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楠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15)
浅析克里姆特绘画的色彩表现
姜楠楠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阜阳 236015)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即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装饰象征主义绘画大师。本文我将简要从色彩方面分析这位绘画大师在装饰绘画领域的崭新探索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文章分别从克里姆特的早中期的黄金风格,后期的表现主义色彩以及受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装饰象征;表现主义;色彩
克里姆特的作品是象征主义和新艺术流派的结合,并以新艺术的装饰性为特色,克里姆特的绘画中强烈的性意识、金碧绚烂的色彩、富有韵律的线条、高大修长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装饰性几何纹样以及充满象征主义的奢华,生动体现出他独特的美学追求,与此同时,他还广泛吸取了中世纪以及东方艺术的诸多要素,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多样化表现。他的画不只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特有的神秘、颓废、妖媚与情色的恍惚氛围,更是超越了人类的欲望之后,达到的另一个超然,崇高与孤独的黄金彼岸。他的艺术精神及其绘画作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德尼·狄德罗说:“色彩的自由处理,是不受真实局限的艺术形象,是把自然移植到智慧与想象的领域之中。那些色彩,就像乐曲中的乐音一样,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情感。”克里姆特的画面可谓金碧辉煌、灿烂多彩,他将自然里的各种色彩与色彩浓淡深浅结合起来,混合着自己对于主题的感情色彩,辉煌中又夹杂着黯然,克里姆特把他的感情色彩描绘于画面中,展现出绘画的主观色彩的表现力。
克里姆特早期的作品在色彩运用上借鉴了古埃及、古希腊及中世纪的表现手法,将强调轮廓面与镶嵌画结合,在画中加入大量的金银箔,用均匀流畅的弧线,分割出平面的空间,并采用平面化的色彩装饰图案与金属工艺结合,使绘画作品产生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性效果,故而这一时期被称为“金色时期”。这一时期的色彩也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具有强烈平面装饰效果。
作品《吻》让克里姆特的黄金风格达到巅峰时期,在色彩上,到处可见的金色为这幅画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豪华气氛,轮廓清晰的黑色、白色、金色象征着男性,而各种和谐的圆形色块则象征着女性,克里姆特用了很多的笔墨对人物衣服上奇异瑰丽的图案进行描绘,背景则是黑色迷茫的灰色,上面带着点状金色方格,提亮了晦涩的褐色背景色,两人的侧部采用重彩和线描,显然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人物的膝下花朵绚烂的地毯,画面下方垂落的镶嵌式金色的小三角形,一片灿烂的金色淹没了甜蜜而感伤的两人,明艳的花朵和缤纷的图案营造出一个绚烂情爱梦幻世界。克里姆特多次使用这样的金色三角,这在作品《水蛇》《生命之树》中也能见到。肖像画《朱棣斯Ⅰ》画中人眼神迷离,红唇富有美感暗示着唆使般的引诱,具有很强的情爱色彩。克里姆特在背景及服饰中同样用了金色,各式金黄色纹样图案构成的衣饰包裹着人物的优雅形象,整个画面显得高贵华丽。曾有人这样描述他:“初看上去,克里姆特像一位寡言少语的粗俗农民,但他健硕的手,把妇女描绘成宛如做着心醉神迷之梦的高贵兰花。
19世纪末,受象征主义及现代风格影响,表现主义兴起,奥地利以克里姆特为代表,他的作品也从装饰象征主义转为表现主义,画面一改金色背景,更加注重突出色彩的韵味,减少了画面的工艺性,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表达。克里姆特采用色彩的对比关系、互补关系和纯化了的平面色彩作画,增强了画面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如在《欧戈娜肖像》中克里姆特用黄、紫和红绿色的强烈的对比关系,造成色彩华丽的画面效果。《女朋友》中,画面以红色调为主,点以中国特有的红头绿尾的凤凰元素,红色和绿色的对比,更加突出主体人物形象。《生与死》是用线条来区分形体关系、使画面视觉平衡,以抽象的暗绿色为背景,衬托出象征生命的红色人群和象征死亡的黑紫色骷髅,画面中从婴儿到祖母,死神注视着人生每个阶段永无止境的生生不息,但生命的循环同样在多样的、美妙的轮回中演绎,浅色的圆形装饰,点缀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死神它只能注视却不能主宰,每一个生命由我们自己把握。画面里的色彩已不是客观的描述,而更多带有主观性,有很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
受新艺术运动影响颇深的“维也纳分离派”本身的宗旨亦是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养料,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并由此形成丰富多彩的本民族美术风貌。克里姆特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他对中国木板年画、版画、陶瓷等强烈的色彩尤其喜爱,曾经在许多幅人物肖像画中使用年画中的戏曲人物作背景,显得别有情趣。东方风格加上镶嵌工艺技巧,使克里姆特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方面显出异域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画面可读性,丰富了画面色彩。
他绘于20世纪初的《弗雷德里克-玛丽娅-比尔》是以中国戏剧人物为背景,《阿德尔-布罗克-鲍尔》是以中国民间门神画作为背景,画面非常热闹,在绘画手法上,更是借鉴了很多中国的图案,色彩上采用对比、互补的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再如上文中提到的《女朋友》,背景点缀了中国的牡丹和凤凰;《伊丽莎白-巴科霍芬-依希特男爵夫人》中,背景描绘了中国的将士及仕女;《埃米里埃-费雷格》中,我们可以联想到日本浮世绘中优雅的妇女形象,修长的身材穿着精细图案的和服,平面性描绘手法,竖长的画面构图形式。
克里姆特的作品采用自己独特的主题形式、色彩表达,他的绘画似乎也是我国民间艺术创作的思维观念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为我们探索绘画形式提供了新方向。
[1]倪建林.装饰之源[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宗磊.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J].丝绸之路.2010(04)
[3]刘苏云.克里姆特绘画“装饰性”特征研究[D].渤海大学,2013
[4]段晓明,殷晓克.浅析克里姆特晚年肖像画中的中国艺术元素[J].美术大观.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