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对策探析

2017-04-15 10:4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建设

林 日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对策探析

林 日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校园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密,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当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实际情况,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些许参考。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学研究、传承文化和服务社会的主阵地,拥有对新技术、新事物、新信息最为敏感和关注的大学生群体。近年来,随着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互联网已深入高校的各个角落,辐射涵盖面广,影响无处不在,对高校师生的思维定式、价值观念、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交往模式都产生了较大冲击,在引导师生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校园网络正能量,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乐观正气、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既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新课题,也是高校推动质量强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网络文化通过虚拟延伸,有效彰显校园主流文化特色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以课堂面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学生们自主参与网络研修学习的比重越来越高。仅仅简单的选择性的把校园文化复制上传到网络上,已无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虚拟展现和多维延伸,既要有客观实际的真实内容,也要具备网络的时效便捷、开放兼容与资源共享。校园网站通过信息发布的优化调配、自动办公的功能开发、资源系统的科学建设、交流平台的合理规划,不断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充分展示高校的特色理念、精神风貌、文化创新和办学成果。引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互动协作,形成正确一致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效彰显独具特色的校园主流文化。

(二)校园网络文化增强信息沟通,有力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

校园网络作为高校最主要的信息发源点和集散地,有效促进了校园各方的信息交流。广大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得知学校最新的资讯要闻、发展变化和成果展示,并通过校园网提出意见建议,表达想法诉求,学校则能够及时获取师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反映,交流推进,融合互补,全方位、多渠道、高效率地增强双向沟通。同时,校园网络巨大的虚拟空间、开放多元的结构和自由包容的特性,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实时的交互操作、共享设置和模拟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资源生产能力,对信息的创造能力、选择能力和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充实活跃校园网络文化正能量,进而促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稳步提升高校授业育人功能

在当今的网络文化信息环境下,师生们通过网络学习、生活、交流的比重日益提高,互联网对广大师生的主观意识、团队理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越加明显。学生们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资源信息,并对网络上的新事物、新议题、新说法往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和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改进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们的正确引领势在必行。要以传统校园文化为基础,网络平台为介质,文字图片、资讯视频为形式,潜移默化,有机结合,质量为上,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载体。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培养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重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网络观,有选择有节制地接触网络信息,促使高校授业育人功能稳步提升。

二、现阶段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意识淡薄,重视与投入程度不足

受长久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相比较虚拟的校园网络,部分高校领导更热衷于实体办学、学科建设、校企合作、融资征地、拓展校区等业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具体办法不多,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只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缺乏必要的关注、宣传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没有将其上升至宏观层面进行思考,只满足于在校园网上搭建基本框架,上传些许内容即可。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人力财力投入不足,致使不少高校校园网络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站人气差、更新频率低。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组建、培训和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开发和效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络文化弘扬正气、凝聚力量的功效与作用。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网站功能模块设计不健全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课题,应通过科学统筹、精心规划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稳健有效的可行方案。但由于各高校政策环境、人员变动、责任分解、物财投入等诸多因素,导致其总体框架和建设目标经常被更改、延期甚至中止。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受顶层设计偏差影响,部分校园网络功能模块配置不合理,缺乏全局性与系统性,对校园文化建设栏目的关注度也不高。一些门户网站只设有主页面和若干分栏目,除活动报道、查询搜索、办公自动化应用之外,例如资讯传播、学生社区、网络论坛、资源共享等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的栏目理念滞后,反应迟钝,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校园网络文化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三)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缺乏亮点,吸引力不足,师生参与热情不高

在许多高校的校园网中,普遍存在着网络文化内容形式单一、资源陈旧、内涵缺失、更新迟缓、与师生需求相去甚远等状况。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讯息更新速度飞快,学生们对讯息接收的渠道方式和互动观念较以往也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一些高校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个重要环节,未能以人为本,提供师生喜爱的文化信息,贴近师生的校园生活,抓住师生的兴趣热点,致使师生们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热情大打折扣,进而降低了校园网的访问量和影响力。此外,部分高校更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来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和社团活动,对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和特色文化挖掘不足,对师生们的思想引领、素质教育和学术交流关注较少,所提炼出的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千篇一律相似雷同,覆盖率低、受众面窄、吸引力差,致使其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

(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念差异大,互动渠道少,交流不畅通

当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团队的多数成员与90后大学生因出生年代、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对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接受程度和理解认知有着较大差异,致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模式欠妥,所呈内容不接地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不少开设了校园网络互动平台与论坛的校园网站,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少数学生的不和谐言论,大多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强行卸载、屏蔽或封堵了事,未究其根源,没有标本兼治。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团队领导对校园网上社区和交流论坛的运营性质和功能作用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仅仅从安全角度和责任担当出发,未能通盘考虑就多方设阻,抵制妨碍甚至关停网上论坛和社区,极大破坏了学校内外的交流氛围,也严重地打击了师生们共建校园网络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力,缺乏可控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师生搭建了便捷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但其开放性、多元性和隐匿性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不断透过网络大肆宣扬各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低俗文化和虚假新闻,对我国进行恶意中伤和无端攻击,致使许多信息鉴别能力不足的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念混乱。同时,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缺少现实生活中的管制和约束,弱化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许多90后大学生因过分沉溺于网络导致精神匮乏、性格孤僻、逃避现实、人际关系淡薄,厌倦学习生活。而部分高校因缺少一套较为完整严格的校园网络管理机制,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监管不力,未能第一时间发现上述问题,防微杜渐,及时地解决不良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往往是哪漏补哪,补完就算,缺乏主动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转变认识,加大投入,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发展内涵特色和提升办学品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人员特别是校领导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转变认识,更新理念,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制度、经费预算、设备保障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团队要对硬件投入和文化建设一视同仁,双管齐下,降低无谓消费性损耗,促进网站可持续发展,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既有功能齐全稳健快捷的网站平台支撑,也有和谐正面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投放,进而全面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弘扬正气、振奋精神和凝聚人心的主阵地职能。

(二)坚持正确方向引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线上线下齐抓共管

当今互联网上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维层出不穷,内容良莠不齐。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此反映敏感,接收较快,一些学生因辨识能力和道德认知不足而导致理想动摇和信仰缺失。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确保和谐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个思政教育和文化宣传的最佳渠道,通过德育讲堂和时政新闻等平台,加大对先进文化、科学真理和主流意识的传播力度,将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主旋律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同时,还应重视传统课堂的教育实践,通过支部学习、研讨交流、开设党课等活动,将线上线下的思政工作紧密结合,齐抓共管,引导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以致用、入脑入心,促进学生们的自律意识、法制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格和综合素质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充实内容,打造精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发展

拥有题材新颖、形式多样,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内容,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了解师生们喜好的文化内容、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的需求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行政措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上,并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发挥集体智慧,拓展文化主体、创新形态、充实内容、提升品质,通过虚拟网络将校园文化与客观现实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打造能有效凸显学校优良传统、内涵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高质量的精品栏目。利用新技术、新项目产生新内容、提升新服务,带动校园网络文化与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序融合,丰富师生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师生们的文化需求,在共建共享中逐步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三)加强研究,增进交流,活跃校园网络文化互动氛围

校园网络文化不仅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数字平台传播先进理念、宣扬主流文化、提供公众服务。高校应将校园网络文化提升至战略高度,对校园网络文化开展优先的、专项的课题研究,结合哲学、信息学、社会学、人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多元视角和综合论述,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的意义功能、存在问题和演进方法,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学术理论,促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可根据校园网络生动趣味、灵活便捷和实时交互的特点,创建实名注册的网络班级或社区,以机关部处和学院为一级群组,年级、班级、党(团)支部为二级组群,将网上虚拟和客观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通过学生网络家园、线上主题班会、在线指导答疑、网络知识竞赛、校园文学征集等渠道和活动辨析商讨、增进交流、活跃氛围、凝聚人心,加快先进文化传播,提高民主管理和决策服务水平,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建设和日常工作中发挥更重大更关键的作用。

(五)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安全体系

拥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校应以国家现行各项互联网制度为依据,广泛听取师生们的合理意见与建议,从日常工作实际、思政教育需求和校园文化特色多方面综合统筹、与时俱进、健全完善现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变化发展、创新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调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先进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同时,结合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介入,通过实名注册、登陆备案、病毒查杀、安全保密、资料浏览、信息推送、资格审批、内容举报、投诉反馈、检测跟踪、紧急预案等技术手段对校园网络尤其是QQ群、微博、微信、学生社区、主题论坛等重点敏感交流平台强化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制约不健康的网上行为,阻止过滤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网上家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六)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有序发展

培养打造一支方向正确、观念创新、技术可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网络人才队伍,对高校把握宏观大局、加强思政建设、规范网络文化、确保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可由学校及部处学院领导、辅导员、教师、技术骨干和学生干部组成。队伍成员应具有正确坚定的意识形态、娴熟过硬的专业技术、高度负责的事业心、思维反应的敏锐性和处理事务的即时性,能够准确收集、接收并筛选各类信息,及时发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通过网络社区、平台管理、互动论坛等途径实时与广大师生平等交流、答疑解惑,进行舆论引领,指导学习生活,传递科学知识,关爱学生成长。另外,还应加大对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不断提升其思想认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其对信息的掌控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网络监督、引导带动和内容更新的作用,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向高品质、深层次、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结语

校园网络文化经过多年的时间积淀和发展成熟,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当今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和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校园网络文化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探索实践。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立足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从自身的教育层次和文化需求出发,努力建设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理念先进、紧跟时代步伐和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多种方法措施合理规划、找准定位、创新机制、提升技术,确保其建设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凝聚精华,彰显特色,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传承与发扬光大,和学校共成长,与社会同进步。

[1]刘思.简析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才智,2017(1):88-89.

[2]郑力也.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科技展望,2016,26(14):338.

[3]管宇卿.“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25.

[4]刘清华,刘向群,梁雷,陈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6):318-319.

[5]李成恩.论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结构与价值导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6,37(3):1-5.

G647

A

1673-9884(2017)10-0097-04

2017-08-05

林 日,男,福建教育学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建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