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2017-04-15 10:47王卓欣陈为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福建福建省人才

王卓欣 陈为旭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研究

王卓欣 陈为旭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分析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机遇和挑战,从整合资源、搭建网络平台、加强闽台合作、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注重海洋文化教育六方面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

新福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新福建是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借助现阶段发展的新机遇,以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目标。新福建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都把大学创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福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准确把握新福建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培养一批为新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机遇

(一)高校教育事业不断拓展深化

近年来,福建省高校规模不断扩张,院校设置与专业布局不断完善,医学、农学、工学类专业建设得到建设,努力创建学科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与区域主导产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2]其次,福建省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了多个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及科研创新平台。此外,福建省教育厅还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6项措施等改革意见,并设立了2016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稳步发展

区域是地方高校全部活动的基础,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和根基。新福建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福建省现阶段文化、经济、政治发展多方面的影响。目前,福建省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速、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发展形式。经济新常态下,福建省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为新福建的发展输送大量实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福建高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需抓牢这一重大机遇。

(三)多项国家政策助力新福建建设

我国实施福建对台先行先试、积极对接台湾六海一空自由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福建自贸区建设、着力加强两岸经贸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前沿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政策,因此,新福建背景下,高校要借助各种发展政策,加强闽台合作,将新福建的发展特点与自身优势相结合,找到适应国家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最佳切入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新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互联网+”增添大学生创业契合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众多福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机会,高校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和指导教师要认真分析新福建和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找准互联网与不同行业的契合点,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高校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福建省在线教育规模不断扩展,高校教师可针对福建省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和教学难点、重点,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可与教师跨时间、跨地域地交流与学习。第二,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发展“互联网+餐饮”。福建省网上订餐业务飞速发展,在线用户逐渐递增,高校大学生可以此为创业契机,发展网络配送餐饮服务。第三,高校要帮扶大学生发展“互联网+旅游”。依山傍海的福建省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学生可借助互联网,提供在线咨询、预订、生成旅游线路等服务,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倡导生态旅游,助推“清新福建”旅游业的发展。第四,高校要支持大学生发展“互联网+医疗”。福建省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着药品贵、挂号时间长等问题,高校大学生可抓住这一机遇,经营APP软件,解决挂号难、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监控等问题。

二、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挑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平衡

第一,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分布也极不平衡,高校集中于省会和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城市的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远高于广大山区,农村教育水平也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教育水平。第二,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分布、专业素质上来看,还不能满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必须重点扶持一批省内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第三,部分福建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许多高校仍存在受传统办学思想的束缚、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落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所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新福建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要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适用性人才,才能有效应对这一系列危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存在推送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仅起到“广告牌”的作用,即将就业信息发布出来,存在推送信息缺乏分类梳理和精准匹配、信息过于碎片化、推送渠道不完善、创新创业相关信息少等问题,不能确保学生及时收到信息。第二,创新创业促成能力不足,福建省部分高校缺乏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平台与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分散,许多高校存在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教材、资金、师资和实践基地供应不足的问题。[2]第三,部分高校忽视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队伍,不少学生在面对创业机会时急于求成、不知所措,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抉择能力有待提高,导致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失败率高、创新创业能力普遍薄弱等问题。

(三)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高

第一,福建省部分高校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教育,多为填鸭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差异,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未能根据新福建的发展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做出指导[3]。第二,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总课时较少,指导教材不固定,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停留于较浅层面,未与时俱进。第三,部分高校存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单一,创业服务与职业生涯规划、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割裂,对学生创业观的引导不足的问题,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既没有设置独立的课程又没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未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去。总之,福建省各高校只有对照当前新福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及创新创业精神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新福建背景下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

(一)整合新福建多方资源,实现协同合作

第一,要满足新福建政府、产业、社会的需要,高校就要充分利用好经济、科研、人力、资金等资源,联合本省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合作,实现创新发展。第二,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创新创业研发中心、创业园区。高校要组建博士团,为福建骨干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服务,并大力发挥其智囊团的作用,从新福建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政府建言献策。第三,高校要积极引进境外国外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国际知名高校参与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办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搭建高校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整合新福建高校资源

第一,搭建高校创新创业网络模拟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小组在平台上展示其成果、招募合作人员,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外包服务、科技服务等各种实践性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4]。第二,在高校创新创业网络平台中,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可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通过相册、视频、帖子,引导性地展现自己对创新创业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价值等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在网络创新创业教学班级上,教师可定期发布教案、资料,学生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提交笔记和心得。第四,借助网络平台举办参与式活动,加强福建省各高校间的互动,举办福建省大学生创业风采展和各项科技创新和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第五,借助网络平台建立校友、校企服务专栏,搭建创新创业帮扶双平台,借助校内外各方资源,支持高校创建科研和创新实践基地。[5]

(三)建立新福建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闽台联合办学

第一,闽台两地具有血缘亲、地缘近、商缘广、文缘深、法缘久的“五缘”关系,福建省应鼓励闽台高校、社会、企业三方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两岸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多方面合作,让大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掌握创新创业最新态势。第二,加快推动福建闽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探索闽台校企合作新模式,依据企业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同一个企业可与闽台地区不同的高校合作,促进这些高校之间的交流,不同企业可与同一高校合作,促进高校吸收不同企业的先进文化。在教学中,企业可提供高校所需的资源和实践机会,以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第三,闽台高校要立足于高校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可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第四,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台湾地区高校积极与福建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企业实质性的参与合作办学,在保证闽台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促进两地区之间人才流动。

(四)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潮,提升新福建高校办学水平

中央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物和一线创新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5]。第一,高校要紧密结合海西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制定人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二,高校要树立人才是效益、是竞争力的理念,主动贴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战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强化层次,分类培养。[6]第三,高校要充分利用海西发展的机遇,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五)注重新福建海洋文化教育,弘扬航海者精神

福建省“依山傍海”,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高校要充分利用福建省海洋资源,依托海洋文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第一,高校要注重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海洋类院校办学特色,培养海洋事业类创新创业人才。第二,高校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提升大学生对海洋精神的认识,培养大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航海者的精神,塑造其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品格,从而在创新创业的实践道路上,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独特品性。第三,高校要优化海洋文化教育,特别要提高海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利用海洋类产品创新的能力和动力。第四,打造高校海洋事业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重视涉海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锻炼,加强对大学生在毕业实习、实训实践过程中的监控,鼓励竞技交流,开展海洋事业创新创业大赛。

(六)开展多项新福建创建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第一,政府要联合高校创办科技园区,促进福建高校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移速度,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高科技产品,使高校的科学研究通过工商业迅速得到反馈。第二,高校可开展咨询服务,咨询的对象遍及政府、企业、公司,咨询的内容涵盖政策、管理、决策和产品研究,提供服务的主体有教授有学生,从而为新福建的发展提供多种多样的咨询方式,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第三,高校要通过示范创业流程、阐释创业风险、提供创业基地等方式,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真正体验创业,积累经验,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改变其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第四,依托高校校友会、创新创业部门,邀请优秀企业家、校友进校园开设创新创业论坛,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分享青年企业家创业的成功实战经验,建立热门创业项目的咨询和导航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更有针对性的为青年创业服务,支持和鼓励青年创业。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新福建高校的重要使命。新福建背景下,高校要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育教学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扎根区域、助力新福建的可持续发展。

[1]杨德东.农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调查与分析——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

[2]总课题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之二)[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3]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4]杨宇涵.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5]文亮,李婷,贾厚光.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析——机遇和谐教育理论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3(5).

[6]伍廉松.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G646

A

1673-9884(2017)10-0094-04

2017-08-05

新常态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AS151434)

王卓欣,女,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福建福建省人才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人才云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