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菁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校级公共选修课“纺织与生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刘 菁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阐述武汉纺织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纺织与生活”课程设置的意义、目的和特点,探讨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构建与教学实施。
公共选修课;纺织与生活;课程设置;教学实施
除了基础课、专业课之外,高校学生还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高校的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要求学生在毕业前修满8~10学分的公共选修课才准许毕业。校级公共选修课具有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而广泛的基础。公共选修课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学生作为教育的需求者根据其个性差异和不同兴趣爱好,依据自己的意愿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课程学习,以满足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我校(武汉纺织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大学,纺织与服装特色鲜明,因此“纺织与生活”公共选修课向全校学生特别是非纺织类专业学生开设,让学生了解纺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纺织相关基本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纺织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纺织发展史,纤维、纱线、织物的几何结构、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织物的服用性能,常见纺织品的选购和保养,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几大专题。课程设置紧扣“纺织”这个主题,授课内容以《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纺织品服用性能》《服装的选购与保养》等专业教材为基础,具有鲜明的纺织专业特色。
“纺织与生活”课程除了要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外,还要具有通识性。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目的是普及纺织专业基本知识。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非纺织工程专业,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像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那样细化到原纤结构、微纤结构。对非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必须结合生活,比如讲解羊毛纤维的缩绒性概念,在介绍逆鳞片系数时可形象化地用鱼鳞表面来说明,这样,羊毛纤维因其具有正逆摩擦系数之差而产生缩绒效应的概念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1. 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我校是一所以纺织为特色的行业内知名高校,开设“纺织与生活”公共选修课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纺织技术,而要紧跟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纺织行业新动态及工程实践,使课堂建构不断发展。
在授课时,教师可先介绍黄道婆纺纱、丝绸之路、金缕玉衣织造等中国古代辉煌的纺织发展史。如笔者给学生观看现保存于南京博物馆的金缕玉衣实物照片,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热爱,也引起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
除讲授传统的纺织技术及其应用外,教师更注重向学生介绍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新技术的应用。最初,学生对纺织的理解仅限于传统的纺纱织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纺织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向学生全面介绍纺织新技术和新应用。比如介绍产业用纺织品在汽车、建筑水利、农业、医药卫生、体育用品等领域的应用,甲壳素纤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等,使学生了解纺织行业的最新发展。
从近几年修课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1)服装面料的选择与鉴别,特别是棉与黏胶、羊毛与腈纶等易混纤维的鉴别;(2)纺织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人造器官方面的应用;(3)各种新型纤维,如记忆纤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纺织专业知识与奥秘的不断追求。
2. 坚决杜绝学生选而不修的现象
大学的选修课历来不受学生的重视。“纺织与生活”是我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唯一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有些学生在选课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他们认为纺织就是传统的纺纱织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还有的学生则将选修该课程作为混学分的方法。
关于学生选修“纺织与生活”课程的原因,笔者曾作过调查:(1)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占23.4%);(2)“我”是武汉纺织大学的学生,应该选修与纺织相关的课程(占11.3%);(3)师兄师姐口口相传,觉得这门课实用性强,值得选修(占27.6%);(4)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曾经教过“我”其他专业课,授课效果好,亲和力强(占5.2%);(5)曾经填报纺织工程专业但未被录取,希望通过选修这门课学习有关纺织方面的知识(占1.7%);(6)别人选,“我”盲目跟从,随大流心态(占10.4%);(7)选什么课无所谓,只想混学分(占20.4%)。调查结果显示,第1~5个选项基本属于正能量心态,这些学生占三分之二。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修该课是随机的甚至是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加以积极引导。
首先,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备足课,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人格魅力及渊博知识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纺织品选购及保养等最受关注且贴近实际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服装洗涤和护理”这一章节时,学生刚开始会有不屑于学习的心态,他们认为洗涤与护理就是简单的洗衣服。教师在讲解时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做构架,再辅以实例和图片,从专业角度讲解服装的洗涤与保养绝不是简单的“洗”,应更注重“护”,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的学生甚至把曾被自己错误洗涤的衣服带到课堂上,请教老师该如何修复;有些学生很坦诚地说:“刚开始就是为了混学分而来的,但老师讲授的知识太吸引人了,使我们不得不听。”这样,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杜绝了选而不修、学无收获的现象。
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校级公共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必修课,选修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习背景与知识基础不同,班级人数也不确定。多数学生是因为喜爱这门课的内容,认为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所以才会选修这门课。我校“纺织与生活”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好评,每次选修人数爆满,这对授课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常常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爱其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走到学生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完全脱稿无差错授课;其次,教师要多种感官并用,在用心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合理安排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如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不专心听讲,教师应及时干预。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一味地批评指责,应讲究教育的艺术。比如,用眼神示意,用轻微的动作提醒,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是学生没法在网上直接查到的。比如在讲授中空纤维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课下亲自去商场调查有关七孔、九孔纤维的纺织制品,教师再将学生的作业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强调学生未理解到位的知识。
开设“纺织与生活”公共选修课能够丰富学生的纺织知识,使他们能将纺织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辨别各种纤维、面料的能力,提高对纺织品的鉴别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纺织实验室小样机上织造面料,体验纺织工人的劳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纺织与生活”公共选修课也是纺织专业新生走进“纺织”大门的敲门砖,为他们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引导,也可以帮助非纺织类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纺织材料和纺织加工技术。因此,我校的“纺织与生活”公共选修课深受学生好评。
[1] 王保宇.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54-57.
(责任编辑:吴文英)
新书介绍
书名: 《手绘景观元素——植物篇》
作者: 王 林 定价: 46.00元 书号: 9787566911230
开本: 16开
简介: 该书以园林景观植物表现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园林常见植物的应用与表现技法,是一本真正意义上从入门到精通的手绘书籍。在内容上,从园林植物的钢笔画墨线表现和马克笔上色技法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并根据各章节知识点的不同配有针对性的步骤示范与解析,同时提供了编者的大量优秀手绘作品供读者临摹和学习。
书名: 《女装结构设计与立体造型》
作者: 张军雄 定价: 49.80元 书号: 9787566911650
开本: 16开
简介: “立体的思维,立体的视觉展示,平面的裁剪”是该书编写的宗旨。从人体与服装的关系出发,突破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界线,该书无论是从款式图还是从服装造型效果,从三维空间去看服装,以服装企业版房工作流程为线索,将女装经典款式从款式分析、新原型应用、结构制图、纸样制作到立体造型试衣全过程实例展现。全书以案例图片演示为主,轻理论、重实践,每个案例都能看到真人或人台着装效果,并配有清晰图片,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不同的领型、袖型、风格都穿插在教学案例中,便于学生从立体的思维去学习女装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7-02-20]
刘 菁(1972—),女,上海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纺织品开发。E-mail:j1021@163.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1-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