传播,信息共享促使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出现,知识更新时间不断缩短,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的金融理论不断涌现。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环境的风险。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各国金融政策不断变换,金融市场交易日益频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和名词不断出现。面对大量的理论、案例和海量的数据,教师如何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几乎每年全球各地都会有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定规模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可谓接踵而至,每次危机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面及影响机制都不一样,“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几乎每年都要更新教学内容。自20世纪70年开始,金融衍生品开始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金融衍生品不断出现,新模型和新算法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网络化开启了大数据时代,对“金融工程”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内容要求不断更新。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不再只是中文教材翻译,或英文教材汉化的问题,而是根据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不断收集新的素材,丰富理论、案例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
3. 变革教学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和网络化已经使许多工作不再需要到办公室,学生获取资料也不再仅仅依赖图书馆,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正在消亡,远程、无纸、快速和即时成为现代资料获取的特点,这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挑战。根据目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来大学教育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会有大的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极有可能成为历史,学生将可能不再去教室,而是坐在电脑前选择自己要学习的课程,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可以直接与教师互动。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但利用现代技术的新型课堂已成为趋势,学生要求教师用更富表现力、注重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不能再恪守传统,一种教学方法沿用多年,而是应该紧跟时代,力求创新,最重要的是讲究互动,准确表达且表现形式更为活泼。
1. 教材选择多样化和层次化
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教材选择。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国际国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风险事件不断出现,使教材容易出现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和涵盖面不足等问题。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一般选择美国主流高校金融相关专业最近几年所用的教材或参考书,部分教师也会选择最近几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知名学者所编写的教材或出版的著作。前者涵盖面较广,但不能解决深度问题,后者具有一定深度,但又不能兼顾涵盖面,因此都不是理想选择。作为中国学生,不仅要了解国际金融理论前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应用这些理论、技术和方法。
金融专业双语教材的理想选择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多本参考教材为辅、专业机构资料为补充。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我们可以选择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或其他著名高校所采用的最新版教材作为授课主教材,指定多本风险管理相关的专著和国内教材为参考材料,并将GARP(全球风险管理协会)的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用书和考试资料、巴塞尔委员会的第三版资本协议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相关资料作为补充资料。指定国内知名院校所编写的金融风险管理教材作为参考教材有助于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了解国内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情况,从而全面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
2. 课程内容设计系统可行
合适的教材是课程内容设计的基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又是提高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效率的根本。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为系统性、全面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系统性是指根据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结构,注意章节所涉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前沿。全面性是指根据授课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理论、技术和方法的重要性编排章节,尽可能涵盖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影响较大且影响时间较长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重点解读,而应用相对较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则点到即可,不占用授课时间,让学生自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互为基础,都是决定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内容设计质量的关键。实践性主要体现了金融专业的特征,所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都是为构建高效的金融体系或金融机构服务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案例设计和练习内容设计方面,案例越有代表性和精炼,越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练习的内容越能够紧扣现实,越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操作性则是指可实施性,需要在全面评估教学对象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内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语言功底,还要考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课程内容设计需要进行广度与深度权衡、理论性与实践性权衡,从而保证课程内容按计划顺利完成。
3. 考核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
考核是一种激励方式,学生可以从考核结果评估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有助于提高授课效率,巩固教学效果。以考促学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有效发挥考核的作用却有较大的难度。截至目前,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这将导致出现学生“考前突击、考后就忘”的情况,而且还容易滋生考试作弊的心理。一些高校尝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将平时考核纳入到成绩评定中,但多流于形式。例如将考勤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但并没有提高教学效果。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考核可以采用“随堂考核+案例分析+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内容紧密结合考核方式进行设计,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随堂考核主要采用随机提问或课堂即兴讨论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在乎结果正确与否,而在于参与的热情,这种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协调能力。案例分析对于金融专业教学非常有价值,如金融政策的发布和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都可以作为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解析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案例分析好坏的判断主要是看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是否准确运用理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期中测试主要让学生掌握行业动态和前沿,主要采用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和FRM考试的历年真题和培训机构的模拟题作为考试内容,考后将试题和答案一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再次自检自查,巩固学习内容。期末考试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之一,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系统分析考试结果,总结经验,为下一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提供参考。
1. 双语本教模式
双语本教模式是指采用本土教师授课。前期一些高校开设的金融专业双语课程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由于受师资力量限制,一些教师被“赶鸭子上架”,勉强接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方式呆板,导致学生听不懂、不愿学,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近年来各高校师资力量得到显著改善,引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采用本土教师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授课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主流,而且部分学校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本土教师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授课的最大优势在于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我国金融发展的状况,能够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把握教学进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土教师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弱势在于语言障碍和对理论前沿的把握,多数本土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外语训练,没有国外金融行业从业背景和留学背景,不能及时掌握理论前沿,难免会陷入知识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及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局面。尽管如此,在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可获得更多出国交流和深造的机会,能够更直接接触到理论前沿,没有出国条件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国外金融行业前沿及理论发展的各类资料,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更好地完成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任务。
2. 双语外教模式
双语外教模式是指由外教完成双语授课。外教授课具有外语优势,而且对所在国的金融行业和金融理论发展有更多了解,加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很好地达到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外教授课的弱势在于外教对我国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我国金融发展状况不了解,可能存在外语和中文都难以解释的情况,从而影响授课效果。当前,大部分高校都聘请了外教,除了进行语言教学外,部分高校尝试让外教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但金融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没有一定的理论背景,仅有语言背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金融行业受到影响,中国加大力度引进国外金融行业人才,但金融行业作为高收入行业,金融从业者很难舍弃高薪从教,因此,我们很难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外教的选择非常有限,部分高校虽然让外教承担了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任务,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快速发展的中国有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有资质的金融人才来华从教,但当前来看,本土教师进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仍是主流。
3. 双语双师模式
双语本教和双语外教模式各有千秋,当前阶段双语本教更适合我国国情,但能够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的双语双师模式不失为最优选择。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双师模式是指一门课程由本土教师和外教共担,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教育合作交流越来越多,有条件的高校都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一些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引入了双语双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般来讲,开办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双师模式都是以外教为主,负责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讲授及考核工作,本土教师为辅,主要负责作业辅导、课堂答疑及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分工可以发挥中外教师各自的优势,外教对教材、理论前沿及行业发展比较有优势,教学方式多样,课堂气氛相对活跃;本土教师对学生接受能力比较了解,能够相对准确地解释理论,布置适量和适度的作业,并指导学生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专业实践。当然,双语双师教学模式也可能存在中外教师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情况,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尽管如此,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双师教学模式在一些学校已取得显著成效,值得推广。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出现,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金融专业人才的目标不会改变,高校需要积极变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历史只有10余年,但其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和理解难关,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美国自2012年加速了MOOC课程建设,其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MOOC课程采用了多种信息技术,融入微课、快课和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路径,且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2013年我国顶尖大学也开始了MOOC的尝试,旨在推动国内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金融专业虽然不像艺术专业教学那样需要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但外语本身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难题,“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仍是困扰金融专业学生的主要问题,用PPT及视频展示英文可以给学生读、看和听的机会,方便学生理解。大量金融模型都相当复杂,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如果用传统的板书形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推导证明,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选择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部分金融理论晦涩难懂,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展示,如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和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效应”等都能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表和音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所要学习的金融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教师以特定的教学手段模拟金融事件发生的场景,解释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3]。金融专业某些课程必须借助情景模拟教学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经济大萧条、巴林银行倒闭案、次贷危机、光大银行乌龙指事件等事件,以及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分析法等方法和技术,都需要借助情景模拟教学才能使学生很好理解。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一直受到国内外金融监管当局、学术界和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教师需要将可能形成金融风险的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高度抽象为一些相对敏感的指标,采用图解的形式构建指标体系,向学生模拟当时的市场环境,调整某些指标的数值,计算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只有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才能相对准确地解释发生金融风险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3. 以考促学教学
金融专业需要学习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较多,双语教学又增加了理解难度,很容易使学生由于听不懂、理不清和钻不透而产生退缩和厌学心理,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使学生不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帮助学生评估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信心,巩固学习成果。以考促学需要掌握好考核的内容、方法和频次,考核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所讲的内容,可以结合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或存在的现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题目,如案例分析题、快速抢答题、小组讨论题等,加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考核方法也不拘泥于期末考试,可以将随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抢答和案例分析等平时作业计入总评分数,鞭策学生注意积累,循序渐进地学习。考核频次相应提高,只要遇到难以理解、容易混淆和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出题考查,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承担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条件和个人的知识结构及背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竞赛、实地调研,或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等。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全球化和网络化潮流,勇于变革,才能圆满完成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任务,培养出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优秀人才。
[1] 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6.
[2] 姚清铁.“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目标评价与因素分析: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64-167.
[3] 王俊.探究式学习:改善高校双语教学实效的一个新思路[J].江苏高教,2013(2):68-69.
(责任编辑:姚时斌)
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014012)
刘 赟(1992—),女,河南泌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E-mail:18236955609@163.com
G642
A
2095-3860(2017)04-0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