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范畴新论

2017-04-15 11:49曾文峰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范畴本质马克思

曾文峰

(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邵阳 410006)

“实践”范畴新论

曾文峰

(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邵阳 410006)

实践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根本、最核心的范畴,研究实践并了解其丰富内涵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要随着时代的需要,界定好“实践”的范畴,对实践的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和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里,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现实中的社会实践。在不同的维度里,实践的范畴有新的内涵,精神生产实践和间接实践都是实践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实践;新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核心范畴,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部分。重新认识“实践”这个范畴,将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认识清楚,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解决关于实践和真理相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范畴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重要观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本质不是全部,在马克思的观点里,实践是人的一种不同于理论、认识、思想等的特殊活动,是人的一种主要活动,但并不是仅有的或全部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来说,具有着其突出的意义,是人类了解事务规律探索世界奥妙的最根本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交往实践。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论述是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般实践正式开始,然后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的特殊实践,再到《资本论》中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体”进行个别实践研究。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实践的论述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多的,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范畴主要指的是生产实践。

二、丰富“实践”范畴的意义

马克思以实践范畴为基础构建的哲学体系,以此为逻辑基点出发,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有机的统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对实践这一范畴的界定,要建立在新时代哲学的发展和对实践认知的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将代表实践哲学的时代新内涵融入这一范畴之内,并对实践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对实践这一范畴的丰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实践范畴的阐述主要是《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实践,所以有部分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解为物质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丰富,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哲学的正确理解,能够弥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理论不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范畴的新内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实践在在本质上又要求我们进行创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哲学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哲学和科学都不能脱离实践,脱离实践就会变成空洞神秘的动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实践范畴是否是一种完美的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的进步,物质极其丰富,社会精神文明也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精神生产实践是一种实践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全面生产的基础层面。精神生产处于生产的最高层面。社会关系的生产是独属于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层面。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实践活动。完整的实践是人们对探索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主要方法,支撑着人具有群体性的现实生活,从而为哲学找到扎根的土壤和生长的空间。精神实践是相对于物质实践来说的,虽然不是所有的精神活动都算是实践,但是精神活动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精神生产是人们基于物质基础上的一种创作,它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创新方法和途径。精神生产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的产品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研究本质和规律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宝库。精神生产具有能动性,有些精神生产的成品具有现实性,精神生产在本质上市实践的。

(二)间接实践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类实践主要是指直接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交往实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的长足发展,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成果都能以文字或者其他方式保存下来,成为人类文明的宝库。人类在学习这些文明成果的过程中,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直接获得这些前人已经探索过的领域方面的知识,且自身并不进行直接的实践,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已经取得的成果达到直接实践相同的效果,间接实践在效果上是实践的。间接实践也具有能动性、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间接实践是通过对别人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是需要人的主观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人在吸收别人的成果基础上,掌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直接的实践和创新,这是现实性的结果。人的间接实践必须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基础之上,这种社会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支撑,符合历史社会性。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5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曾文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湖南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范畴本质马克思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