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7-04-15 09:35陈苗苗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肢体

陈苗苗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 215000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陈苗苗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 215000

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展开探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患有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展开研究,33例患者为一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主要为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而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再加上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患者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的进行检测、评定、评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从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及训练后肩、肘、腕的活动度、Lindmark评分的改善情况上看,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进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加以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可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曰脑卒中曰偏瘫曰上肢运动功能曰日常生活能力

患有脑卒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以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都出现上肢瘫痪的情况,并且恢复很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医学上不断提高对其上肢功能的训练效果,而在常规肢体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康复机器人主要是通过功能、娱乐等多方面的性质提高患者对训练的积极性。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已经逐渐被运用在临床医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就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选择66例患者来进行分组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经检查确诊为患有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这些患者都具有清醒的意识、稳定的生命体征及无障碍的语言、认知,并且经其个人意愿可接受参与该研究,其患侧上肢的改良Ashworth均大于Ⅲ级,上肢肌力小于2级,这些患者病程皆小于3个月,没有伴随有肝、肾、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疾病或是骨关节疾病。将这66例患者分为每组3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中有1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 35~70 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9.14±13.78)岁,16例属于右侧偏瘫,17例属于左侧偏瘫;对照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3~7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60.17±10.68)岁,14 例属于右侧偏瘫,19例属于左侧偏瘫。对比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训练,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这些治疗基础上再加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的常规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是通过运用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A2康复机器人对肩关节进行屈曲、内收、外展等训练,对肘关节进行屈、伸等训练,将前臂前后旋转,加强手抓握的训练。训练包括单关节训练、二维训练及三维训练,单关节训练通过煎鸡蛋、枪击、射箭等游戏项目对肩、肘、腕关节进行训练,二维关节则通过摘苹果、擦墙、几何图形等游戏项目对多个关节协调进行训练,而三维训练则是通过击球项目增加二维训练的活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游戏项目及训练难度,再逐渐增加难度,开始训练时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让患者每天进行一次30 min的训练。

1.3 评价方法

运用机器人的评价系统分别对患者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的肩、肘、腕的活动度及手握力、Lindmark评分、上肢神经传导速度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不同训练时间点的肩、肘、腕的活动度进行评定得出,两组患者在训练前肩内收、肩外展、肩前屈、肘屈、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手握力这几项上的评分差异不大,在训练4周后观察组患者肩内收评分为(61.97±18.63)分,肩外展评分为(74.23±27.83)分,肩前屈评分为 (76.67±28.33)分,肘屈评分为(73.97±26.50)分,前臂旋前评分为(43.19±17.61)分,前臂旋后评分为 (38.81±16.01)分,手握力评分为(4.30±1.78)分;在训练4周后对照组患者肩内收评分为(51.14±17.93)分,肩外展评分为(54.23±27.53)分,肩前屈评分为(60.27±28.30)分,肘屈评分为(63.99±26.20)分,前臂旋前评分为(33.25±17.65)分,前臂旋后评分为(27.61±16.01)分,手握力评分为(3.10±1.73)分;从两组患者的Lindmark评分上看,训练前两组的Lindmar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4周后对照组的患者Lindmark评分为(26.35±9.45)分;训练4周后观察组的患者Lindmark评分为(19.15±9.43)分;结合上述两项结果得出,观察组取得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常规的肢体康复训练主要是运用各种的训练手法结合简单的机械对患者展开一定的运动训练,因为其训练效果由治疗师的手法及经验决定的,患者由于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枯燥的训练没有兴趣,因此无法长时间坚持训练,并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工作量较大,使得治疗师极易出现疲劳状态,从而影响训练效率。而近几年许多研究得出[2],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肢体训练的同时加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因为该训练方式主要运用特定的功能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及功能补偿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软件系统相结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感受到训练的真实性,机器人进行辅助有助于解决许多常规肢体康复训练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通过不同有趣的游戏让患者积极配合,训练时完成任务增添患者的兴趣。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以及训练效果,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内容[3],对于长期的康复训练起到很大的作用。该研究就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选择66例患者来进行分组展开探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加以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可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训练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多加以运用。

[1]侯红,范亚蓓,吴玉霞,等.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3(10):1013-1016.

[2]王会才,赵凯,葛玥.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22(9):1690-1694.

[3]张超,刘璇,侯增广,等.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12):1365-1370.

R49

A

1004-6569(2017)07(a)-0059-02

2017-04-07)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肢体写作漫谈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