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丹, 卢翠琬
(闽江学院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福建 福州 35010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问题探究
林晓丹, 卢翠琬
(闽江学院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福建 福州 350108)
明确定位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辩证统一。具体而言,就是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多方面,都应贯彻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的基本理念。不仅如此,还应结合学术前沿的探索与职业发展的预判,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
专业学位; 目标定位; 学术性; 职业性
专业学位的设立,是社会化分工日益深入的产物,是应社会进步和高精尖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级人才的客观需求而产生的。20世纪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在美国出现,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着较强专业技能的高新人才,为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此后,西方国家都开始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则要短暂得多。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恢复于1978年,当时的“学位制度实行单一的学术型学位制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1]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接受多样性教育的渴求,我国有关部门对当时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逐步调整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应用型研究生教育。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专业学位教育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2]有关高等院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已设置金融硕士等40种硕士层次专业学位,口腔医学等6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建筑学学士层次专业学位,全国一半以上培养单位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占到全国硕士生招生总量的一半。至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并构建了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的学位培养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3]
但是,面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往常更为突显。2015年11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更加迫切。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核心,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根据需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是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四是改革评价监督机制,五是着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六是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4]在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首要问题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问题,因为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定位涉及的是教育的目标系统,是教育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倘若脱离科学合理的定位,其教育就很难得到良好、有效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都是研究生培养中并行发展的学位教育。不同的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的培养和训练,而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乃在于切实地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能够较快适应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在强调提升受教育者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要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教育形成有效的区分。自现代性大学在欧洲出现以来,注重学术研究一直是各类大学坚持的传统,我国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里,中断了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学术、科研人才的断层。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恢复研究生招生的初期,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到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之中。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扭转。但是,就总体状况来说,目前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工作者主要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这批学人。由于受到原有教育模式的限制,要让他们一蹴而就地实现从学术型向专业型转换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从教育者的层面来说,要不断强化他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教育进行有效的区分。在原有的理论传授的基础上,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
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与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有效的区分。“专业学位”一词是从英语professional degree 翻译而来的。专业(profession-al)和职业(vocation)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专业是具有一定学术内涵的专门职业,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专业学位教育绝不等同于普通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求,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重整,原有的职业技术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各种技能,要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其导向,同时,也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从事基础研究能力等综合素养。建筑设计师不同于建筑工人,工程师不同于一线的工程操作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也不能仅从事于生产管理与销售服务,他还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如果没有学术内涵作为有力的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无法与普通的大中专职业教育形成有效的区分。
因此,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研究生教育,不管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学术性和职业性的辩证统一。否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能面临在科研能力方面不如学术型研究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又不如职业技术人员的境况,在社会活动中也就没有竞争优势。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4]
为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辩证统一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调整和改革。具体而言包括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
(一)专业设置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学位的学科设置要以社会市场的需求为直接导向,要能够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前于社会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此类研究生教育拟设置的专业学位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所对应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一指导性意见就在于强调专业学位的设置,要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辩证统一。我们不仅可以在传统应用型行业中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在新兴的行业中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如新材料、新能源、遗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文化创意管理产业等领域,都可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二)招生就业
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除了招收应届毕业生外,要更多地招收那些具有一定从业经验或者有较浓职业发展兴趣的社会从业人员。这些社会人士,因为有了相关的职业经历,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更明确的规划,也更容易将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招生考试过程中,要着重考察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在校学习和在职学习并行的模式,学制要更加灵活,学位论文的撰写也应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在就业方面,要更加对口,与所学习的专业进行良好的对接。
(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育成效的基本保障。相比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时具备了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性。由于对师资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必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在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各培养单位要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来自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应不低于三分之一,并积极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考评等工作;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加快形成‘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双师型”队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目前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因素。
以教育硕士的培养为例,当前,我国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术型指导老师兼任的,而具有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所占的比重很小,即使是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很多也长时间脱离了一线教学,有些老师甚至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特征不了解,也不熟悉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运作。在这种情况下,给研究生安排实习,配备指导教师,或者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硕士培养的师资队伍中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现有的师资队伍。
(四)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与我国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除了必须完成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外,还要在教学培养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实践性。实践课程的比重要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形式要不断丰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设置与开展能反映该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课程,要让课程内容与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避免出现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将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能给提供实践的企业带来思想观念或技术领域的革新,从而起到校企双赢的效果,进而建立长效的联合机制。
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探索与相关行业产业的联系。社会行业的参与,对于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但从更高的层面来说,特定行业的技术标准、职业规范、职业能力等具体状况,还需要行业专家或有关协会进行界定。对于特定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可预期的前景,行业专家一般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与观察,而这些前沿性的动态,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要结合大学学术研究和社会行业权威人士的有关意见,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定位诉求。[5]
(五)毕业考核突出实践性与职业性
由于长期以来深受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毕业和授予硕士学位时,一般都要求撰写一篇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学生学术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素养。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定位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质量考核方面也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具体要求上也应有所差异。除了学术论文外,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内容,来展现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性、实践性与职业性,如撰写调研报告、参与项目论证、具体产品设计等。与所展示内容相呼应,答辩的形式也应该更加灵活多样,答辩委员的组成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除指导老师外,要邀请行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权威人士共同参与。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势必要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扣紧时代发展的脉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结构、人才类型的需求也不断地快速更新。然而,教育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一个专业的酝酿、设置、招生、培养到最后向社会输出人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如果仅仅是回应社会需求、紧跟时代而动的话,势必会出现专业人才前期欠缺,后期又饱和的状态。正如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一样,也将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职业适应性与适度超前性的统一。在满足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充分运用学术性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未来社会、行业需求的趋势合理预测和研判,从而科学的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3.
[2]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74-75.
[3] 姜乃强.创新驱动绘蓝图——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N].中国教育报,2013-07-13(1).
[4] 余艳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式及定位分析[J].亚太教育,2016(11):83.
[5] 向诚,黄宗明,张云怀.打破学科专业束缚按行业大类定位 培养复合型专业学位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29-34.
(责任编辑: 许秀清)
Research on positioning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Lin Xiaodan, Lu Cuiwan
(Postgraduate Work Office,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350121, China)
Educational positioning i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of educ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academics and occupation. Specifically, the basic idea of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both academic nature and occupational nature shall be implemented in the setting of major,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double-certificate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eaching design combi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other aspects. In additi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will be guid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rontier academic explor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nticip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objective position; academics; occupational nature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2.013
2017-01-20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福建分院课题项目(GZM15004);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Z160312)
林晓丹(1982- ),女,福建福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G643
A
1672-4348(2017)02-0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