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学青 陈亚颦 郭向阳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少数民族民俗节日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穆学青 陈亚颦 郭向阳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民俗节日是一个地区千百年来传承的符号,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浓重的文化底蕴,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民俗旅游开发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云南拥有26个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其民俗旅游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国家的边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民俗节日;旅游业;旅游开发;影响;对策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旅游活动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共同体本身。由于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长期交通闭塞,相对来说,其传统节日的原真性保存良好,而对于旅游业来说原真性是其基础和核心,原真性保护的越好,对现代适应性越高,则其旅游开发就越能得到持续性的收益,反之,则只能获得暂时性的收益[2]。反之,则只获得暂时性收益。
(一)提高经济收入
云南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香格里拉藏族望果节,这些活动主要是庆丰收、堆沙、泼水、赕佛。由于其形式的独特性及其对外传播的广泛性,吸引着附近旅游者甚至远距离游客流入带动了当地民宿和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当地居民的就业率显著上升,随之收入水平上升,进而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
旅游的开发使得某些传统节日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成为各地人民心驰神往的地方,在政府或者专门的旅游公司的打造、包装下,知名度大大的提高,有名的有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与人们保护资源觉悟的提高,也会使得人们保护传统节日的积极性提高,从而有利于传统民俗节日的保护与发展。
(三)促进国内和谐
云南有傣族、哈尼族、彝族、瑶族、白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与之相对应节日,如彝族除了火把节、十月节,类型多样的节日有利于提高吸引力,加强各个地区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和谐、稳定目的。
(一)资源环境受到破坏
游客量超过当地最大承受量,会给当地资源和环境带来损害。在传统迁移农业中,一个地方肥力用完,迁移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垦,这种耕作方式对于土地损害非常严重,旅游业发展要以此为鉴。对旅游地计算出其最大承受能力,不能超过临界值,否则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居民带来消极影响。
(二)交通受到较大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采取私家车方式出行的人数越来越多,尾气以及道路的拥挤使得人们出行的满意度大打折扣,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其对于游客的态度也会由欢迎转向排斥,这样就使得旅游者个人还有当地的居民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节日的舞台化严重,对于其原真性的保护不利
以傣族的泼水节为例,在傣族园内无论何时去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观赏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人们想要看傣族的泼水节不用等到一年中的那几天,这样对于缓解因泼水节的到来而导致的人口大量集中问题意义重大。但是当地居民对于自己传统节日的热情则有可能由于这种舞台化而变淡,就像是现在国内很多传统节日受到外来节日的冲击,比如: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接受这些新奇东西的大多数是青少年,所以宣传教育的也应该突出重点。
(一)认识方面
强化公众的旅游开发意识,各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上从下效。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领导和群众小组一起商讨本地区的节日及旅游开发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并且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立场,只有集思广益充分的吸取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找到利益与效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一个策划才算是一个成功的策划,才是一个长久的、符合各阶层利益的开发。
(二)体制方面
理顺体制,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专职人员去组织和从事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问题,实行问责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有专门人员负责,若出现问题便可以找到专门负责的人,而非是你推我我推你,最后不了了之,最后受到损失的还是当地。第二,专业的角度专业的思维,定然会更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方向。
(三)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初期,可以尽量的降低成本并有批次的允许外来人口参观并参与其中,在一定的过程之后,当地能够明显感觉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再由当地政府主导,去加大保护其原真性的力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为了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突发性的开发以及为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准入的标准,允许大量的游客进入。在此时,一定要非常的注意原真性的保护。
(四)在开发方式方面
对于我国云南地区,民族节日旅游的发展显著,开发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范围也越来越广,产品更加的多样化。随着技术、资金、观念的不断提高,对于旅游的开发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但是难免也会有不足之处,对于云南节日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提高。云南地区开发的数量有限,产品开发的分布不够合理。开发比较成功的有彝族的火把节,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的泼水节,这两个节日开发如此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口比较多,节日的名气大。二是他们分布于旅游发达地区。而在民族人口比较少,知名度小,旅游不发达的地区,虽然其节日本身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有强劲的吸引力,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它们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如德昂族和布朗族的泼水节在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在气氛上更加的热烈,但是,受到开发较早名气最大的傣族泼水节“屏蔽效应”之影响,始终也没有受到旅游界的足够重视。云南民族节日开发的程度有待于加深,开发的方式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开发的方式不能只流于表面。建立民俗节日博物馆用以展览民俗节日,开发有内涵的民俗节日旅游产品,采取一定的方式传播,如:图片、书籍、报纸、网络、宣传片、录像等方式,制作成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的意义也很重大。
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有利有弊,应兴利除弊。兼顾社区、游客、旅游开发商、环境等相关利益群体,在开发中要坚持客观性、系统性、突出特色共同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挥节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效益,在开发中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系统的去规划,达到节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1]余玮,李玲.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200-201.
[2]王伟伟,吴成安.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J].《 商业时代·理论》2005(36):63-64.
[3]陈燕.论云南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4-46.
[4]吴波,田维民.论旅游开发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2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境少数民族在社会空间建构过程中的情感唤醒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41561034)
穆学青(1993-),河南新乡人,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区域管理。
陈亚颦(1965-),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