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7-04-15 10:4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教育

赵 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大学新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赵 页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校新生教育关系到新生行为习惯适应、价值观念形成和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大学新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要义,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优良学风的重要举措。目前各高校新生教育工作渐趋完善,但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育主体缺乏协同、教育内容过于笼统、教育方式单一陈旧等问题。文章就新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定位、中观管理、微观个体三个层面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生教育;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大学第一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转折期,面对环境的“突变”,良好的新生教育能帮助新生实现学习、观念、心理、交往和生活等方面的适应,培养自学、自省、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对学生个人发展终身有益[1]。但受各类因素制约或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新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95后”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大学新生教育,为新生健康成长指路引航,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头阵。

一、加强大学新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新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新生教育是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起点”,更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段。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养成好比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2]新生教育就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具有首因效应。只有加强大学新生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打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二)加强大学新生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学环境与中学迥然不同,面对陌生开放的校园环境、需要独立自理的住宿生活、多维复杂的人际关系、明显弱化的学习压力和大量可自我支配的时间,许多新生入学后常出现迷茫、焦虑,甚至厌学等问题,迷失努力方向,感到孤独不安、手足无措。加强大学新生教育,采取及时的帮扶和教育引导措施,能有效解决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培养专业兴趣、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态。

(三)加强大学新生教育是培育优良学风的重要举措

优良的学风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相比高年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此外,新生教育在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若能紧抓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规范,将有助于学生尽快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也利于培育和弘扬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大学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新生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教育主体工作缺乏协同,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在学校层面,与新生教育有关的职能部门不少,但缺少顶层设计,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无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二级学院层面,除集中教育周或教育月外,难以投入更多教学、科研资源用于新生教育;年级层面,新生辅导员在开学之初,处“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状态,事务十分繁忙,无暇深入了解每个新生个体的具体需求,无暇顾及完善教育方案并落实到位。

2.教育内容过于笼统,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

经过多年工作积淀,各高校新生教育内容渐趋完善,涉及学校传统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等各方面。但多数高校新生教育时间只集中安排在开学初期,各项专题被迫压缩在一至两次讲座中完成,授课老师只得蜻蜓点水式教学,新生也是囫囵吞枣,略知一二。这样笼统式教学法在校史校情、校规校纪等通识教育方面或许适用,但对于价值引导、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大学生最关心或最凸显的问题则收效甚微,难以解决新生的实际困扰。

3.教育方式单一陈旧,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

成功的新生教育重在发挥新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求知,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目前,各高校新生教育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单向教育多,双向教育少,主要采用会议、讲座、考试等“我讲你听式”灌输教学,缺乏讨论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二是师辈教育多,朋辈教育少,教师具有威权性,学生的隔代感、距离感明显,学生即便心存疑惑,也不敢问、不想问;三是共性教育多,个体教育少,开展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一起参加,同步进行,整齐划一而不是量身定制,无法满足个体发展要求[3]。

(二)大学新生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宏观层面:大学新生教育定位不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4]大学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形势下,新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焦点,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合理配置新生教育资源,确保新生教育与其内外部环境处于和谐共生状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若单纯将新生教育归于学生事务或学术事务,抑或归于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简单联合,都将在认识及操作层面导致新生教育的错位与低效[5]。因此,只有将新生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系统性地规划实施和评估反馈,才能真正实现帮助新生“顺利扎根”和“茁壮成长”的目的。

2.中观层面:学校对新生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大学新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从目标、内容、实施环节及评估等方面统筹设计,采取各类有效措施,为新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大学新生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整体的布局规划;从时间上看,新生教育周期较短,多为集中点状式教学,教育成效持续性不强;从内容上看,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从师资上看,新生教育师资力量较为单薄,许多高校只在开学季临时动用政工系统等少部分教育队伍,沿袭以往运作方式组织教育活动或提出教育要求,使得大学新生教育成了形式化的“走过场”。

3.微观层面:“95后”大学新生个体性因素复杂

“95后”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丰富。同时,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自控能力低”等特点。传统的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针对性弱,难以对“95后”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新生常出现“厌烦说教”“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教育效果欠佳。因此,新生教育要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深入分析群体特性和思想特点,提高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使新生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改进大学新生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健全大学新生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从单一负责向协同配合转变

新生教育要做到协同充分、效益明显,教育主体要变学校主管部门、二级学院分管领导、辅导员单兵作战为相关部门之间、相关领导之间、辅导员和班主任、助理辅导员之间协同配合,实现功能互补。在学校、二级学院、年级三个层面的不同主体之间建立新生教育工作例会等横向沟通机制和协同平台,变原有单一的教育主体为多元主体,变原来偶发的协作为制度化的协同,并形成 “自上而下”的多元教育路径和“自下而上”的动态反馈路径。

在学校层面,采用“自上而下”多元教育路径,由学工部组织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集众人之所长,集中备课、跨院授课,发挥各教师在教学经验、管理能力、专业领域的优势,提高教学魅力和教育效果。在二级学院层面,采用“自下而上”动态反馈路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组织辅导员、班主任、高年级学生助理深入学生中,开展谈心交流,及时了解新生的问题和困惑,动态调整新生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

(二)优化新生教育内容体系,实现从面面俱到向重点突出转变

以往研究表明,新生入学后凸显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少学生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产生不同类型、程度的不适应问题;二是专业学习不适应,部分新生在入学后,依旧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且无法适应大学自主式的学习模式,陷入“渴望发展又无所适从”的困境;三是目标缺失,许多新生理想目标模糊不清,对未来没有规划,对自我放松要求[6]。因此,新生教育应着重在心理健康、专业引导、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发力,制定系统的、持续的教育计划,切实解决新生面临的主要矛盾。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态。当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数还在逐年增高,为防“患”于未然,需在新生教育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养成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讲座或素质拓展,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有困惑的学生及时引导、矫治,并化解心理压力;全面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测试工作,为每位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干预帮扶;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节活动,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心理问题,自主探究解决之道。

重视专业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许多新生入学时对所学专业缺乏深度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因调剂等原因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入学后,主要的专业课程是在高年级开设,低年级学生较少能接触到专业知识。同时低年级学生也缺乏专业老师的引领,一般到大四年级做毕业论文时,院系才为每个学生指定专业指导老师。因此,除非有担任学生干部或主动参与老师课题组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很难有机会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沟通,对专业发展前景更是了解甚少,正是这部分“不主动”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目标价值模糊、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摆脱专业迷茫和困惑,进而培养专业兴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为新生开展系列专业认知课程,由专业老师、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解读专业学科的各个领域,并传授学习经验,帮助新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在导师配备方面,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一起,就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特色、优势和价值,强化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动力。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国内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理想目标模糊等现象。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对初入大学的新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能帮助新生明晰成长方向,确定阶段性目标,尽快踏上追梦征途。同时,还可举办相关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强化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引导新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三)创新新生教育方式载体,实现从单向共性教育向双向个性教育转变

教育形式的改进应注重双向互动,将“重说教、重灌输”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向“重参与、重实践”的新型双向模式转换,让学生“学得起劲、听得入心”;利用老生资源,发挥朋辈教育优势,塑造“看得见、可效仿”的榜样;重视个体差异,加强个体教育,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精心浇灌每枝“花朵”。

注重双向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和魅力,可增加互动、实践环节,不将课堂局限于教室中,让新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学校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如校史校情教育可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听取学校发展报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可采取为主题沙龙、师生座谈会、校院领导早餐会等形式,让新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真问真学;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邀请师生共同参与 “破冰”团建,在集体游戏、特长展示等环节中,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师生友谊。

“线下”丰富教育形式的同时,还需将教育阵地延伸到“线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建立新生 QQ、微信交流群,为新生答疑解惑,利用学校学院网站、易班、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开设新生教育版块,发布教育内容,开展话题讨论,进行问卷调查。思政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还可通过微博问答、网络直播等方式,与新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提供咨询服务。最终,建构形成“(教)室内(教)室外”“线上线下”多渠道、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达到新生广泛参与、热烈互动的教育效果。

发挥优秀老生资源,开展朋辈教育。许多新生在遇到困惑时,首先会选择向同年龄层的老生咨询,相比处于教育、管理地位的教师,老生与新生地位平等,成长环境相同,成长经历相似,更能体会新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求,当他们以“过来人”的角色介入新生的生活世界,他们“亲和”的形象让新生乐于接受,他们现身说法会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再者,老生人数众多,可作为教师团队坚实的协助力量,分担细化教育工作,提供更深入、更具体、更具个性的指导服务。

开展朋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做好朋辈同伴导师的选拔工作,因为朋辈导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广泛发动和严格选拔,选择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优异学习成绩、较好沟通技巧,且乐于助人的优秀高年级学生来担任,不加选择地开展新老生一一对接式的朋辈教育是不可取的。此外,还需对朋辈导师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搭建朋辈导师团队,以灵活自由的方式与新生互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励新生看齐、超越。

加强个体教育,实施精细化服务。新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个体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性,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努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关爱呵护他们的心灵成长。可通过成立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等新生成长系列工作室,突出个性教育,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特别是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分门别类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辅导员、班主任需加强谈心谈话机制,经常走访宿舍,通过面谈、网络对话、与学生通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成长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成长方案。

四、结语

新生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影响到新生能否快速适应校园生活,走向“良性循环”,更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因此,新生教育工作要围绕当代大学新生的实际需求,深入摸索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持续发力的教育模式,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为新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助高校育人工作开花结果。

[1]黄武南,杨明明.大学新生教育发展方向及对策浅议——基于美国高校的经验分析和新生转型及教育计划模式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3):115-118.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教育,2014(10):4-7.

[3]陈征微,李晓鹏,谭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7(3):68-71.

[4]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5]岳中方.大学新生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J].江苏高教,2013,No.167(01):144-145.

[6]庆承松,张勇.我国高校新生教育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7.

G645

A

1673-9884(2017)10-0084-04

2017-08-05

赵 页,女,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