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机制及治疗进展
付 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致病性自身抗体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因,其产生起因于复杂的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每一个关键成分。免疫系统的多种要素均有可能成为狼疮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重点阐述了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及相关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机制;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多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SLE患者体内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细胞核内的不同成分,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Ro抗体、抗L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等(目前已在SLE患者体内发现超过100种自身抗体),最终造成皮肤黏膜、关节、肾脏、肺、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等多系统的功能损害。
1.发病因素SLE患者发病大部分都是年轻育龄女性,由此可见,该病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然而,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与体内激素水平相关。与普通人相比,患者体内的睾酮水平明显降低,而雌激素水平则显著提升[1]。引发SLE的因素还有紫外线以及病毒感染。通过体内观测发现,在患者体内存在大量巨细胞病毒以及微小病毒B19。一些病毒性的抗原与人体内自身的抗原有着非常相似的结构,使得体内免疫系统无法正确分辨病毒,从而导致体内自身抗体与病毒产生免疫反应。总而言之,其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体差异、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患者免疫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和失衡,是影响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的不同成分和环节。
2.免疫机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的分化与调节异常是SLE的一大特点。通过对患者体内细胞活动进行观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体内,T细胞信号传递存在着很大异常。T细胞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既可调节B细胞反应,还可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浸润靶组织,导致组织损伤。效应性CD4+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elper,Th)在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 17 是目前新发现的主要由CD4 记忆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此细胞属于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在多种致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初始Th0 细胞转变为Th17 细胞,从而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该因子具有强大的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2]。
(一)基础治疗
1.SLE患者给予常规激素(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开始的剂量为 20mg/d,治疗一周后,根据ANA、抗-ds-DNA、IgG和补体C3 的检查结果,调整甲基强的松龙剂量,或者配合使用环磷酰胺。待患者的ANA、IgG和C3 指标趋于正常时,继续维持给药剂量至病情平稳期[3]。
2.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能降低狼疮活动指数和蛋白尿,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改善临床狼疮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可能与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炎作用有关。免疫球蛋白可能通过下调干扰素IFN-α介导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诱导免疫耐受,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另外,免疫球蛋白可能通过介导FcγRII-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的扩张 ,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并且,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外都有加强自然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免疫球蛋白可能通过调节性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联合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明显减少了免疫抑制剂诱发的感染病例。这可能与免疫球蛋白增强了调理吞噬等生物学效应有关,清除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4]。
(二)免疫吸附治疗
1.A蛋白免疫吸附。采用免疫吸附治疗系统。建立体外循环并抗凝,使血液先流经血浆分离器(PF2000N血浆滤器)进行膜式血浆分离,分离出的血浆再交替经过两个A蛋白吸附柱,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被吸附截留后,“净化”的血浆回流入体内。整个过程由预制计算机程序控制,使两个吸附柱轮流吸附——再生(洗脱与冲洗)——吸附循环进行,实现对上述物质连续性和充分性的清除。
2.PH350 免疫吸附。采用免疫吸附治疗系统。但免疫吸附柱为聚乙稀醇珠做载体,固定苯丙氨酸吸附剂,建立体外循环并抗凝,患者血液经PF2000N滤器分离血浆后行血浆灌流,“净化”的血浆回流入体内。
3.DNA免疫吸附。可使用一般透析设备。免疫吸附柱为以碳化树脂为载体材料,用火棉胶包膜固定化的小牛胸腺DNA,作为SLE患者致病物质抗DNA抗体的抗原,它具有特异性结合抗DNA抗体及其复合物的功能。建立体外循环并抗凝,直接以全血血液灌流的方式进行免疫吸附治疗,治疗开始时血流速维持在 100~150ml/min,随后血流速可逐渐增加到 200~250ml/min,单次循环治疗时间通常为 2~2.5h[5]。
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其中最常受累的是肾脏。病理损害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及其免疫复合物沉淀于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造成其通透性的改变,最终导致器官功能的丧失[6]。免疫吸附疗法是指通过体外循环,利用抗原 -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目前,被选用为免疫吸附剂配体的物质有A蛋白、特定的抗原(DNA)、特定的抗体(抗人LDL抗体、抗人IgG抗体)、C1q、聚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7]。免疫吸附在SLE中的应用指征,国内学者提出的意见为:活动性重症狼疮,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合并进行性肾功能损伤严重,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穿刺病理呈弥漫性增生改变,全身器官受累表现严重[8]。使用药物治疗(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相应的化疗)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合并免疫吸附治疗,就可以较好的控制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对组织器官的损害[9]。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因素、免疫机制、治疗进展等内容概述,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观察疾病的转归都具有临床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10]。
[1]孙彦,黄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检查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 4):492 - 494.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 7(08):508-513.
[3]李秀芳.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2):87.
[4]刘婷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 3):267-269.
[5]汪涛,张波. 3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检查研究[J]. 吉林医2013,34( 12):2321.
[6]赵瑞,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状态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 4):390 - 393.
[7]韩志武,不同免疫吸附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0,380-384.
[8]于卫红.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224-1226.
[9]季大玺,免疫吸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08.
[10]肖琼DN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7,12(6):12
付凯(1989.10-),男,硕士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中医外科(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