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气血治法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

2017-04-15 16:27:05布云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补益老年病头晕

布云华

姚安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云南楚雄 675300

高血压病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且常伴有一系列的损害,诸如心脑肾和眼底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现阶段关于该病的治疗与控制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依然处于治疗低、控制低以及知晓低的情况[1]。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补益气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选取了姚安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566例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给予补益气血法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姚安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共收治高血压类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48例、高血压病206例、高血压危象12例)共计566例,其中女性318例,男性248例,有421例辨证为气血亏虚。气血亏虚证型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咣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患者年龄最大者96岁,最小者58岁,平均年龄(77.6±11.2)岁。根据辨证,气血亏虚型占其中大多数,共计421例,经中药补益气血治疗,有较好效果。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①高血压诊断。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②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以及高血压所伴的危险因素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层。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常规予西药规范的降血压治疗,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时予强心利尿等治疗,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予以相应处理。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服中药汤剂[2]。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0 g,黄芪20 g,白术15 g,茯神15 g,酸枣仁 10 g,龙眼肉10 g,木香 6 g,炙甘草 10 g,当归 10 g,远志 10 g,生姜10 g,大枣10 g。 治疗高血压时,黄芪用量必须在30 g以上。其中黄芪可以对血压进行双向调节,剂量小会致使血压升高,若剂量大则具备降低血压的功效。因此,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而言,黄芪的用量应该大于滋阴药;针对颈项痛的则黄芪与葛根的比例为2:0;针对伴随肾炎浮肿的患者需要配用一定的防己;糖尿病患者需要与山药一起配伍使用;若患者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冠心病,则应该与活血化瘀的药物使用,且黄芪的用量大[3]。

2 结果

凡辨证为气血亏虚型,均用上述处方,总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使用纯西药治疗高血压时,常碰到血压平稳正常,但患者仍感头昏、头晕、乏力的情况,这在老年病人中尤为常见,通常的解释,多考虑为动脉硬化、狭窄、颈椎骨质增生、高脂血症等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4],如果同时治疗这些疾病,多面临药越服越多,而多数老年人均有一定的记忆力减退,在没有家属陪伴时,常出现不能按医嘱服药的情况,导至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在服降血压药的同时,予以中药汤剂调理,常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中医辨证,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多数可辨证为气血亏虚。《灵枢·卫气篇》:“上虚则眩”。《景岳全书·眩晕》中云:“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补气血为最。”老年患者,多因年老、脏腑功能衰退,气血化生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被耗,久之气血亏虚,髓海失养,则生头昏、头晕,心失濡养,则生心悸,四肢百骸失养,则生乏力。故治当以补益气血之法,该法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晚期,素体亏虚,气血不足者。经过中药辨证施治后,患者头昏、头晕之症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出院后可长期服中药调理,一般每周一剂[5]。因药味不苦,患者基本能够接受,依从性较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综上所述,在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利用补益气血法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4 典型病例

徐XX,女,80岁。“因反复头昏、头晕五年,加重一周”于2016年5月28日入院。患者近五年来,反复出现头昏、头晕,测血压最高时为150/100 mmHg,曾在县医院住院,诊断为“高血压病”,长期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病情尚平稳,侧有轻度头昏、头晕,休息后可减轻,但患者未认真规律地监测血压。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头昏、头晕加重,伴眼花、耳鸣,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言语不利、心悸气喘之症。在当地乡卫生院就诊,用药不详,病情无好转。入院症见:头昏、头晕,眼花、耳鸣、乏力、精神差,纳食减少,睡眠较前变差,二便尚调。既往无冠心病、糖尿病、肺气肿病史。血压170/100 mmHg,脉搏80次/min。双肺(-),心界不大,心率 82 次/min,偶有早搏,2~4 次/min。腹(-),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心电图:偶发室性早搏,左心室肥大。诊断: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西医诊断:高血压3级、高危组。入院后予静滴血塞通、口服丹灯通脑软胶囊,并予赖诺普利降血压、氟桂利嗪胶囊、长春西汀注射液改善脑供血以,辛伐他汀调脂。中药汤剂内服归脾汤。党参10 g,黄芪20 g,白术15 g,茯神15 g,酸枣仁 10 g,龙眼肉10 g,木香 6 g,炙甘草 10 g,当归 10 g,远志 10 g,生姜10 g,大枣 10g 。2 d/剂。用药后,血压平稳,头昏、头晕,眼花、耳鸣、乏力之症缓解,住院一周带药出院。

[1]刘金涛,张腾.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作用机制及优势述评[J].中医杂志,2015,56(1):77-82.

[2]熊兴江,王阶.经方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836-1839.

[3]邱华丽,潘晓彦.高血压病防治研究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210-212.

[4]刘海华,王莹莹,高海波,等.针灸治疗高血压病选穴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12):1055-1058.

[5]熊兴江,王阶.论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经典名方防治策略[J].中医杂志,2011,52(23):1985-1989.

猜你喜欢
补益老年病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44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梳走头晕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新世纪经方治疗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