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万佳 崔学敏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对中国当下延迟退休政策的思考与设想
石万佳 崔学敏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断减少及养老财政压力逐年加大的趋势,政府已经明确了放出了延迟退休政策的信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现存的问题,有利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政策更顺利的推行。
延迟退休;老年劳动力
自从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上议程,社会上的争议就从未间断,批评不满的声音不绝于耳,相关部委虽多次间接表示出延迟退休的政策意向,但由于就业和社会舆论压力等多种原因,一直停留在研究探讨的层面。
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并轨制度,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身份的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三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一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报告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到2045年完成。
政府延迟退休的信号已经明确放出,无论此前民间争议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推出延迟退休方案。
1.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老龄化趋势严重加剧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57岁,而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增长至78.61岁,很明显,60年来几无变化的退休年龄政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3年,老龄人口的数量将增加到与0~14岁少儿人口相等。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进程,养老负担沉重,长远来看,延迟退休将是必然举措。
2.劳动资源正在减少
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人口红利贬值也开始了,浙江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深刻变化,供需矛盾加大。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时期新增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初始劳动年龄持续推迟,如若不改变退休年龄,将造成人力资本的投入与产出失衡,人力资本被极大浪费。
3.财政压力加重,社会养老保险遭遇困境
第一,老龄化导致退休高峰,进而对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的赡养负担加重,有证据表明,大规模的退休高峰可能持续10年以上;第二,人均寿命的延长也会造成养老金的更多的支出,过早领取养老金势必给财政支出造成很大压力;最后,改善目前的养老金空账问题、减缓养老基金缺口,也需要通过延迟退休年龄解决。
1.延迟退休与就业的冲突问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都徘徊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登记失业的人口约900万,而每年退休的人口约400万。假如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会直接挤压新就业者的就业空间,现在退休人口的数量可能转变为失业人口的数量,使失业率增加。
同时,由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力上和脑力上的平均水平无法与年轻人相提并论,这就使得很多老年员工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面对劳动人口供过于求的社会形势,企业显然会更倾向雇佣年轻劳动力。失业老人会面临找工作难、养老金领取又不够资格的尴尬局面。
2.退休群体存在差异
首先,由于工作性质和收入状况的不同,从事体力工作的劳动者多不支持延迟退休政策,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有较强的延迟退休的意愿。并且,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越是处于职业生涯阶段的后期,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与权益越有吸引力。只是现有的老年劳动力市场尚不健全,老年人就业困难。其次,由于女性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交以前有很大改善,且女性的学习和工作能力都不亚于男性,可以推断消除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异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在这一方面进一步实现男女平等。
3.准备不足,影响政府公信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轨运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公众在对这一体系了解尚未深入的情况下,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政策还存在朝令夕改的现象,延迟退休政策一经出台,有可能导致短期的退保潮。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保证劳动力就业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又强于第一产业。因此应该着力从第三产业入手,在保证第一、二产业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吸纳各种劳动力、保证劳动力就业的最关键渠道。
2.统一多轨制退休制度,延迟退休政策适度差异以体现公平
退休制度应该以追求公平为目标,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建立公平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不能完全“一刀切”,对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性质的劳动者实行不同的延迟退休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要。延迟退休政策需要适度的差异性,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体现政策公平。
3.有效推进严格的社会保险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
实行“弹性化”的退休政策,在严格的科学精算的前提下,调整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之间的比例关系,满足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工作阶段甚至不同性别的劳动者的多样性诉求。但是弹性退休的制度必须同延迟退休的政策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理论上来说,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保障老年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在法律层面上给予其帮助和保护,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此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仅靠现有的《劳动法》还远远不够,政府需要出台更完善的制度措施,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协调配合,切实保障有工作需要的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措施,引导用人单位更加公平地对待老年工作者。
[1]李琴,彭浩然.谁更愿意延迟退休?——中国城镇中老年人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5(02)
[2]韩克庆.延迟退休年龄之争——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J].社会学研究,2014(05)
石万佳(1993—),女,汉族,山东德州,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