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7-04-15 10:25:27曾建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荆州市童装产教

曾建华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1)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曾建华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1)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根据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分析产业集群特点,补短板、促发展;采用“大数据、顾客需求、快速反应”的互联网思维,抓机遇、促转型;走出去、引进来,做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服务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在获得校企双赢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特色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也明确提出,要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职业教育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这充分说明了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地方特色产业(群)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1-3]。我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2011年以来,对接荆州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需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与地方特色行业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补短板、促发展,抓机遇、促转型,走出去、引进来,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势互补谋共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批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根据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荆州是湖北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纺织服装是荆州市八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以来,荆州市岑河针织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岑河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现有婴童装生产企业350余家,拥有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荆州市豪怡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荆州市红飞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30余家。该园区年生产婴童装1亿件(套),占全国销售量的10%左右。中国驰名商标“南极人”,湖北省著名商标“宇风”“马克·贝瑞”“小猪·洛克”等,荆州市知名商标“婴乐仙子”“龙天宝贝”等一批本土品牌走向全国,全国市场上每销售10件婴童装,其中就有1件来自荆州岑河。2013年岑河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2014年被评为“中国针织名镇”,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工业园区”,2016年被评为“中国婴童装名镇”,针纺产业被纳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童装产业纳入了国家级婴童装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4]。

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落实荆州市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将岑河工业园区打造为中国婴童服饰基地的宏伟目标,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适应荆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形势,形成了以婴童装设计为特色的发展理念,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二、 分析产业集群特点,补短板、促发展

岑河工业园区以婴童装设计、生产、销售为特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我们通过对园区内30多家重点企业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面料设计方面,对流行趋势的把握不准,图案单一陈旧,色彩暗淡,花色成人化严重,设计更新速度缓慢;在面料的功能性设计方面,更是缺乏针对童装需求的研究和开发。(2)在面料品质方面,环保性差,色牢度差,色差严重,缩水率高,手感和透气性差,不能满足较高档次童装生产的要求。(3)在批量上不能适应童装生产企业的要求,与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交货期较长,对小订单客户的服务比较差。(4)自主品牌不足,“贴牌”和“舶来”品牌生产占全部销量的70%以上,形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补短板、促发展”为重点,依托岑河工业园区,与园区内的重点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 成立婴童服装设计研究中心

成立婴童服装设计与研究中心,从自主品牌提升和婴童装产品设计两方面入手,促进行业企业发展。通过建设婴童装设计与研发平台,以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为基础,以款式新、图案新为标志,以安全性、舒适性为目标,注重服装的流行趋势,开展婴童装产品设计,并开发婴童装产品摄影平台,为培育婴童装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美誉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克服创新资源贫乏、科研产出不足、平台层次不高和高端人才匮乏等短板,增强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婴童服装的引领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和区域创新的辐射力。

2014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以岑河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园区内270多家针织服装生产企业、32家规模以上企业为服务对象,联合荆州市纤维检验局,成立了“婴童服装设计研究中心”。中心的工作目标为:(1)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为将岑河工业园区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婴童装设计、生产、销售基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助力园区服装企业转型升级;(2)以“婴童装项目”为核心,引企入校,为园区企业开展品牌设计、产品摄影、电商销售服务,打造园区自主婴童装品牌;(3)联合荆州市纤维检验局,为园区内婴童装产品提供检测服务;(4)加速湖北高校省级特色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建设、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 成立婴童装项目小组

荆州市红叶针织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叶公司)是岑河工业园区的重点骨干企业。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红叶公司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项“5431”工程,助力“红叶”腾飞。“5431”工程是以红叶公司新产品设计团队、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团队3名青年教师为骨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参与的婴童服装设计项目,成立了三个项目小组,即婴装童装春秋季外出服研发小组、婴装童装夏季服装研发小组、婴装童装冬季外出服研发小组。三个项目小组每年共为红叶公司设计500套婴童服装,其中400套婴童服装被认可,300套婴童服装可制样衣,10套婴童服装进入网店或实体店销售并成为爆款。

自2014年“婴童服装设计研究中心”和婴童装项目小组成立以来,先后为园区内企业完成了2个自主品牌的提档升级。2015年7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邹慧、罗青两位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改款100多种,设计婴童装10多款。2015年“双11”期间,天猫网店销量排名第一、二名,前20名中有6款是这两位教师设计的产品,销售52万件,销售额达1 500万元。2016年7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丁颖、章瑞茜两位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改款30多种,设计10多款。2016年“双11”期间,我校教师设计的产品4款上架,当时销量排名店铺第一,截至2017年3月,单款累计销售12 683件,销售额824 395元,销售总额达500多万元。

三、 采用“大数据、顾客需求、快速反应”的互联网思维,抓机遇、促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逐渐由实体店向网络转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购物习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转变,岑河工业园区内企业纷纷跟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2013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抓住机遇,为实现婴童装企业的快速转型,开设了服装网络营销专业方向。一方面服装网络营销专业方向贴近企业,将认识实习、营销实习等分段实习环节放到企业,在2014—2016年的“双11”期间,学生在企业轮岗实习,共为企业发出105万单,销售额达2 600多万元;另一方面为园区内企业开展电商人才培训,解决了企业对电商营销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目前全国在互联网上每销售10件婴童装产品,就有1件来自岑河工业园区,为企业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实现了销售结构的成功转型。

四、 走出去、引进来,做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专业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关键指标,做大做强专业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 引企入校,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引企业真实案例入课堂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采用引企入校,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室,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形成企业文化氛围,引企业真实案例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2014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园区内重点企业红叶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成立了红叶针织荆职婴童装设计中心,中心以学校投资与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共融资60万元,中心功能以婴童装设计、生产为主体,能够满足课堂教学和对外培训的需要。在中心建设过程中植入企业文化元素,以红叶公司“互联网+衣,打造千万粉丝”为重点,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浓厚的婴童装设计氛围与营销理念。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婴童装设计、制版、工艺的企业标准,以红叶公司的真实项目设计要求为案例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习企业标准,掌握企业职业技能,设计企业需要的产品,并做好成衣样品,按照企业标准验收,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服务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2. 走出去、引进来,构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采用引进来、走出去互聘的办法,打造了一支以楚天技能名师领衔、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极大地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引进来,打造强有力的兼职教师队伍。2014年园区内红叶公司总经理孟祥贵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同时聘请了1名婴童装设计师、1名婴童装项目经理、1名生产部经理作为兼职教师,组成了以楚天技能名师领衔、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每学期承担30学时左右的教学任务,并且每名兼职教师每学期为学院开展一次专题讲座。

(2) 走出去,培育校内名师。2014年以来,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名教师被企业聘为兼职设计师,并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室,校企双方制定了兼职设计师工作职责。三年来,兼职设计师共为园区内企业设计婴童装300多款、改款400多种,实现销售总额达3 000万元,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 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服务特色经济社会发展

婴童装产业涵盖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一个专业是无法满足产业需要的。为此,我校根据产业特点,整合专业资源,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3年以来,我校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主体,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辅,全方位、多视角为企业服务。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婴童装方向以婴童装设计、研发为核心,以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为基础,以款式新、图案新为标志,以安全性、舒适性为目标,注重服装的流行趋势,开展婴童装产品设计,提升企业产品品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网络营销方向以“互联网+衣”为核心,以“大数据、顾客需求、快速反应”的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开展电商服务,培养企业急需的电商人才,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品牌提升、企业形象设计为目标,开展婴童装产品摄影技术服务,为培育婴童装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美誉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仅产品摄影一项,合作前园区内企业产品摄影主要依靠上海等地的公司,每套成衣费用高达1~2万元,合作后每套成衣费用降至2 000元左右,每年为企业节约近百万元的费用。

六、 产教融合、优势互补谋双赢

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社会、学校、专业、行业、企业、学生共同发展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专业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企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终成果[5]。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岑河工业园区,对接园区内重点企业红叶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校企双方实现了产教融合、优势互补,达到了双赢。

(1) 2013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岑河工业园区、红叶公司共建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获批省教育厅建设资金30万元。

(2) 2014年红叶公司总经理孟祥贵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楚天技能名师。

(3) 2015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红叶公司共建湖北省高校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获批省教育厅建设资金100万元。

(4)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名师为载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名师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5) 坚持五维导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即职业导向,对接职业核心能力;竞赛导向,对接国赛、省赛;证书导向,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素质导向,对接学生职业发展;“双创”导向,艺术教育做作品,创新教育做产品,创业教育做商品。

(6) 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学做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7) 构建三方联动、四方参与、多维考核的实习实训考核机制。

(8) 打造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名师领衔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9)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仿真实训、产教融合、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校内育人环境。

七、 结语

2011年以来,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通过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改革了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社会、学校、专业、行业、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搭建婴童装设计研发中心和婴童装项目组两个平台,整合专业集群,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提高了专业办学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满足了地方特色经济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全方位、多视角服务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创新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支以楚天技能名师领衔、专业名师主导、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发挥专业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集群效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7年荆州市市政府将岑河工业园区打造成“中国婴童服装城”纳入“十三五”规划。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将继续联姻行业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助力打造中国婴童服饰城,以湖北省400多家婴童装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做大做强湖北婴童装产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婴童装品牌影响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这也是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极大地推动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及湖北省婴童装产业的内涵发展。

[1] 董晓玲.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办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70-72.

[2] 秦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29(5):76-81.

[3] 董晓玲.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改革之路: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11-14.

[4] 张晖,张德生.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5-89.

[5] 姚奇富.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3.

曾建华(1965—),男,湖北公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织工程技术。E-mail:1052925817@qq.com

G712

A

2095-3860(2017)06-0444-04

吴文英)

猜你喜欢
荆州市童装产教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荆州市关工委走访慰问全市“五老”代表
下一代英才(2023年2期)2023-04-20 03:30:47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捉迷藏比赛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 12:47:40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中国童装看即墨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2
IN-SIGHT童装概念店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