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临床验案5例

2017-04-15 09:35:14张伍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香附枳壳流性

张伍新

临夏县中医医院中医科,甘肃临夏 731801

柴胡疏肝散临床验案5例

张伍新

临夏县中医医院中医科,甘肃临夏 731801

目的总结柴胡疏肝散在几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甲状腺腺瘤、乳腺增生症、抑郁症、阳痿。结果根据不同病情,对柴胡疏肝散灵活化裁,对以上几种疾病的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柴胡疏肝散可用来治疗病机为肝郁气滞的多种疾病,从而扩大了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范围。

胆汁反流性胃炎;甲状腺腺瘤;乳腺增生症;抑郁症;阳痿;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是《景岳全书》中疏肝行气兼以活血止痛的代表方。源于仲景治疗“少阴四逆”之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陈皮,并将枳实易为枳壳所组成。笔者以该方临证变通,用治以肝郁气滞为主的其他疾病,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1 胆汁反流性胃炎,马某,男,38岁,回族,2001年10月就诊。主诉胃脘部胀痛2年余,每因郁怒或情志不畅则痛甚。半年前又因突然精神刺激后即感胃脘部胀痛加重,曾长时间服用奥美拉唑等药,未见明显疗效,故前来求治于中医。症见胃脘部胀痛,时而牵及背胁部,食少,食后胀痛加重,嗳气,呕逆或泛吐酸苦水,口干口苦,舌淡苔白脉弦。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伴中度糜烂(胃窦部)。病理检查:活检组织见炎细胞浸润。证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拟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处方:柴胡10 g,白芍 20 g,枳壳 15 g,陈皮 10 g,香附 10 g,郁金 20 g,元胡10 g,黄连5 g,吴茱萸3 g,甘草6 g,水煎服。 服上方9剂后胃脘部胀痛明显减轻,但仍嗳气,恶心,食欲差;前方加莱菔子10 g,代赭石30 g,姜半夏6 g,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继服15剂,上述症状全部消失。为巩固疗效,以上方去代赭石后研末冲服9 g,3次/d,继服1月后停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历2 甲状腺腺瘤,李某,女,35岁,1996年2月16日初诊。3个月以来自觉颈项增粗,衣领渐紧,咽中梗梗不舒,进餐时尤甚,平时咽中粘痰较多,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伴月经不调,带下黄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滑。检查:右侧甲状腺肿大,可触及约2 cm×3 cm的包块,质地较硬,轻度压痛,肿块边界清楚。B超查示:右侧甲状腺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由于患者畏惧外科手术治疗,要求中药诊治。中医病属瘿瘤,证属肝郁气滞,治拟舒肝行气,化痰软坚,活血清热,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壶汤化裁。处方:柴胡 10 g,枳壳 15 g,白芍 20 g,川芎 15 g,香附 10 g,陈皮 10 g,海藻 20 g,昆布 15 g,牡蛎 15 g,半夏 10 g, 夏枯草30 g,连翘15 g, 当归 15 g,丹皮 6 g,水煎,1剂/d分服。用上方加减治疗3月余,共服药96剂,甲状腺腺瘤已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3 乳腺增生症,王某,女,38岁,农民,1998年8月15日初诊。患者1年来常感右侧乳房胀痛不适,触之乳房似有肿块,轻度压痛,并每于月经来潮或于情志不遂乳房胀痛明显,肿块硬度增加,心情愉快时胀痛减轻,肿块亦缩小变软。曾服乳癖消、消瘰胶囊等药均未见效。近2月来肿块增大,胀痛加重,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急躁,纳差,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苔薄黄,脉细弦。经B超检后诊断为右侧乳腺增生症。查右侧乳房有一椭圆形肿块,大小为4.0 cm×3.0 cm,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楚,与皮肤不粘连,推之移动。证属肝郁脾虚,痰气互结,瘀滞而成块。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处方:柴胡10 g,枳壳15 g, 白芍 15 g,香附 10 g,陈皮 10 g,当归 10 g,牡蛎30 g,浙贝 10 g,元胡 10 g,白芥子 10 g,白术 10 g,茯苓 10 g,全虫(冲服)3 g,夏枯草 20 g,1剂/d水煎服。服上方10剂后再诊,乳房肿块缩小变软,胀痛明显减轻,失眠多梦改善,药证相符,故守方继服30剂,复查乳房肿块消失,余症悉除。

病例4 抑郁症,王某,男,18岁,因高考失利后逐渐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整日沉默少言或唉声叹气,喜独处,对身边事情不感兴趣,曾多方诊治,屡服中西药罔效,遂前来中医就诊,查舌质瘀暗,脉弦。证属忧愁思虑,肝气郁结,治拟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组方如下:柴胡 10 g,白芍 15 g, 枳壳 10 g,香附 10 g,川芎 10 g,云苓 10 g,白术 10 g,石菖蒲 20 g,郁金 15 g,合欢花15 g,夜交藤 15 g, 炒酸枣仁 30 g。 5 剂,1 剂/d,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上方5剂后自觉睡眠略有好转,每夜能够安静入睡3 h以上,饮食有所增加,且食之有味,独处静坐时间减少,舌质暗,苔腻,脉弦,上方加远志6 g,胆南星10 g以化痰开窍,继服7剂。三诊,已能正常睡眠,饮食如常,情绪明显好转,喜与别人交谈,能主动参与一些日常活动。原方继服调理,1月后睡眠、精神、情绪等均恢复正常。

病例5 阳痿,某男,36岁,干部,2011年9月6日初诊,因工作不顺心,思想负担沉重,从3月前逐渐出现阳痿,曾多方求医,多服金匮肾气丸、肾宝及巴戟天、仙灵脾、海狗肾等壮阳补肾药罔效,求诊于余。诊见:忧郁不乐,胆怯恐惧,失眠多梦,遗精,心悸健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脉证合参,乃肝气不舒,经络气血闭阻,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柴胡 10 g,白芍 15 g,枳壳 15 g,香附 10 g,川芎 10 g,炒酸枣仁 30 g,知母 10 g,川断 20 g,菟丝子 15 g,桑螵蛸 10 g,芡实20 g,茯苓 10 g,夜交藤 20 g,蜈蚣(冲服)2条,甘草10 g。6剂,1剂/d,水煎分2次服。二诊,药后病情明显好转,阴茎已能勃起,遗精次数减少,但阴茎勃举不坚,仍心悸少寐,多梦恐惧。于上方加龙骨15 g,牡蛎15 g以重镇安神,再投5剂。三诊,精神振奋,阴茎勃起如常,诸证悉除,嘱继服5剂,以冀巩固。按《素问.痿论篇》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说明长期的精神刺激可致阳痿。该例患者由于肝气不舒,气血失畅,宗筋失去肝血充养,遂弛纵而失用[6],前医多从肾虚论治,恐受阳痿多因“肾虚劳伤”以及“肾无实证”之影响而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对本例患者用柴胡疏肝散解郁疏肝,以应肝木舒畅条达之性;茯苓、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知母滋阴降火而除烦;川断、菟丝子、桑螵蛸益肾填精;芡实收涩而止遗;蜈蚣入肝经,其性走窜,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血聚之处皆能开之,故可开肝经之气血瘀闭,使气血得行,经络通畅[7];甘草调和诸药。

2 体会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消除胀满;芍药柔肝敛阴,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能够缓急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是解肝郁之要药;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对肝木乘脾,运化失职,痰湿内生者用之为佳;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与柴胡、香附配伍,对肝气郁滞而致血行不畅之胁肋疼痛者最为适宜。全方配伍精当,功效专著。验之临床,用本方治疗病机为肝郁气滞的多种疾病,往往能够使肝气疏达,气血冲和,气机调畅而诸症自除。所以临床应用该方时只要紧扣病机,又根据不同病情灵活化裁,就能收到满意疗效。

以上5个病症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发病机理则一,都是由于突发或长期的情志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有是证必有此方也”。也就是说,一定的证必有一定的方剂与之对应,其根据就是病机,虽然疾病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但只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抓住病机这一内在本质,就能解决问题。

[1]吴小平.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J].中级医刊,1993,28(6):8.

[2]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6-37.

[3]王志兴,陶冬青.陈如泉诊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8):574-575.

[4]邹明祥,孙雪龄.变通逍遥散治疗乳癖57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0):491.

[5]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4-279.

[6] 王康民.阳痿从肝论治体会[J].甘肃中医,1996,9(1):34.

[7]雍履平.张锡纯应用虫类药物经验探析[J].中医杂志,1998,39(6):328.

R256.4

A

1004-6569(2017)07(a)-0163-02

张伍新(1967-),男,甘肃临夏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消化系统、风湿类等疾病。

2017-04-01)

猜你喜欢
香附枳壳流性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9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治胃寒痛
妇女生活(2016年9期)2016-09-08 10:11:48
枳壳快速切割器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48
枳壳快速切割器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中成药(2015年8期)2015-01-18 07: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