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兰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大田366100)
关注学生表达兴趣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卢志兰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大田366100)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含着对生活独特的认识、感受,由于长期的教学习惯,学生常常不善于、不乐于、不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笔者从降低标准、尊重个性、学会欣赏三个方面去寻找提高学生表达兴趣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克服表达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在表达时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在下笔时如行云流水。真正有效地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习作教学;表达兴趣;降低;尊重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绚丽多彩的星星,在他们的心中都蕴藏着许许多多对这个五彩世界独特的观察、认识和感悟,他们都有迫切地想把它们表达出来的愿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因此,在习作时,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表达的愿望,让他们乐于、善于、敢于表达,让他们的习作素养在表达中得到发展和提升,让他们的个性在习作中得到彰显和完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习作教学的“初心”是什么?是培养学生表达兴趣,树立学生表达信心,提高学生表达水平。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作家,也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想当作家,教师往往会把对学生的要求定得过高,希望他们个个都是笔下生花的作家,如果把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作家”,习作教学就容易陷入“培养作家”的误区,就会让原本已经让教师见了就望而生畏的习作教学变得越来越复杂。习作的功能在于表达和交流,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中,总有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无形的习作素材。在学习、生活中,如果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拿起笔记录下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这个人生必定会因多了些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而显得更加充实、完美。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过严,应该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2]只要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真情实感地表达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感受就可以了。让习作回归自然,让习作成为他们感受生活的真实再现,让学生在表达中真正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要让学生的习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在指导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唤醒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表达真情,让学生多说自己想说、会说、愿说的话,从而渐渐领悟习作表达的原貌——真情实感。
(一)还学生空间上的自由,使之尽情而写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造能力。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富有真情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独特体验和感受。然而,在习作教学中,那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的话题,会让学生们无法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当他们提起笔来习作时,就会觉得这些话题与自己的生活不相关,与自己的所见不相关,与自己的感受不相关,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只好寻章摘句,搜肠刮肚,违心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假话、空话、套话。[3]因此,教师要改变作文的命题方式,尝试少出题,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在习作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只有这样,在他们的笔下,才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彩。在他们的习作世界里,《给爷爷过生日》懂得了妈妈对爷爷的无限关爱;《游××山》惊喜地发现自然的伟力,并从中得到启示;《蚂蚁搬食》观察到动物世界物竞天择的奇妙;《捉蝴蝶记》透露出孩子特有的天真、可爱、诙谐……
(二)还学生时间上的自由,使之尽兴而写
作家有时思如泉涌,力作频出,有时才思枯竭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写不出一篇佳作。有鉴于此,在学生习作的时间上教师应该尝试不要作严格的限制,只要每学期习作总量不少于8篇,能达到要求即可。当他们有了作品,无论长、短,可以让他们随时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进行品评,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勤写随笔、勤记日记。将自己对生活的思想浪花及时地撷取、记录下来。那一篇篇充满个性、富有童趣的闲情偶寄,不但是今后习作的最佳素材,更是他们成长轨迹的历历见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习作中,教师如果能燃起每个学生潜在的星星之火,让他们敢于展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展示、欣赏和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必定会进一步增强学生们习作的信心。
(一)敢于展示,树立习作信心
肯定与赞扬是鼓励学生不断向前的一个妙方。当学生们写出一篇篇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别出心裁的好文章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及时地将作品进行展示,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给喜欢、欣赏的作品写上评价语。对于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对作者的一种肯定和激励,让他今后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评析者,当看到别人的评析与自己不谋而合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评析水平是不错的。这样,作为作者与评析者,就会获得双重的心理满足,对习作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二)欣赏作品,共同提高
斯金纳把“信息的及时反馈”作为教学的头条原则。[4]因此,为了让习作评价的有效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习作评改时,教师不必拘泥于每两周一次的习作课,而是应根据“习作展示台”上学生作品的多少、优劣,灵活安排,及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反馈。在课堂上,当学生谈及自己喜欢、欣赏的习作时,教师可以请小作者绘声绘色地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引导同样喜欢、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加入到欣赏、评析中,由此形成教师与学生、“作者”与“读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信息交流。这样的交流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巧妙引导,升华思想
在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参与到欣赏、品评的过程中,并发表看法;更是引导者——打开学生的思路,加以巧妙引导,让学生有所启发。如,有位学生写了篇《两只小鸭》的文章,引起了同学们的反响,有的还想到了“小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必须爱护它们,不能随意践踏它们的生命”,诸如此类的感受有很多,教师相机点拨:“写人要和人交心,写物要和物交心,小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同学能从最寻常的事中发现不寻常的东西,这不仅仅是靠眼睛去观察,靠大脑去思考,更是用心去感受的结果。”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教师评价了小作者的作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1]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大方广佛华严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2]张娟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4(10).
[3]刘仁增.当下语文课堂的“唯语用”和“伪语用”[J].福建教育,20015(1/2).
[4]夏庆,代果.应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N].中国教育报,2014-10-17.
G623.24
A
1673-9884(2017)06-0038-02
2017-05-05
卢志兰,女,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