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闽侯县实验中学,福建闽侯350100)
“四步十六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刘苏(闽侯县实验中学,福建闽侯350100)
在45分钟内既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一直是教师努力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四步十六字”教学模式,从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和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去构建高效课堂。
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高效课堂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采用“四步十六字”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的效果。
“四步十六字”即“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这四个步骤互相融合,互相渗透。[1]“四步十六字”所追求的目标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
(一)运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巧妙的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对新课堂的期待感,激发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快乐地融入课堂,使课堂效果加倍,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
充满新鲜感的导入会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以“愤怒的小鸟”和“宠物碰碰撞”两游戏为新课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比拼哪个组最快最准确地拼读最多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此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活跃气氛,也为后面的讨论活动做了铺垫,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和学了就会用”。
(二)学导有效结合,营造学习氛围
“学”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导”是教师恰当的点拨,学生“学”是主体,教师“导”辅助学生的学,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假如缺少了教师的指点迷津,学生的学很难达到高效。教师在导学中以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疑难点,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扶者。
1.编写预学案,奠基高效课堂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具体的学情,精心编写预学案,让学生明确预习活动的任务目标,进行针对性地自学,力争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突破重难点,解决发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识,然后带着疑惑点走进课堂,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透视】能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来陈述最喜欢的动植物以及喜欢的理由。
【重难点辨析】Which do you like better,plants or animals?
【合作探究】(1)词汇聚焦:
____(众所周知),plants and animals____(对我们重要).Because animals can____(给我们乐趣),plants can make the environment____(更加美丽),we___(分享)the same world.
(2)语法闯关:
1.Roses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any other flower.(同义句转换)
Roses are_______________of all the flowers.
2.Yao Ming is one of_______________(最好的运动员)in the world.
【拓展提升】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animals and plants in danger?
【反思总结】我的收获:___________我的不足:_________我的疑惑:_________.
2.创设精彩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让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和调动的作用,借助信息化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2],创设精彩课堂活动,营造“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确保高效课堂的实现。为了使课堂井然有序,实现课堂容量最大化,教师精妙地设计课堂活动,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活动1:观看“大美闽侯”风光片后,让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Which do you like better,living in the city or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活动2:进行猜词游戏,学习新单词,了解一些动植物的不同的习性。
活动3:观看美丽可爱动植物的视频,参与康康与他朋友的讨论活动,讨论他们喜欢的动植物并陈述理由。
活动4:展示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的图片和播放姚明和贝克汉姆和的保护野生动物公益广告,组织同学为保护动植物建言献策,同学们把建议写在“苹果”上,然后贴在苹果树上,顿时树上硕果累累,那些是同学们的思考和智慧,这时候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好好利用“苹果”来搭建写作的框架,为写作做好准备。
通过这些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特别是口头表达和写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教师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新知识。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发言。但对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教师应给予点拨,完善他们不准确的表述,纠正他们不准确的理解。
整合教材,以三个有梯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1)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 or plant?Why do you like it best?
2)What will our world be like if there are no plants or animals?
3)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and save the plants and animals in danger?
问题一谈论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陈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回答很到位。问题二、三,目的是让学生内化整理课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讨论、探究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发现的欲望[3],积极地开展多方位、深层次质疑解疑和探究拓展,引领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主动探索和敢于创新,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如何在餐厅订餐”时,笔者设计“欢迎到我的餐厅”,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探究拓展,同学们积极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进行精彩的成果展示。A、B两组表现最突出,A组的同学在展示时推荐的食品最多,所用的句型最多,用热情的服务招徕顾客的光临,获得“销售之星”称号。B组的同学闪亮登场,别具一格,打着“On sale”和精品系列获得“智慧之星”的称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活学活用,并引发创造性地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做好归纳总结,促进内化反思
每节课后,一方面学生要有充足的时间梳理和巩固当天的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学有所得;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改进不足的,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善,彰显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
实践证明,“四步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使学生享受乐学、会学、善学的快乐。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得到实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1]王品木,张君可.深化有效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9(10).
[2]赖东升,邵晏.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习成为主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7).
[3]易丽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物理:综合,2008(5).
(责任编辑: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