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清时期海南岛的泰华仙妃崇拜

2017-06-21 15:07张子俊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泰华州府妈祖

张子俊

(暨南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元至清时期海南岛的泰华仙妃崇拜

张子俊

(暨南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泰华仙妃与妈祖相似,济世救民、保一方平安,香火延续至今。文章研究了泰华仙妃的传说、文化解释、官民对泰华仙妃崇拜的态度以及与妈祖的联系,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清代官修和民间私修史籍,包括碑文、地方志等。自元代至清代,海南民间对泰华仙妃的崇拜没有中断,并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自嘉靖直至清末,政府的态度与民间趋于一致,官府出资修缮庙宇、维持香火,泰华仙妃崇拜得以延续,这种繁盛的景象一直延续至民国。

泰华仙妃; 妈祖; 历史文化

泰华仙妃最初是海南人祭祀的一位女神,最早出现于元文宗时期。民众崇拜泰华仙妃的缘由与崇拜其他女神类似,民众相信她的神力有利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学术界对此已有研究,“民俗并非一经形成就亘古不变,而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民俗才会被保留下来,因此我们所能够观察到的民俗对于生活在这个民俗中的个体而言便具有心理上的易感染性”。[2]泰华仙妃崇拜的产生伴随着宋元时期道教的传入,也带有了道教色彩。泰华仙妃起初是私祀的神灵,私祀指的是祭祀的神灵未经过政府批准,未合法化,由民间私下祭祀,元文宗年间官府才承认其地位。明清时期,民间始终坚持泰华仙妃崇拜,官方的态度虽然有波动,但是自嘉靖后官方重新承认泰华仙妃崇拜。另外,泰华仙妃崇拜与妈祖崇拜也有联系。

一、泰华仙妃“升化”的传说

泰华仙妃原型是琼山县陈村陈家人,生存年代是元代,名玉英,元仁宗延佑三年六月望二日子时出生。据说她生性不凡,降生时彩云满天,祥光照室,遍地芬芳。她自幼学道,信奉道法,普度众生,乐善好施。据传太上老君曾降临其家,传授仙术,陈玉英深得其精髓。她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十月望日辰时,在浣纱处升天,其二弟随之而去,升登天地交而万物通泰华之山仙职,被后人称为泰华三仙[1],民间对泰华仙妃十分尊崇,传说泰华仙妃能保一方平安,百姓有求必应。民间为其修庙,香火不断,后来又立碑纪念。“至仲冬,路人有见坐于树,因庙祀之。灾旱疫盗祷即应……每遇水旱灾疫,祈之辄应。岁以六月十二日致祭,有碑记存”。[3]咸丰《琼山县志》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陈玉英升为泰华仙妃的过程,认为此是琼山县祭祀泰华仙妃的初衷,“仙妃,本村陈姓女,讳玉英。元至顺二年十月望日辰时以浣纱升仙,二弟追寻并化。旬日后见女子纺纱于树杪,火光闪烁空中,语人日:‘吾蝉蜕于泰华山矣。’乡人立庙祀之。即兴义图元时所建之庙也。而今并祀其二弟,曰泰华三仙”。*此处材料出自泰华堂碑。泰华堂碑在今海口市解放东路,永安镇永乐街善信造碑,庚辰一九四零年六月吉日立碑。随后元代琼州府官员奏请朝廷,请封陈玉英为泰华仙妃,立庙祭祀,二弟陪祀,“奏勒泰华灵感仙妃,以四官、十官并列左 ,祈求犹如目擊耳,故于每年六月斋军,不约而人马云集、维精英见出世各处。秉行懿范而此则祖庙也”。①从明代开始,琼州府、琼山县、定安县供奉泰华仙妃,扩建庙宇、改变称呼、维持香火,经久不衰,官民皆支持,“陈村庙在县东北十里兴义都。元建,祀泰华仙妃。妃陈姓,于元至顺三年十月望日湃纱于井升化,遗屐井傍。后二弟亦随化。至仲冬,路人有见坐于树,因庙祀之。灾旱疫盗祷即应。每岁六月中旬,乡人舁之出游许醮,装军容,随者以千计。每岁六月中旬,乡人升之出游,许醮、装军容,随者以千计”。[3]后来建立了新的庙宇,万历年间建南桥庙,“乡人灾旱疫盗,随祷即应,每岁六月中旬赛祷。今分祀于南桥庙”;[4]康熙年间陈妃庙改称泰华庙,“泰华庙在县东十里兴义都陈村”。[5]清代庙宇扩建且数量增多,政府出资供奉,拜祝者络绎不绝,且乾隆年间庙宇骤然增多,“又一在城北五里亭侧,疡疥疾求之立效,每诞节诣庙拜祝者以千百计。又一在城北十里海甸村,乾隆六年建。又一在城西十五里书场村,亦甚灵显”;[1]光绪年间,在士绅主持下,祭祀泰华仙妃的庙宇得到扩建,“泰华庙在南门街元坛庙右,祀泰华夫人。俗传夫人陈姓,元至顺三年十月望日,偕二弟飞升于泰华山,土人称为‘泰华三仙’。每遇水旱灾疫,祷之辄应。岁以六月十二日致祭。庙本东向。光绪二年,绅士胡庆蕃邀五坊捐建,旋庙向西,宏敞大于前矣”,[6]香火钱也由地方政府出资,“每年支钱二十千文,为忠义祠、节孝祠、元坛庙、泰华庙四处香灯,并守祠工食之费”。[6]

泰华仙妃影响深远,在元、明、清三代均受到祭祀。万历《琼州府志》中记载,自元代至明代万历年间,泰华仙妃在海南琼台县受到祭祀,“陈妃庙在县东十里兴义都陈村,元建,祀泰华仙妃。按:妃姓陈,于元至顺三年十月望日升化。乡人灾旱疫盗,随祷即应,每岁六月中旬赛祷。今分祀于南桥庙”。[4]至康熙年间仍未中断,康熙四十四年《琼山县志》记载,“每岁六月十二日致祭。有记”。[5]

二、泰华仙妃崇拜的文化解释

(一)泰华仙妃崇拜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于宋元时期传入海南,宋元时期也是明代海南道教不断发展的时期。从明代开始,理学的兴起、其他宗教的排挤、明朝政府的压制使道教渐趋衰落,道教只好向民间发展。海南的道教也不例外,“明中叶以后,朱明皇朝实行抑道政策,逐渐限制道教特权,道教的发展转向了民间。这一时期,海南道教向民间扩散”,[7]明、清时期海南道教向民间扩散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道教场所不断在县以下地区增建。在承袭或重修宋元旧有的道观、道堂基础上,又新建了一批道观庵堂”。[7]府州县的“城隍庙”等坛庙建筑的出现、神祗的多样化、坛庙数量的日益增加是海南道教民间化的表现。

“琼海气属瘴疠,所赖神明之道君多,然皆淫祠,感人未有正直如我兴义大陈村之泰华三仙妃也。”①说明海南在明代供奉的神灵中有许多道教神灵,泰华仙妃是其中之一。道教崇拜多神,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之至尊天神,海南的的神庙虽多,许多具有道教性质。据清道光年间重修的《琼州府志》记载,此类庙宇包括真武庙、北帝庙、城隍庙、社稷坛、雷公庙、天后庙、泰华庙等。其次,道教对医学有研究,“明清之际道教医学得到了繁荣发展,道教与医学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自明代开始,道教医学的许多理论成果为医家所汲取……还涌现出一大批著名道教医家、养生家,并有大量相关养生学著述问世”。[8]海南瘴疠频发,人们认为道教神明有治疗疾病的能力,泰华仙妃便是如此,“每遇水旱灾疫,祈之辄应”。[3]

(二)泰华仙妃崇拜与海南军坡节的关系

军坡节是海南汉族的传统节日,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的独特民俗,又被称为冼夫人文化节,以祭祀冼夫人神祗为主,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日举行,各村庄以传说冼夫人出征到达本村的日子为军坡节,称“发军坡”,以定安县最为隆重。节日一般为4天,每逢节日,定安、屯昌和海口等地成千上万群众到海口新坡镇冼夫人庙朝拜并在冼夫人神像前祈祷。军坡节的独特民俗,在泰华仙妃崇拜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军坡节民俗中的重要活动“装军”。“装军”是海南军坡节祭祀中特殊的表现形式,众人抬着祀奉的神像,按照部队的出征仪式,组织队伍,举着刀剑行走于村落之间。正德《琼台志》最早记录了琼州私祀泰华仙妃的场面,“每岁六月中旬,乡人升之出游,许醮、装军容,随者以千计。”[3]从正德《琼台志》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从元代至明代正德年间,“装军”这一活动已在琼山县北兴义都流行。“以千计”的随从,反映出这一活动的盛大场面。万历《琼州府志》对这一盛况则予以“赛祷”的描述,声称“分祀于南桥庙”,因此“装军”活动在南桥庙一带也存在。类似的活动在明朝晚期文昌县的民间私祀活动中也有出现,“明正德间,有石炉飞来水尾地方,因建庙焉,英显特异;又,庙滨海港,当往来之冲,祈祷立应,食不衰。每年十月十五军期,四方杂集,殊称盛会。”[9]祭祀泰华仙妃的“装军”活动源于乡落,以自发组织为主要形式。

三、官民对泰华仙妃崇拜的态度

官方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陈玉英携二弟升天后,元朝廷封陈玉英为泰华仙妃,分封其弟陪祀左右,并建庙祭祀,“陈村庙在县东北十里兴义都”,[3]“琼州知府上奏元文宗皇帝下旨封泰华灵感仙妃,以四官十官并列左右”。①此处材料出自泰华三仙出世碑。泰华三仙出世碑在今海口市灵山镇永可村,陈丰造碑,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吉旦立碑。说明元代时泰华仙妃受政府认可。

宣德三年,明朝政府“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10]按照明朝祭祀制度规定,进入祀典、先贤坛庙祭祀的对象,皆属于国家明文规定并通祀全国的人物。私祀坛庙,则是由地方政府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或者私自祭祀,以明代海南道教坛庙为例,分为通祀、祀典、先贤、私祀。祀典的对象必须是“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10]明政府连续颁布政令,规范全国祭祀神明的规范,“二年又诏天下神祗,常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致祭,禁人毁撤祠宇。三年定诸神封号,凡后世溢美之称皆革去。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毋得致祭”。[10]

民间的态度始终不变,对泰华仙妃的崇拜没有中断过,元末明初时“至仲冬,路人有见坐于树,因庙祀之。灾、旱、疫、盗祷即应。每岁六月中旬,乡人舁之出游许醮,装军容,随者以千计”;[3]明初至万历年间“乡人灾旱疫盗,随祷即应,每岁六月中旬赛祷。今分祀于南桥庙”;[4]清代康熙年间“每岁六月十二日致祭。有记”;[5]乾隆年间增修庙宇,“续:乾隆六年海口城北十里,海口一海田村新建一庙”;[14]咸丰年间庙宇继续增加,“又一在城西十五里书场村,亦甚灵显。谨按:仙妃,本村陈姓女,讳玉英。元至顺二年十月望日辰时以浣纱升仙,二弟追寻并化。旬日后见女子纺纱于树杪,火光闪烁空中,语人曰:‘吾蝉蜕于泰华山矣。’乡人立庙祀之。即兴义图元时所建之庙也。而今并祀其二弟,曰泰华三仙”;[1]光绪年间士绅胡庆蕃出资扩建庙宇,“光绪二年,绅士胡庆蕃邀五坊捐建,旋庙向西,宏敞大于前矣。香灯出息”。[6]

四、泰华仙妃与妈祖的联系

妈祖是南方沿海地区著名的女性海神,福建是妈祖崇拜的源头。相传她本是宋代福建莆田人,死后成神,又被称为天后、天妃、天妃娘娘等,她在民间的形象始终是性情和顺、热心助人的女神。妈祖在海南也受到推崇,移民是主要传播者,海南汉人从内地不同地域迁来,以福建移民居多,他们将妈祖崇拜从福建带到海南。妈祖崇拜最初可能由福建籍海南官员和福建籍商人带入海南,逐渐普及海南各州县。

因此,福建妈祖崇拜的内容与海南妈祖崇拜的内容基本一致,都将妈祖描绘成洞晓天文气象、“祷雨济民”“挂席泛槎”“化草救商”“圣泉救疫”“少能言人祸福”的女神。《重修海口天后庙记》记载“环琼皆海也。当南北之冲,一大都会,为往来舟楫所必经者,则莫如海口,萃人物之繁华,揽舆图之胜概,枕山带海,虎踞龙蟠;形家谓海口之得地者,则莫如天庙,庙祀天妃,灵爽迭著,舟行者必请命于神,许而后济,事亦如之。锡兹祉福,惠我无疆,有自来矣。”*此处材料出自重修海口天后庙碑。海口天后庙碑在今海海口市新华区中山路南侧87号。莆田《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圣墩去屿几百里,元佑丙寅岁,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为何祥。有渔者就视,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还故处。当夕遍梦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日‘圣墩’。岁水旱则祷之,疠疫祟则祷之,海寇盘亘则祷之,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此处材料出自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碑。圣墩祖庙原址在今福建省莆田市,具体位置待考。从上述材料可知,妈祖不仅能预先告知祸福,还能造福人民、拯救危难,教人避免水旱灾害,故被尊为“神女”,邑人设庙奉祀,遂为民间祈祷求助的对象。泰华仙妃与其相似,“乡人灾旱疫盗,随祷应。每岁六月十二日致祭”,[5]“又一在城北五里亭侧,疡疥疾求之立效,每诞节诣庙拜祝者以千百计。又一在城北十里海甸村,乾隆六年建。又一在城西十五里书场村,亦甚灵显”。[1]显然妈祖与泰华仙妃均有造福社会、福泽一方的功能,福建妈祖崇拜、海南妈祖崇拜、海南泰华仙妃崇拜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福建妈祖崇拜对海南妈祖崇拜有直接影响,海南妈祖崇拜在发展过程中与海南泰华仙妃崇拜相互交流,在内容上有诸多互通之处,例如都能避灾祸、去疾病、甚灵验,显然海南泰华仙妃崇拜受到福建民间崇拜的影响,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吸收外来文化,在海南民间崇拜中独树一帜。

在祭祀和庙宇修建方面,双方也有相似之处。海南天妃庙始建于元代,据史料记载,在琼山、崖州、万州等地均建有天妃庙,这是史籍明确记载妈祖崇拜在元代传播到海南。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宇的香火和祭祀费用由官府、商人、乡民承担。琼州海口天妃庙“岁入其税于庙,庙祝存为香灯烛醮品之资,乃值沿革不无变更”。[5]雍正十二年,琼山知县允许每年在海口关税内支担天妃庙春秋祭品四两四钱。乾隆十一年,行商陈国安建庙前铺屋十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15]官府也积极鼓励妈祖崇拜,例如在春秋两季组织祭祀琼山海口天后庙。道光二十四年文昌县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军民至天后宫后殿崇祀“天后圣母”。[16]官府每年于春秋两季举行祭祀活动,知县筹备祭品,由承祭官行礼祭祀。可见,官府不断推崇妈祖崇拜,地方官员积极响应,促进妈祖崇拜在海南的发展。再看泰华仙妃崇拜,始于元代,纵观元明清三代直至民国,在官民共同努力下经久不衰。泰华仙妃虽然在嘉靖年间受到官府禁毁,但是民间仍然十分推崇,香火未断。官府在嘉靖以外的时代也是尽力推崇泰华仙妃崇拜的。

五、结语

泰华仙妃崇拜自诞生开始,历经元、明、清三代,地方志中有关泰华仙妃传说的描述大体一致。说明海南民间对泰华仙妃的崇拜没有中断,没有赋予泰华仙妃崇拜新的内容。

道教在宋元两代传入海南,并与当地民间崇拜相结合,创造了许多带有道教色彩的民间神灵。泰华仙妃是其中之一,她对灾、旱、疫、盗的感应体现了海南道教的特点,泰华仙妃崇拜与军坡节也有联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官民对泰华仙妃崇拜的态度是有区别的。民间的祭祀从未停止,官方的态度曾有明显转变。特别是明嘉靖年间,士大夫为推广儒家正统,对非朝廷祀典内的民间庙宇给予捣毁。尽管泰华仙妃崇拜受到元朝的承认,明朝仍有意列入捣毁的行列。然而,泰华仙妃崇拜以救疫济旱为名保存下来。嘉靖之后直到清末,政府的态度与民间一致,官府出资修缮庙宇、维持香火,泰华仙妃崇拜得以延续,这种繁盛的景象一直延续至民国。

海南泰华仙妃崇拜与妈祖崇拜的联系使其带有福建文化的内容,有利地促进了海南与福建之间的文化交流。

[1] 李文烜,郑文彩.琼山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1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 赵旭东.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68.

[3] 唐胄.琼台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4] 戴熺.琼州府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2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5] 王贽,关必登.琼山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9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6] 吴应廉.定安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3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7] 牛志平.海南文化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195.

[8] 盖建民, 何振中.道教医学精义[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43.

[9] 马日炳.文昌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4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10] 张廷玉.明史[M]//百衲本二十四史.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11] 刘烨.论道·道教入门600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46.

[12] 明代官修:明太祖实录:第1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3] 明代官修:明宪宗实录:第6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4] 杨宗秉.琼山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0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15] 明谊,张岳崧.琼州府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5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16] 张霈.文昌县志[M]//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琼州府部第14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许秀清)

Taihua fairy princess worship on Hainan island during Yuan to Qing dynasties

Zhang Ziju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In local peoples’mind,Taihua fairy princess, similar to Ma Zu in Putian, Fujian, gave peace to the local people and saved the people during disasters, droughts, contagious diseases and thefts. 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worshiping Taihua fairy princess would evade you from the disasters, that is why some people still worship her today. We attempt to study Taihua fairy princess in terms of legendary introduction,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he attitude of the local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towards Taihua fairy princess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Ma Zu worship, focusing on historical documents-inscriptions and local chronicles compiled by the officials or folks in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Yuan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Hainan folk people worshipped Taihua fairy princess without interruption in a strong tint of Taoism. From the era of Jiajing emperor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federal administration took a similar attitude toward the fairy princess and sponsored the repair of the temples and the incense. Taihua fairy princess worship remained a prosperous scene until 1949.

Taihua fairy princess; Ma Zu; historical culture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2.020

2016-12-26;

2017-02-14

张子俊(1992-),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B933:K24

A

1672-4348(2017)02-0196-05

猜你喜欢
泰华州府妈祖
妈祖之光
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妈祖祭典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泛娱乐休闲体验,一站式打造 iMovie网尚数字影城苏州泰华店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万国茶帮”拜妈祖
婴儿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