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探析
赵 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实践模式。基于对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解析,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职业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是具有校企合作、学徒与学生身份合一、工学交替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探析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现代学徒制,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健康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产业,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是指在教育行业之外的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教”泛指教育,这里特指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即“交融”之意,是指不同形态或者特质的事物相互结合、相互吸收,最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且重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特点[1]。产教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5期《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一文中,但至今尚无官方标准释义。笔者认为,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打破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企业与学校、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界线,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产”“教”各参与主体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2. 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使艺徒获得职业技术和技能,通俗地说即“师带徒”,这是传统学徒制的内涵解析。现代学徒制则以1969年德国双元制的确立为标志,并发展至今。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地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区别。从学校层面讲,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种育人模式。从国家层面上讲,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化的职业教育类型。在我国,2011年正式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但目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理解还停留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层面。
1. 缺少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管理
产教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家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已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让现代职业教育成为助推“中国制造2025”的利器。现代学徒制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纵观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已日臻成熟。根据国情不同,各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标准,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的监督和管理机构,明确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尚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法律保障不够,地方政府参与也不够,现代学徒制还没有真正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缺少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设计,作为制度的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尚未建立,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一直还是传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的内涵理解,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比例还较低。
2. 行业协会参与不够
产教融合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其中行业的支持不可或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代学徒制涉及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行业最有发言权,行业协会应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标准、关键技能的确定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在英国,为了推广现代学徒制,20世纪末,各行业协会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即行业技能委员会,其职能是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岗位要求制定每个行业的培训框架。在澳大利亚,行业主动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成立了11个具体的产业技能委员会,在国家产业技能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收集产业培训需要的信息、开发培训包即培训标准、提供培训实施建议、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等工作。当前,我国行业协会虽然众多,但在促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发展方面举措不大、作用有限。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从国家层面的行业协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规划和指导,到各行业协会与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间的协作,我国的行业协会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3. 学校积极,企业被动
当前,推进产教融合已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针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财政部办公厅下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包括试点地区、试点企业、试点高职院校、试点中职学校、行业试点牵头单位五部分共165个单位,其中有100所高职院校入选。不可否认的是,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存在。就职业院校而言,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较强的内驱力,它有利于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双促进。而对合作企业而言,动力明显不足,一方面,国家对现代学徒制参与的企业还没有足够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且培养的人才几年后才能毕业到岗,对于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难题,国内企业的通行做法是从同行“挖人”。在当今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有所作为,主动为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土壤,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变被动为主动。
1.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制度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推进产教融合、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质量。当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为加快其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作为制度的现代学徒制是大势所趋。研究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不难发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制度已纳入了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这些国家,政府层面不但制定了教育和劳动相关法律,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参与各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而且还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督部门,从制度层面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正式提出始于2011年,其发展不过短短几年。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的学徒制移植于英国,没有历史悠久的学徒制传统,企业开展学徒培训的意愿非常低,再加之对技术移民政策的依赖,许多企业也不愿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此情况下,要发展现代学徒制,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大力扶持,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职业培训法》,奠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为了避免技能人才的流失,联邦政府制定了“学徒制国家支持计划”,向学徒制提供财政补助。联邦政府还通过了“全日制学徒培训联邦折扣计划”,当学徒参加技术学院或其他被认可的脱产培训时,政府向雇主提供一定的折扣来弥补他们的损失。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在社会舆论方面加大学徒制宣传力度,开展年度最佳雇主、最佳学徒、最佳培训机构评选,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成功学徒担任澳大利亚学徒制形象大使等。澳大利亚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学徒制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做中学”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国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进程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现代学徒制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构建校企共赢的制度体系,早日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制度,使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政府引导,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情,参与其中的除了政府职能部门外,还应包括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2]。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政府引导和支持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是必由之路。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培训机构、学校等不同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组织各参与主体、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利益矛盾,使它们共同参与其中,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整体设计,政府必须承担起引导和支持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责任。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2014年9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系列会议精神,由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7家昆山大型优质企业合作成立了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的昆山学院,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通力协作,培养昆山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昆山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昆山学院成立以来,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了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育人环境,培育了适合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昆山学院推动政、企、校、生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促成政、企、校、生利益主体多方共赢,形成了政府引导、地方产业与学校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主导下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昆山学院,为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3. 拓宽培养渠道,探索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招到学生、生源稳定是关键。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之一是校企联合招生、招生招工一体化,招生对象可以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职校毕业生、企业员工、农民工。目前,从国内职业院校的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生源大多偏重于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职校毕业生。一方面,因为高中毕业生和职校毕业生是职业院校的生源主体、人数众多;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普遍认为企业员工、农民工的素质都不高,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难度大。笔者认为,国家应大力提倡职业院校利用单独招生、自主招生政策,针对企业新招员工开展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以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企业合作不到位、学徒稳定性差、不能“零距离”上岗等问题,同时又可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这种针对企业职工的“在岗交互”现代学徒制培养形式,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企业主体特征,校企契合度高,合作潜力较大,对于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具有指导意义。
4. 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吸引行业、企业参与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具有校企双主体的特征。作为主体之一的职业院校高度积极,而企业主体却参与不够,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企业主体动力不足[3]。究其原因,固然有制度层面设计缺失,对行业企业支持不够等,但职业教育自身质量不高,导致企业对职业院校信任度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数量和规模世界领先,但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录取学生分数较低,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评价不高,对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吸引力不足。因此,职业院校要正视困境、苦练内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质量工程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努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职业院校任重道远。
5. 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手把手”教学生,要求学习与工作合一,需要高素质的校企导师队伍。当前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面临共同的现实难题——师资缺失,企业导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导师实践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强。采取双导师制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即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专业导师,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导师,校企双导师联合传授,共同完成对徒弟的培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校企要共同制定双导师的任职标准,建立双导师培养、管理、激励的配套机制,实现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导师可以学到企业导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导师可以学到学校导师先进的职教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产教融合下的双导师制,在保证对学徒的充分指导下,也可实现校企导师的双赢。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模式,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行业参与[4];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宽培养渠道;需要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对行业和企业的吸引力;需要坚持五个对接,制定和完善专业教学标准;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对学徒的言传身教;更需要适合中国国情和职业教育的自我创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1] 王蓝.论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产教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49-56.
[2] 刘媛媛,匡瑛.中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2013(10):22-25.
[3] 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4] 王宇苓,雷沪,胡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的价值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8):26-29.
(责任编辑:姚时斌)
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课题(2015JSJG320)
赵 斌(1969—),男,江苏南通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技术。E-mail:zhaobin@jcet.edu.cn
G710
A
2095-3860(2017)04-02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