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7-04-15 10:57李金超何建新陈金静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学院针织中原

梅 硕,李金超,何建新,陈金静

(1. 中原工学院 纺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2. 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3. 河南工程学院 纺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针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梅 硕1,2,李金超2,3,何建新1,2,陈金静1,2

(1. 中原工学院 纺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2. 河南省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3. 河南工程学院 纺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为实现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针对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针织学;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针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现代纺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具有从事针织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研发等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工程综合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根据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教育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理念,对“针织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针织学”课程的特点

“针织学”课程为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针织生产的工艺、技术、设备,掌握针织产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熟悉各类针织物与产品的特点、性能与应用,并了解国内外针织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针织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广、知识点多,分为经编和纬编两大部分,每一部分中包括织物组织、编织原理、组织特点及应用等内容;(2)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的难点在于编织原理、成圈过程、传动原理等;(3)针织设备和工艺集机电、信息和智能化技术于一体且发展很快;(4)针织产品的品种多、应用广、设计性强。

二、 “针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 教学模式陈旧

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学时主要以教材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从概念—原理—例题—习题按部就班地讲解,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营造良好的启发式、开放式和探索式学习氛围。

2. 重理论轻实践

受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存在重视理论教学、技术性和实践性内容较少且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强而实践水平较低。在“针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内容一般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多以演示、验证为主,不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中原工学院在参加高校针织面料设计大赛等赛事方面还做得不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和创新意识。

3. 教学学时少

结合“卓越计划”,中原工学院将“针织学”课时设为60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把纬编和经编机构及其编织原理、各种组织及工艺过程等内容讲解清楚难度较大。

4.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当教师的, 缺乏生产一线的实际锻炼和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

三、 “针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1. 理论教学改革

针对现有“针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原工学院对“针织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整合教学内容, 使知识模块化、 碎片化、网络化,优化理论教学体系。目前,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采用龙海如教授主编的《针织学》教材,该教材主要围绕经编和纬编两大部分展开,知识丰富,内容全面。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知识点细化、模块化、碎片化是“针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将“针织学”分成纬编、经编两大知识模块,对各个知识模块单独讲授,并通过组织结构→成圈机件→上机工艺这一脉络将两大模块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如在讲述经、纬编知识模块时,我们按照基本组织及变化组织、花色组织、选针原理等几个小知识模块分别讲授;在讲授纬编基本组织中的纬平针组织时,按照织物组织特点→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上机工艺及成圈过程为主线,其他组织作为一个个分支知识点,构成了树形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由一根主线贯穿起来,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实现了知识点的整合与分解学习,使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清晰,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模块时也更加易懂。

(2)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导学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同时通过学科竞赛,如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形式延伸课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知识面。

(3) 在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录像等教学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示针织物加工原理。在讲解一些难点、重点问题时,结合现场教学,让学生边听边看,从而达到教师易教、学生易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纬编基本组织后,结合现场教学讲解三角系统的成圈过程,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借助网络互动平台,通过QQ、微信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发挥中原工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纺织工程学科合作办学的优势,在“针织学”课程教学时适当采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 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实训、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针织学”课程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时间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人数较多、设备数量有限的现实问题,我们实行了实验室开放制度。除正常的实验课外,在“针织学”课程教学中,学院专门开放实验室,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时间。开放式针织实验室现有电脑横机1台、手摇横机数台、大圆机1台、圆袜机2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结合理论教学中各种组织的针织成圈运动动画、 视频的学习,充分利用校内学科建设平台,不断提高“针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还为学有余力并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研究课题。比如让学生了解当前针织面料的流行趋势,启发学生如何开发产品、设计产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创新意识。中原工学院与洛阳海鑫地毯厂、周口鹿邑广仁针织有限公司等多家针织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实践和接触企业生产的机会。

3.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针对目前中原工学院“针织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缺少生产一线工作锻炼等问题,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荐或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深入工程技术岗位;鼓励教师与相关企业多联系、多合作,及时反馈人才需求信息,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卓越计划”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特色,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针织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万爱兰,丛洪莲,蒋高明.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针织工程课程教学[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2):155-157.

[2] 张琦,蒋高明,徐阳. 纺织工程专业开设针织数控课程教学的研究 [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3): 201-203.

[3] 许瑞超,张一平,刘云. 针织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2):63-69.

(责任编辑:姚时斌)

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32020001);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40003,14A540006);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项目(14IPPTGG400)

梅 硕(1983—),女,河南南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纺织材料。 E-mail:meishuo2013@126.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2-0140-03

猜你喜欢
工学院针织中原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沁园春·赞中原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针织与纱线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