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彧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例谈
林廷彧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往往侧重课文内容分析,忽略词语教学,学生的语用能力被严重削弱。文章认为,在词语教学中挖掘多种方法,在语言环境中领悟、想象、串联、积累、运用等,能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
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文眼;想象;串联;运用
在文本中,词语是基本单位。正因为词语的“小”,所以许多高年级教师往往会忽略词语教学:词语只要懂得意思,大概会用就可以了。对此,周一贯指出:“词语在课堂训练运作中,力度和效度明显不足,原因之一是对词语教学个性的研究尚嫌不够,造成词语训练的目标比较模糊,方法比较单调,渠道也比较狭隘。”[1]从教学的角度分析,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者必须有意挖掘词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赋予词语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灵动。
在某些课文中,一个重点词就是“文眼”,教师须深入析读文本,把握关键的重点词,以此统领全文,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师生对文本的品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读了文章的最后一句,在这个句子中,最能体现诸葛亮聪明才智的词语是哪个?
生:神机妙算。
师:对。那谁能说说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呢?
生:形容很聪明,很厉害。
生:形容做事情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师:能联系上下文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生:文中具体指诸葛亮做事情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生:我认为文中具体指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上已经深思熟虑。
师:(竖起大拇指)没错,那大家看到神机妙算这个词语,你的心中有什么问题?
生:诸葛亮他“神”在什么地方?
生:诸葛亮碰到了什么难题,需要去神机妙算?
生: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那就让我们也当当小诸葛,跟老诸葛一起去算算:他究竟在借箭这件事情上算出什么?
(生认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层层深入:从词的表面意思入手,再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而后针对词的提问,更是把词语同全文的学习联系在一起,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此一来,词语教学便有了立体感。在课本中,这样的文章不在少数,需要教师潜心析读文本,找出关键词,从更大程度上发挥词语的功效。
在词语教学中,如果仅仅要求理解词语意思,那就索然无趣了。而教师如果能通过想象来激发已有表象,创造新形象,让词语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那词语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词,而是一幅动人的画,一首动听的歌曲。词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师:在课文中,许多词语展现了人间不同的美,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出示一组词语: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形态万千
师:请大家把词语当作画,边读边想象那是你生活中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播放轻音乐)
生:我读着“波澜壮阔”,仿佛看到了在电视上看过的大海,蔚蓝色的海水在涌动着,一浪拍打着一浪,相互推挤着,很有气势。
师:理解出了气势美,能把这种感觉读读吗?
(生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师:让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尽情体会一下。(全班齐读,颇有样子)
生:读着“奇峰罗列”,我好像看到了桂林的山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好像正在喝水的大象,有的犹如休息在山顶的老鹰,还有的像一个母亲正抱着她的孩子。
生:读着这些优美的词语,我犹如……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美美的读吧。(配上轻音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词语成为立体的多维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无需过多对词语的解释。许多汉字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象,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内心已有的生活体验,再通过个体的情感朗读,此时,珍藏在学生心里的词语是作为一幅动人的画、一首美丽的小诗。如此独特的理解,学生怎会轻易忘怀?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经常被教师当作一个独立的单位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词语教学的有效度大大降低。其实,词语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关键看教师如何去把握。笔者认为,注重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段落教学甚至篇章教学的联系,词语教学就拥有了“肌体”,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立体感,这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教时教学片段:
师:(先沉重叙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检查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谁来读读第一组词语?
(屏幕显示出第一组词语: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建筑宏伟、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教师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师:再读读第二组词语,谁愿意来试一试?
(屏幕显示出第二组词语:任意破坏、统统掠走、销毁罪证、奉命放火、烟云笼罩、化为灰烬)教师先指名读,再全班齐读。
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下你认为最难写或者重要的两个词语,把它写工整。
(学生在作业簿子上认真地书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了什么词语?为什么选它?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说一说!
生:我选的是“金碧辉煌”,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圆明园的装饰华丽无比。
师:对这个词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认为“金碧辉煌”还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的技艺高超,这样美好的东西被毁灭了,足见八国联军的惨无人道。
师:(表情凝重,微微点头)真不错,词语能从中外双方的角度分析。大家还写了其他什么词语?
生:我选的是“诗情画意”,因为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足见古代诗人富有想象力,才华横溢。他们是那么了不起!(课件出示有关“诗情画意”两位诗人的诗句,教师美读。)
生:我选的是“统统掠走”,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更让人看出作者对入侵者的无比痛恨。
生:我选的是“销毁罪证”,因为这个词语让我仿佛看到了侵略者们面貌狰狞,手持火把,在圆明园燃起了大火,他们是多么可恶呀。
生:我写的是“化为灰烬”,因为这个词语让我似乎看到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在浓浓烟雾中轰然倒下,化为废墟。这些外国强盗简直没有人性!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任人欺侮,好可悲呀!
师:是呀,落后才会挨打,沉重的教训哪。再看一组词语,一起读!
(屏幕显示出第三组词语:文物珍贵、美园毁灭、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巧妙布局)请生齐读。
师:能不能将这五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按照文章顺序写,不要弄错,请一位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填写词语,师巡视。待全班同学大部分完成后,指明同学梳理写作脉络,出错的同学订正,形成如下板书:历史地位、巧妙布局、建筑风格、文物珍贵、美园毁灭)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可谓匠心独运,根据本文中四字词语多的特点,同时依据文本具备强烈的爱憎情感的特征,设计出了一堂与众不同的词语教学。教师把四字词语分成三组。第一组是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四字词;第二组是刻画八国联军的四字词;第三组则是有关课文的顺序的四字词。在前二组四字词语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书写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两个词语,并从中选一个最重要的词语分析并说出写这个词语的原因。此教学步骤妙在既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又把词语教学和课文整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巧妙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给学生降低了分析课文的难度,一箭三雕。学生的分析也特别得心应手,课堂精彩分析层出不穷。另外,第三组词语教学也甚是巧妙,本组打乱顺序的四字词语居然是课文的小标题,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顺序重新书写排序。此组词语考验的是学生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纵观此片段教学,以三组词语教学贯穿课堂,让人印象深刻。如此教学,词语贯穿于深厚的课文背景,与写字教学挂钩,词语教学开掘出了深度与广度,纵贯横连,此词语教学的功效自然非一般词语教学可以相提并论了。
周一贯指出:“在词语训练中,词汇的积累是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积累词汇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突出任务。”[1]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用词语境,扩展词语的外延,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学生的说话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九自然段出现了“忐忑不安”这个词语,能说说“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吗?
生:形容心里害怕。
生:我觉得是指心神不定的样子。文中应该指桑娜在未经丈夫允许的情况下,抱回孩子后那种心神不定的样子。
师:不错,那“忐忑不安”大家能用其它词语来代替吗?
生:心惊肉跳。
生:心惊胆寒、心惊胆战。
生:惴惴不安。
师:你能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思考一下“忐忑不安”这些词语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吗?然后运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生:那天我数学考了不及格,心里老是心惊肉跳。
生:有一次,我把家里的碗给打碎了,爸妈虽然不在场,但是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心惊胆战,生怕他们发觉。
生:有一天,学校派我去参加区组织的书法比赛,在考场上,我忐忑不安地想:这么多对手,我能获奖吗?所以我写的时候,手都发抖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扣“忐忑不安”,由此进行发散:先是理解词语意思;接着用近义词来代替,激活了学生的库存;再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忐忑不安”场景。相关联的词语积累,相似的生活场景,让一个简单的词语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如此教学,学生的说话写作自是信手拈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活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2]词语教学和其他内容的教学一样,关键在于教师的重视和把握。所以,高年级词语教学要紧紧抓住重点词语,充分发掘其想象空间;多设计有助于词语积累和运用的教学环节;再加强重点词语和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全面把握,挖掘词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使词语教学的效能发挥到极致,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1]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8.
[2]蔡秀娣.词语教学方法论[EB/OL].[2017-06-10].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9035994.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