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浅析文山壮族服饰中的文化内涵
周 敏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服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身份和文化,壮族服饰中体现了丰富的壮族的文化信仰,壮族的历史、环境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服饰文化。
文山壮族;壮族服饰;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念、神灵观念是原始先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原始崇拜是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原始宗教,是维系民族间关系的强大力量,还具有教育和约束力量,原始崇拜塑造着少数民族的价值观。服饰与原始宗教相结合出现,具有实用性和精神的双重性。
文山壮族大多居于山区、半山区,风景优美,自然赋予他们丰富的物资,供他们生存,所以壮族人们对自然有一定特殊的情感。在壮族自然崇拜对象中,有日月星辰、水火云雷、花鸟鱼虫等,这些都是勤劳的壮族妇女装饰在衣服上的纹饰题材,例如太阳纹、八角纹、水波纹、云纹、雷纹等。
1.太阳崇拜
太阳是万物之源,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特别重要的联系,因此受到几乎所有少数民族的崇拜。在铜鼓上很常见到太阳纹,大多为八角纹。古人将光芒万丈的太阳刻画在铜鼓鼓面上,敲打着的铜鼓声也不断向四面八方传播。壮族妇女巧妙的将太阳纹转化为八角纹装饰在服饰上,象征着太阳带给人们的无限光辉,表现了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太阳纹的基本造型都是含有八个角,分别代表着天、地、雷、人、水、火、山、泽。
在壮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借用大量的铜鼓纹饰,也有部分刺绣图纹结构表现“三界”宇宙观。图幅分为上中下结构,上界有飞鸟、祥云,中界有人蝴蝶和花草,下界有鱼游、虾跃等。刺绣图案具有独特的形式意味和文化含义。
2.稻田文化
自古至今,壮族崇拜赖以生存的稻田,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壮傣语称之“那”,汉语译为“稻田”。在壮锦背带中的构图以三角形组成各种“那”的造型,然后在组成田畴的方块里展示先民崇拜的太阳、月亮、葫芦、古钱币等抽象图案,同时还将身边的飞碟花卉;稻田里的青蛙、鱼虾;山野里的鹿、兔、猫等动植物,组合构成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大观图案,以壮锦文化传承先民的生态文明思想。壮族服饰上的稻田图案代表着壮族人们对于大自然给予的馈赠的感谢,表达着对稻田的特殊情感。
在早期原始时代原始人会有一种错误的血缘观念,很多少数民族会认为动物、植物及一些物品为自己的祖先,他们禁止捕猎、禁止食用、禁止采摘,还对之有虔诚的崇拜之情。虚构的、错误的血缘意识为基础产生的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的崇拜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思想精神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1.鸟崇拜
在壮族服饰中的图案中绘有鸟图案,实际上是壮族先民鸟图腾崇拜的一种反映。壮族普遍认为自己是鸟的后裔。壮族对鸟的崇拜来自于对太阳的崇拜,在他们的观念中太阳其实是一只一直在飞翔的母鸟。另外,他们认为鸟能飞上极高的高度,是最接近太阳的生物,在某种程度上鸟类就代表了太阳。如今文山州的壮族仍保留有禁止捕猎一切鸟类的习俗。文山壮族濮侬支系把自己称为“濮侬”(鸟人),并穿鸟衣、祭祀太阳鸟母,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鸟文化”。
在文山地区的壮族女性的传统服饰被称为“鸟衣”,鸟衣是将裙子裙角绕半圈别在腰间,打造成类似鸟尾的形状;壮族鸟衣的特点为大袖,似鸟翅,衣角椭圆上翘似鸟翼,壮语称“必迪兰”(鹰翅膀);百褶裙在臀部著禽尾,壮语称“盘拜”;银项圈铸成鸟首,壮语称“图侬”(鸟头)。看起来就如人鸟合一,展现了壮族支系妇女着装的独特之处,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壮族妇女在服饰上绣的鸟纹样,表现了壮族人民对鸟图腾、鸡图腾崇拜的观念意识。
文山壮族地区女性的成人礼,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穿“鸟衣”履行祭祀太阳鸟母的传统民俗活动,壮族姑娘履行成人礼后,才允许穿鸟衣去赶花街选偶对情歌。
2.牛崇拜
牛在文山壮族人们的心中地位是十分高尚的,牛文化伴随着稻作文化而形成。壮族认为牛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造物主、始祖布洛陀创造出的,因此,有了祭祖敬牛的“牛王节”,既有壮族百姓对牛的崇拜之情,又表达了对布洛陀造牛的感恩之情。在“牛王节”的这一天,壮族人不准打牛和骂牛,也不准骑牛,更不准拉牛去犁田地。这一传统的禁忌已沿袭了上千年之久。
由于牛在壮族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壮族人们生活的很多地方都会使用牛元素,比如在壮族杆栏式建筑的檐角上会用水泥塑成牛角形状。在文山妇女不仅将包头弄成牛角状,而且衣服上也会有牛角状的纽扣。充分展示了壮族人们对牛的崇拜。
由于对繁衍的强烈期望,以及原始先民对神秘的生殖现象的敬畏情感,自然而然地出现对人类生殖加崇拜的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狂会,对生殖的崇拜不再采用直接的方式,而是运用艺术化的手法对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加以崇拜,将生活环境中的花巧、鱼、蛙等物来隐喻女性的生殖。
1.鱼纹样
鱼象征多子多产肥美多卵,在许多民族风俗中,一直是衣食丰足、多子多孙的象征。依山傍水而居的壮族,喜食鱼、虾、蟹,也透过观察发现水生动物的繁殖力很强,一夜春雨孕育成群的幼体,进而成为多产多子的象征。小孩的背带上多刺有鱼纹,背带上的鱼纹以写实、几何形纹样居多,多群体出现,偶与龙同时呈现,求鱼跃龙门之吉兆。
2.蛇蛙纹样
在壮族的背带的正中央的主体部位大多有“卷云纹”或叫“云雷纹”,作为主要的图案。卷云纹其实就是图案化的“蛙蛇纹”。壮族具有青蛙崇拜思想,这一点在文山壮族背带中有明确的具体表现。背带心上怀孕的青蛙可以保护小孩的健康,象征着小孩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也寓意壮族后代昌盛繁衍,民族丰收安康。在壮族地区的青蛙纹样有公母之分,一般来说上面的是公的,下面是母的,有了公母才能生存繁衍。
3.植物纹样
在壮族地区,追求类似于人的生殖器的东西来表达生殖崇拜。壮族以花喻人,“花人合一”。花的外形与女阴相联系,产生了花生人的神话传说。人们喜欢花草的原因,除了百花争艳、赏心悦目外,结果无数的花卉植物,具有丰盛的生殖力,常用来暗喻女人怀孕得子,又为丰绕多产的象征,其中又以石榴、莲花、葫芦的使用最为普遍。与植物联系的生殖崇拜还有树崇拜、果崇拜、葫芦崇拜等,体现祈求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良好愿望,这些生殖崇拜纹样在文山壮锦图案中也较为多见。
文山州壮族服饰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是当地壮族丰富智慧的结晶,也是壮族人民审美心理物化的见证,这也是建立在壮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基础之的。服饰图案蕴含着浓厚的民族原始宗教观念,折射出少数民族人们古朴的拜物思想;深层次地表现了文山壮族人民的信仰内涵,汇集了壮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而且也蕴含了壮族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强烈的壮民族传统审美情感之光。
[1]王明福,金洪.云南壮族“莱瓦”艺术图案集成[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2]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所委员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周敏(1992.10-),女,汉族,山东人,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