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波,王 平,傅佳佳,崔 莉,袁久刚,余圆圆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外籍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江南大学纺织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例
许 波,王 平,傅佳佳,崔 莉,袁久刚,余圆圆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为了提升综合实力,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进各类高水平人才,包括外籍专家。这些外籍专家不仅参与国内高校的相关科研工作,同时还有部分专家被聘为研究生导师,独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以江南大学纺织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例,分析外籍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外籍专家;兼职导师;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
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下简称“111计划”)。“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1]。近年来,通过“111计划”以及其他人才引进项目,各高校相继引进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科研能力的外籍专家。这些外籍专家不仅参与到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中,部分专家还通过与聘请单位深入合作,建立专门的国际联合实验室,独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以达到聘请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由于大部分外籍专家在受聘国内高校的同时还保留了在海外高校的教职,因而无法全职在中国境内工作,从而对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我校(江南大学)纺织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5月,是我校首批立项建设的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由葡萄牙籍Artur Cavaco-Paulo教授担任外方首席专家。同时,Artur Cavaco-Paulo教授也担任我校纺织服装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截至目前,Artur Cavaco-Paulo教授在我校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2名,学生发表SCI论文5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3次,获批江苏省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以我校联合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外籍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的问题
高校由于受各自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影响到某些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效果。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国内外纺织类院校在纺织材料、纺织加工等方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各校应结合自身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相应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特色创新课程,以使毕业于不同纺织类高校的本科生能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在我国纺织类高校聘请外籍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3]。外籍兼职导师在中国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时,如果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大多会照搬其在国外高校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式,这往往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而无法完成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的情况,或者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理论、新知识,最终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语言方面的问题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极为重要。如果导师是不懂汉语的外国人,那么学生在与导师交流时就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国内研究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强,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水平较差,在与外籍导师交流时,经常出现“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场面,这无疑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害羞或不善于交流也影响了与外籍导师之间的正常沟通,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敢主动与导师交流,在向导师汇报工作时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进展。
3. 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影响外籍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交流方式。例如,外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一旦时间安排好了,除非遇到重大事情,否则不允许改变。这首先体现在对研究生工作时间的严格要求上,什么时候到实验室开始工作,什么时候进行工作汇报都有相应的时间节点。部分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时间观念不强,行为散漫,对这些严格的规定很不适应,甚至会产生怨言,认为导师过于死板,不讲情面。再如,外国人将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工作时全身心投入,休息时不希望被人打扰,而在我国工作和生活往往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经常将生活与工作穿插在一起,导师和学生在正常下班之后以及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加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答。然而,如果学生在下班时间向外籍兼职导师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往往会引起导师不快。
4. 时间方面的问题
时间问题是外籍兼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最棘手的问题。(1)外籍导师在受聘于我国高校时保留了在海外高校的教职,因而无法全职在我国境内工作,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我国高校,如果仅在这些时间内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常年得不到导师的指导,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十分不利。(2)由于时差的影响,国内研究生的工作时间与外籍导师的工作时间不一致。这对于来自欧美国家的外籍导师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时差为8~14小时,双方的工作时间几乎完全错开。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更好地发挥外籍专家在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我校纺织服装学院联合实验室采取各种措施,在外籍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选择与纺织专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外籍导师
在聘请外籍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专家所在国外高校的情况以及专家的研究方向,结合我国高校自身的特点和课程结构,选择专业知识结构相似、研究领域相近的专家,同时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学术背景,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例如,我校联合实验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了葡萄牙米尼奥大学Artur Cavaco-Paulo教授作为兼职导师,由于专业知识结构相近,学生对导师指定的研究课题上手很快,在联合实验室成立的短短几年中就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2. 配备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较高的专职中方助理
首先,专职助理是外籍专家与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由于英语水平较差或者性格原因,尚无法流畅地与外籍导师交流,这时就需要专职助理充当翻译的角色,搭建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其次,专职助理在外籍导师不在国内时充当第二导师的角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科研过程中的一些突发问题。最后,专职助理能够协助高校做好外籍专家来华之后的后勤保障工作,使外籍专家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4]。
3. 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需要在聘请前与外籍专家充分沟通,让专家了解和理解中外文化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时间。一方面尊重外籍导师的工作习惯,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向导师汇报工作,尽量不在节假日与外籍导师谈论工作;另一方面,希望外籍导师考虑时差的实际情况,利用部分非工作时间与学生交流,使国内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外籍导师的指导。
4. 利用即时工具进行专业交流与反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和便利,这也为外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之前,导师不在国内期间双方的交流只能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这种方式的时效性较差。由于时差的原因,从发送邮件到收到回复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如果外籍导师没有及时查阅邮件,则时间可能会更长,这对于解决学生实验中的迫切问题显然是不利的。现在,随着QQ、MSN、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普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顺畅。通过这些聊天工具,学生在商定的工作时间内可以随时与外籍导师取得联系,同时通过图片、视频功能可以将实验现象和结果迅速传送给导师,从而快速地获得相应的指导。此外,通过群聊或者多人电话会议功能让大家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集思广益,使问题得到更好更快地解决。
聘请外籍专家作为兼职研究生导师不仅可以发挥外籍专家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我们借鉴国外研究生管理模式,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然而,由于存在语言、文化及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外籍导师的优势,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 陈伟源.中国高校“111计划”[J].国际人才交流,2010(5):8-9.
[2] 沈美华.高校聘请外专外教利弊探析[J].高教论坛,2016(1):92-94.
[3] 殷允杰,王潮霞,陈坤林.中美纺织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5):427-430.
[4] 熊文雯,黄非,胡亦武.提高高校外国专家聘请效益浅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00-101.
(责任编辑:姚时斌)
新书介绍
书名: 《标志设计——通向专业设计之路》(第2版)
作者: 章莉莉 定价: 45.00元 书号: 9787566912244
开本: 16开
简介: “标志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一门普及的专业课程。小小的标志设计并不简单,如何用图形塑造一个企业或机构的视觉形象和核心理念,如何有效掌握多种图形表达的能力,如何快速进入设计师工作系统流程,如何使标志设计兼具中国风和国际化,这些问题是该书着力讲解的核心问题。在该书里,你将会学到标志设计的五种图形创意方法、系统工作流程、中国风的设计要点等,启发设计灵感,提高设计能力。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7-08-20]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47);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5042);江南大学教师卓越工程师项目(JG2015131)
许 波(1984—),男,四川乐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纺织生物技术。E-mail:jnuxubo@163.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4-02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