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义出版领域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2017-04-15 11:49谷紫藤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出版物检索可视化

谷紫藤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71000)

国内语义出版领域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谷紫藤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71000)

语义出版是基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和语义网技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本体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出版形态,是数字出版的高级形式。本文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收集了三大数据库在语义出版领域的研究文献,梳理了语义出版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对语义出版相关概念,可视化出版、互动出版、增强出版等进行辨别,以期能对当下语义出版领域的发展现状作出分析,为语义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语义出版;数字出版;纳米出版物;知识组织

一、研究背景

如今,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移动服务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信息过载”“信息迷航”“信息孤岛”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元数据描述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用户对于资源的获取以及检索需求。所以,面向以关联数据为基础技术的web3.0的语义技术在出版领域得到应用,它增强了出版内容的语义标识,使得信息组织在语义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语义技术解决了正式学术交流与非正式学术交流共同面对的问题,揭示了出版物之间的关联,实现内容支架的互操作和交互。

语义出版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数字出版物进行语义标注、语义关联等富语义化操作并形成语义出版物的一系列过程。语义出版的实质是在线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大型学术出版机构运用语义网的核心思想与相关技术向用户提供科学知识的智能化发布、个性化获取和共享处理机制。自从2009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学者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每年发表的论文也日益增多,对于语义出版的研究方向及角度也各有千秋,在此,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当下文献,对当下语义出版领域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为语义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二、数据获取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这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选定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选项,分别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式为“主题=“语义出版”or“主题=增强出版”or“主题=纳米出版物”(2017年6月28日)在将检索结果导出到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然后对三大数据库的记录再进行查重合并,在对检索结果进行剔除,共经过两轮剔除,其中第一轮剔除标准为剔除人物访谈、期刊索引、会议通知、以及主要题录信息不全面的文章。第二轮剔除为质量剔除,质量剔除的标准为体现语义出版、增强出版、纳米出版物的语义信息,在本次检索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增强出版产业”与“增强出版”的分辨以及对一些带书名号的书目的语义处理信息进行剔除,例如《修辞语义:描写与阐释》出版、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出版竞争力,最终得到检索结果40条记录。

三、语义出版相关概念辨析

科技出版和科学交流的发展植根于科学研究本身的范式转换,因此其表现不限于数字技术推动的载体迁移与升级,而是朝着增强型科学出版和交流的方向发展,并集中体现在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互动出版和增强出版等方面。从科学出版和交流的内容来看,新增海量数据将转化为有效的结构型数据,并向着语义和智能出版方向发展;从科学出版和交流的工具来看,科技文献将普遍采用3D图像、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介呈现方式和技术;从科研成果的组织方式来看,科学信息和内容将根据用户需求从线性向非线性组织方式发展,并表现出更强的交互性特征。[1]

(一)可视化出版

可视化出版利用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及可视化工具将科学数据和信息立体地呈现在研究人员面前,具有直观、生动、交互性强等优点,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分析和理解抽象概念。在医学、生物学、天文学及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可视化出版一直广受关注。可视化出版充分利用2D、3D、虚拟现实技术,将科研数据和信息资源的联系与关联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既便于科研人员发现其中的联系,也更加明显易懂。2011年2月,国际科技信息委员会(ICSTI)专门召开“科学信息出版的可视化与多媒体创新”主题研讨会,讨论数据挖掘、可视化、虚拟情境、多媒体创新、图像索引与分析、人机交互等多个主题[2]。可视化出版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也具有意义非凡的利用价值。

(二)互动出版

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转而形成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开放科学倡导的前进方向。一直以来,科技出版业也在促进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从方式上看,主要包括以博客、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互动交流方式;以学术维基(wiki)为代表的动态出版方式;还有以开放式同行评议为代表的互动评价方式。当博客最先兴起时,这一崭新的交流平台就得到科技出版机构的积极采纳。近几年,互动性更强的社交网站如推特、脸书、科学网博客等进入科学交流领域,成为用户、作者、编辑、出版商等各种角色的主要交流渠道。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使得用户不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术交流的范围。

(三)增强出版

为了更好地促进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数字出版越来重视增强型出版,增强出版物也应运而生。增强出版物是连接数据和文献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发现大量的灰色文献。增强出版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可以将研究数据、额外资料及发表出版后的数据,如元数据集、模型、图表、算法及社交媒体等不同类型数据进行集成连接,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地理解数据及信息的产生、应用与创新过[3];②能够利用资源地图(Resource Maps)及永久标示符(Persistent Identifi cation Numbers)等在不同类型的资源之间建立关联和资源描述框架,以方便用户快速检索和定位资源;③这些内容需具备关键词和数字摘要,具有机器可读、智能标记及结构化的特点[4]。

四、小结

综上,科技出版和科学交流的发展正朝着增强型科学出版和交流的方向发展,并集中体现在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互动出版和增强出版等方面,这几个模式之间不相互排斥,反而相互融合,共同实现科学交流的价值目标。要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关联,数据集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结构,标记粒度是否足够细,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如何等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互动出版、增强出版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分界线,而是体现出相互交织的特点,共同服务于科学交流的价值目标,只要符合当下及未来的发展导向的都可以理解为出版的优越模式。

[1]徐丽芳,丛挺.数据密集、语义、可视化与互动出版:全球科技出版发展趋势研究[J].出版科学,2012,(04):73-80.

[2]翁彦琴,李苑,彭希珺.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科技期刊语义出版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05):825-829.

[3]Saskia Woutersen-Windhouwer.Enhanced Publications:Linking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Data in Digital Repositories[M].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9.

[4]汪庆,任慧玲.新技术环境下STM出版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4,(09):123-127.

谷紫藤(199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本科生,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出版物检索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2017年出版物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