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农发办
关于巴彦县提内河松花江水创新“旱改水”模式的调研报告
哈尔滨市农发办
按照省农发办对我省三种“旱改水”主要模式进行调研的要求,哈尔滨市农发办由李玉祥副主任带队,土地处相关同志参加,深入巴彦县“旱改水”项目区进行了调研。召开有项目区所在乡镇领导、核心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合作社及种粮大户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围绕“旱改水”取得的主要成果、开发潜力、发展前景、面临困难、对策建议等进行了调研。
巴彦县地处松花江干流北岸,全县耕地340万亩,现有水田40万亩。巴彦县“旱改水”项目区位于巴彦港、富江、松花江3个乡镇,耕地面积30万亩,土地集中连片。该区域上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综合开发在富江乡曾建设了沿江渠首工程,发展水稻2万亩,有种植水稻历史。后期由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善,绝大部分改种玉米,产量和效益相对较低。2013年,黑龙江省委作出“打造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带”战略部署,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巴彦港提水泵站工程等一批沿江渠首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巴彦县实施“旱改水”项目,打造沿江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省农发办高度重视,对巴彦县提松花江水“旱改水”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资金倾斜。“旱改水”项目于2013年开始立项,截至2016年,累计投入中省农发资金1.23亿元,批复“旱改水”任务9.7万亩。巴彦港、富江两个乡镇的水利骨干工程已经全面完成,耕地全部实施“旱改水”水源已有了保证。目前,该项目区成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推进“旱改水”三大模式之一,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视察该项目区,给予充分肯定。
(一)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一是增加了土地承包收入。已实施“旱改水”的巴彦港镇、富江乡农民,原来旱田每亩承包价500元,改成水田后每亩承包价提高到620-720元。二是增加了种植收入。项目区农民普遍反映,“旱改水”后亩增收至少500元。按农民人均6亩地计算,人均增收3000元。巴彦县是省级贫困县,仅此一项,就可使贫困户达到国家脱困标准,意义十分重大。
(二)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借助巴彦沿江灌区实施“旱改水”项目机遇,巴彦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百万亩水田”的战略目标,力争“十三五”期间,将沿江5个乡镇50万亩耕地全部建设成优质水田。不仅对全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对落实全省“一减四增”战略、打造松花江沿岸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带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三)加快了土地集约流转。项目区乡、村干部及农民看到“旱改水”实实在在的效益,对“旱改水”项目非常支持。巴彦港镇项目区耕地2.5万亩,近两年流转土地已达2万亩,全部由巴彦港水稻种植合作社集中经营。富江乡项目区由8个合作社组成联合体,采取“农民带地入社+合作社统一经营+年终绩效分红”模式,“旱改水”项目实施到哪里,土地就流转到哪里,极大推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四)推广了现代科学技术。2015年,富江项目区引进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创新了“旱改水”模式。项目区铺设低压管道系统3套,控制灌溉面积6000亩,经过一年实践,管道灌溉对比明渠灌溉具有明显优势。一是节时。以往修建明渠冬季无法施工,项目需要一年的建设期,第二年完工后已经过了水稻种植期,农民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行种植。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可在冬季铺设管网,第二年春季农民就可种上水稻,工时节约带来明显效益。同时,由于管道输水供水快,并且提江水灌溉水温高,插秧可提前10-12天。二是节地。管道直接埋入地下,渠系建设用地减少了,种植面积增加了。据测算,6000亩项目区通过管道输水可节约占地270亩,增加粮食产量15万公斤,增加收入44万元。三是节水。管道输水灌溉可开可关,水量可大可小,需要多少用多少,比明渠亩节省灌溉用水200立方米。四是节约资金。低压管道输水与明渠建设成本虽然相差不大,但修明渠需要大笔占地补偿资金。相对比,采取低压管道比明渠建设亩投入少30元。五是方便适用。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由于不占用农民耕地,大大减少了施工占地矛盾纠纷等难题。另外,明渠灌溉对于一些地势较高地区无法实现供水。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可使一些地势较高的区域也能实现供水。
(一)科学规划,挖掘潜能。巴彦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做大做强做好“围水经济”文章,对松花江干流沿线30万亩耕地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以3个灌区合围建设,东起与木兰交界的黄泥河,西至呼兰交界的少陵河,北跨哈肇路、通江路,灌溉范围包括巴彦港镇、富江乡、松花江乡、西集镇、巴彦镇5个乡镇,打造30万亩沿江提水灌区。以大灌区带动各乡镇自流灌区、井灌区发展,2020年计划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迈入百万亩水田大县行列。
(二)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巴彦县委、县政府将“旱改水”项目纳入全县重点工程,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农发、水务、国土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在项目推进、资金配套、土地流转、群众动员等方面全力支持,举全县之力推进。省农发办、哈尔滨市政府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2016年,省农发办、哈尔滨市政府领导专门赴项目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强调巴彦沿江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任务,要求全力启动松花江乡渠首泵站工程。当年,松花江乡渠首工程如期启动,并且完成主体工程,为后续17.2万亩“旱改水”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合力攻坚。抓住全省两大平原改革实验资金整合机遇,将投入到巴彦县的涉农资金全部进行整合,集中投入到沿江灌区建设。2013-2016年,累计整合水利、国土、农业、农机等各部门资金9.4亿元,资金打捆使用,项目配套衔接,由水利局负责主干渠开挖,农发办负责干渠衬砌、部分支斗渠建设及田间构筑物建设,国土局负责土地平整、部分田间支斗渠建设,农业局负责科技推广,农机局负责农机具补贴,各单位按照灌区总体规划,各负其责,4年共实施沿江“旱改水”任务12.8万亩。
(四)强化监管,打造精品。项目建设期间,巴彦县农发办主要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深入项目区,亲自与乡镇、村屯对接,把前期工作做实做细;项目进场施工前一律经农民签字,同意实施“旱改水”后再进行放样测量,尽量减少项目中途调整变更、农民占地纠纷影响施工等情况发生;项目施工中,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制等规定,县农发办领导带头不休息,农发干部常年深入项目区一线,与监理人员全天候守在现场,加班加点工作,从原材料进场、混凝土搅拌、隐蔽工程施工全程监督,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个关口,全力将巴彦沿江灌区打造成全省一流精品工程。
(一)资金投入规模与规划任务不匹配。按照《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2020年)》,2016-2020年,哈尔滨市计划完成“旱改水”任务62.86万亩,其中巴彦县计划完成17.2万亩。全市年均“旱改水”12.6万亩,巴彦县年均“旱改水”3.44万亩。按照亩投入1920元计算,全市每年应投入资金2.4亿元,巴彦县每年应投入资金6600万元。但目前实际投入与应投入相差甚远。由于投入不足,松花江沿岸县(市)完成“旱改水”任务难度很大。
(二)“旱改水”亩投入标准低导致2014-2016年实际完成任务与批复有差距。2013-2015年巴彦港、富江项目区批复“旱改水”任务7.5万亩,当时按照“节水增粮”亩投资标准执行,亩投入1000元,主要用于巴彦港、富江两个乡镇的主干渠衬砌、支渠、水利构筑物等建设,由于资金不足,大部分田间工程未配套,实际完成“旱改水”面积只有3.7万亩。2016年批复“旱改水”2.2万亩,实际完成面积也只有一半。一方面,这部分项目区的群众热切盼望农业综合开发能够将工程延伸到他们的田间地头,全面配套完善田间工程,形成“旱改水”项目全覆盖。另一方面,由于任务量完成不足,今后迎接各类检查、审计等也必然会带来较大麻烦。
(三)项目建设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是解决工程占地难。由于项目建设中没有工程占地补偿费用,虽然项目能够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但在占用农民耕地、影响他们切身利益时,农民却往往不理解、不配合,影响施工进度。县农发办在推进项目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挨家挨户做农民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占地问题,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展。二是田间路只允许修砂石路不适用。按照全省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田间路只能修砂石路,不许铺装白色路面。这种做法虽然符合生态农业要求,但在水田项目区很不适用。项目区农民普遍反映,已完工的砂石路经不起雨水浸润和水田农机车轮的碾压,路面用不了一年就翻浆或坑洼严重,维护费用也很高。另外插秧机进田时会带入沙粒,损坏机械叶片。另外,修建高标准砂石路与水泥路成本相差不大。因此,对于水田区田间路必须修砂石路的规定,应当允许变通,不能强求一律。三是项目建设内容应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确定。通过与项目区农户座谈,很多农民对农机具、育秧大棚、晾晒场等建设的需求很大。同时,“旱改水”项目区对科技措施投入的需求也很迫切。四是应当改变项目施工放样设计人员不到现场的现象。因“旱改水”施工难度大,面临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设计,如设计人员不到现场,县农发办工作人员只能前往设计所沟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加大资金投入,实事求是调整规划任务目标。我省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带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列为省委重点考核目标。因此,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对松花江沿岸县(市)“旱改水”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亩投入标准,亩均投入应达到2000元,以资金定任务。借助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中期评估机遇,实事求是上报我省情况。同时,如调整规划任务应将过去几年批复未完成的任务适当考虑进去,每年安排一定比例项目资金,打通“最后一公里”,使这些农业综合开发立项的项目区全面改成水田。
(二)创新投融资模式,力争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瓶颈。调研中,经征求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意见,对于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建设高标准农田方式,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因此,建议省农发牵头与相关银行合作,在巴彦县等一些“旱改水”效果好、农民积极性高的项目区,开展吸引金融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试点应以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或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前提必须规模流转农民土地,然后向银行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或补助。对于采取这种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民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应在产业化项目上给予打包搭配,优先立项,以调动其积极性。如这种方式试点能够取得成功,将快速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规模,破解资金制约瓶颈。
(三)加大低压管道输水模式推广力度,破解工程占地难题。巴彦县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创新“旱改水”模式取得成功,建议全省加大推广力度,既收到节地、节水、增加灌溉面积等多重效果,又破解了工程占地难题。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采用明渠灌溉的项目区,切实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占地问题。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市、县政府也应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专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农民耕地给予补偿,并且科学确定补偿标准。
(四)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和农民需求,科学设计农田路标准和安排建设内容。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规划中关于农田路建设原则,对水田区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从项目区实际出发,对确有必要、利用率高的通村路或主要交通干路、农产品运输路段、农机具经常通过路段,可以允许建设水泥路,达到一劳永逸。项目内容安排方面,应根据项目区农民实际需要,增加农机具、晒场、育秧大棚、科技措施等投入,满足农民需求。另外,巴彦县委、县政府提出,将沿江农业带打造成旅游观光农业带,结合大顶子山旅游资源优势,建议省里在安排该县下步“旱改水”项目时,适当考虑增加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建设内容。
(五)建议省农业开发设计所加强项目实地考察测量,全程参与设计变更调整。在项目前期可研、扩初,包括施工放样期间,省农业开发设计所应派驻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查测量,确保工程设计符合实际,同时对设计变更全程负责,积极支持县农发办做好项目设计变更上报工作。
责任编辑/李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