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贷款问题的基本对策及其反思

2017-04-15 12:58李逸群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财政拨款信用财政

李逸群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高校贷款问题的基本对策及其反思

李逸群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高校贷款缓解了其大规模与小财政之间的矛盾,却也因主体责任混乱、资金使用不当、贷款偿还困难等问题,引发了财政风险与信用危机。沉重的还贷压力成为高校的负担。对此问题,基本对策是通过法律规范主体、明晰权责,各高校开源节流调控资产,同时政府也应增加财政拨款。但这些对策也面临着市场失灵、财政依赖大、教研质量滑坡等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高校贷款;财政风险;对策

引言

自1999 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迫于有限的财政拨款,高校贷款一度成为高校发展有力的财力保证。伴随着贷款金额的不断攀升,财政风险和还贷难度与日俱增,时至今日已成为各高校一大顽疾亟待根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高校贷款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讨论其基本对策的潜在风险。

一、高校贷款的主要问题

高校贷款已经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财务风险,还款难的现实也容易滋生高校信用危机。风险的产生可追溯至政府、高校、银行乃至社会舆论等多个主体,但总体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端。

(一)主体责任混乱

就我国目前宏观投资格局来看,公立高校利用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可见高校贷款是通过银行与高校的合作实现的,这一过程实则是在摆脱计划经济背景中完全依赖财政拨款的思维惯性,并转向利用资本市场解决问题的道路。因此分析高校贷款问题,首先需要在市场主体的角度,讨论高校、银行和政府三者的问题。

就高校而言,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是问题的根源。我国公立高校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都把高校界定为公法人①,高校自身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至多只有学校的经营管理权,因此很难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市场的法人主体。法人主体地位的缺失就导致了风险责任归属不明,为高校贷款问题留下隐患。

就银行而言,肆意投放贷款也是定位混乱的结果。有学者断言,在几乎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都多多少少地存在②。几乎每一次针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都有国家财政为其买单,而高校的国有性质又由国家信用为其背书,因此银行对高校的过度放贷实则是其仍未从“国家信用”转移至“市场信用”,这也使高校法人主体地位缺失导致的结果。

就政府而言,政府对于高校行为的规制作用难以实现。政府对高校的经济规制是以与高校有关的法令、政令和部令为基础来实施的。这些法令、政令和部令表述往往很难做到严谨、细致,因此政府便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裁决权,于是寻租成为了可能。

因此,高校法人主体地位的缺失,以及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造成了市场信用的缺位,这是高校贷款问题之一。

(二)资金使用不当

1999 年以前,高校长期依赖国家财政,习惯于无偿使用政府的各种拨款,便造成了部分高校对贷款的用途、规模、还款计划等缺乏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也无法对贷款的使用过程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当高校贷款的政策放开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并为许多高校开始广泛用于校园投资建设以后,很多原来的拨款项目转变为贷款项目,形成了由负债运营带来的种种风险,又进一步突显出高校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过于简单的问题。资金使用不当的结果就是债务过大,负担难减。

尽管历经十余年的调整,高校在资金使用规划方面已有明显改善,但长期积累的债务已成既定事实,依然束缚着高校的发展。

(三)贷款偿还困难

主体责任混乱导致高校过度贷款,而资金使用不当则造成资源的浪费,于是高校负债累累,巨额贷款难以偿还。然而严峻的现实下,各高校贷款的还款计划仍不切实际,或者形同虚设。据统计,多数学校均以学生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作为贷款还款资金的首选来源③。但财政拨款的增长,受制于国民经济形势、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学费的收入又面临生源的激烈竞争,高校贷款的还贷计划难以形成。贷款偿还困难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结果便造成了高校的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高校贷款问题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二、对高校贷款对策的冷思考

解决高校贷款问题,理论界的观点大抵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规范主体明晰权责、政府增加财政拨款,以及开源节流调控资本。篇幅所限,本文不展开论述三种对策的具体内涵。须知这三种对策各有不同的风险,容易造成新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市场运作的风险

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市场主体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规范主体明晰责任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主体失范的问题,但如果完全将营利权、经营权全部下放高校,就相当于使高校也成为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者,使盈利成为高校建设的首要目的。这样可能出现恶性竞争、虚假宣传、胡乱收费等一系列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使具有变现能力的应用型学科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则可能遇冷,经费倾斜更突出,加剧我国科研方面的不平衡。

(二)财政依赖的风险

诸多学者均指出,目前政府对高校建设的财政支持不足,无法满足高校建设的基本需要,也加大了高校的还贷难度。但是,多大的财政支持才算足够?如果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还贷,又怎样摆脱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如果过度依赖国家信用,高校的市场信用又该如何建立?如果继续依赖国家财政,高校的确立法人主体地位还有必要吗?——而这些问题,也恰恰反映了,计划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间的矛盾,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和高校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

(三)质量滑坡的风险

面对稀缺资源,开源节流是常见的应对策略。在高校贷款问题中,资金就是稀缺资源,所以高校节约经费、增加盈利渠道本无可厚非。可是,节约经费存在适度问题,比如高校教师的工资、数据库资源的购置、实验器材的购买等等,这些必要的开销如果一再削减,势必对教学、科研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教研质量滑坡。

三、结语

综上可知,虽然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切入,讨论高校贷款问题,但其设计的解决方案仍具有同质化倾向,而且这些设计之间具有内在矛盾。本文仅就高校贷款问题的产生及其基本对策的风险进行了讨论。之后的研究或可在积累更多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为高校贷款问题设计出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注释】

①张万朋,王千红.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发育的产权障碍[J].江苏高教,2006(2)

②陈志武.国家信用阻碍银行改革步伐[J].金融经济,2006(8)

③万青.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控制[J].浙江金融,2004(5)

[1]赵晓娟.我国公办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与化解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司洪昌.当前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208 所高校样本的问卷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3]赵晓娟,林荣日.从权责视角看我国高校贷款问题[J].新课程研究,2010(6).

[4]万青.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控制[J].浙江金融,2004(5).

[5]郭晓丹.高校贷款风险问题分析及存在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2016(5).

[6]冯浩,刘平.高校贷款现状及化解对策探讨——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猜你喜欢
财政拨款信用财政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