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孟军 李 超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我国藏区养老研究的基本现状与述评
——基于1999-2016年CNKI来源期刊文献的分析
霍孟军 李 超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来源的文献进行查询和搜索,发现国内对藏区养老研究基本上开始于1999年,计量分析了1999—2016年共18年间所发表的文献,对其研究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机构、资金支持等进行归纳及述评。
藏区;养老;研究现状;计量分析
我国藏区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五个省区。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的关于藏区养老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统计了国内学者关于藏区养老的研究数量、研究类型、研究学科领域、研究者所属机构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现状,对当前国内学者对藏区养老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发展态势等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进行这方面相关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
(一)文献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文主要以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方式主要采用主题词和篇名。在CNKI检索平台的高级检索项下,文章首先按照主题为“养老”并含“藏区”“藏族”和“西藏”等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出文献154篇,其中:“养老”并含“西藏”检索出共文献104篇,“养老”并含“藏区”检索出文献24篇,“养老”并含“藏族”检索出文献26篇;然后以“西藏养老”、“藏区养老”和“藏族养老”为篇名进行第二次检索,检索出56篇文献,其中:“养老”并含“西藏”检索出文献37篇,“养老”并含“藏区”检索出文献13篇,“养老”并含“藏族”检索出文献6篇,二者总共210篇。根据分析的需要进一步筛选,排除了报纸、总结等非学术文献,并剔除不完全相关及重复篇文,最终得到分析样本共28篇。本文的分析将主要基于这些文献的信息展开分析。
(二)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
1.发表文献的年度情况
从检索出来的28篇论文来看,2011年之前文献发表的年度不固定,有的年份甚至没有发表任何文献;2011年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发表的文献。具体来说,1999年和2006年各有1篇,占3.6%;2009年有3篇,占10.7%;2011年有4篇,占14.3%;2012年有2篇,占7.1%;2013年有3篇,占10.7%;2014年有6篇,占21.4%;2015年有3篇,占10.7%;2016年有5篇,占17.9%。
2.发表文献量分析情况
从检索出的28篇文献来看,有关我国藏区养老的研究始于1999年,也就是20世纪末,发表时间在1999-2016年18年间文献的数量虽然呈现波浪的趋势,但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1999年和2006年各1篇,2009年3篇,2011年4篇,2012年2篇,2013年3篇,2014年6篇,2015年3篇,2016年5篇。
3.研究文献的学科分类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28篇相关文献共涉及社会经济、社会保障、区域经济、农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政府经济、金融、管理学、民族学、城市经济、财政经济等11个学科领域。其中,社会保障是研究藏区养老的主要学科,有12篇,管理学和民族学各3篇,政府经济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2篇,其他的都为1篇。
4.发表文献的发文单位(机构)研究范围
根据检索结果发现,发表文献的单位和机构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而且高等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研究方面占据着主体优势地位(见图2)。其中,西藏、云南和甘肃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发表的文献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和省市。28篇文献中,西藏大学占25%,兰州大学占13%,华东理工大学占7%,西南财经大学占7%,云南大学占6%,北方民族大学占6%,西藏党校占6%,清华大学占6%,山西农业大学占6%,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占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占6%,云南民族大学占6%。
5.发表文献的资金项目来源情况
在检索到的29篇有关藏区养老的研究文献中,来源于资金项目支持的共有9篇,占总数的32.1%;非资金支持的项目共有19篇,占总数的67.9%。资金项
目支持的9篇中,校级项目占1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占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占33%,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占11%,青海省社科规划占11%。
(一)作者发文分析
作者的发文数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作者的研究实力和水平。统计的研究养老的文献共有28篇文章,共涉及作者人数43人。而在全部作者当中,论文产出能力有很大差异。其中仅发表过一篇论文的作者高达41人,占全部作者人数的95%;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共2人,占5%。
(二)作者合著分析
在28篇文章中,一位作者独立发表的文章有16篇,两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文章数有7篇,有三位作者的文章有5篇。总体来看,关于藏区养老研究的研究的合著率已得到了很大提升。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28篇文献研究内容的归纳分析,可以发现1999-2016年藏区养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题:一是对藏区养老模式的研究(占总量的21%);二是对藏区养老保障问题的研究(占总量的29%);三是藏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占总量的25%);四是藏区养老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研究(占总量的14%);五是养老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占总量的4%);六是对藏区养老现状的研究(占总量的7%)。
通过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学者对藏区养老的研究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但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在总的研究数量上还不是很多,1999年到2016年18年间通过筛选仅找到28篇,研究数量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养老与其他方面的研究以及关联性研究还不全面,也缺乏对养老现状的研究;其次,在作者方面,作者合著情况太少。因而,今后国内学者除了继续深入进行对藏区养老的整体研究外,需要重点对养老进行扩展研究,应该对研究此方面的论文作者进行一定的鼓励。同时在研究主体上,还需要更加广泛的研究者和不同类型的研究单位积极投身到研究中来。
[1]张世花,吴春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模式探析—基于西藏拉萨市A村的调查[J].“三农”问题,2012.
[2]施巍巍,王丽平.云南藏区老年协会自主性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考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
[3]杨斌等.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以西藏的新农保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2014.
[4]朱桂丽等.藏族农牧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西藏林芝市378份问卷调查[J].西藏科技,2016.
霍孟军,女,汉族,山西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李超,男,汉族,河南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