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播研究

2017-04-15 08:28:50田雁冰王中云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罗平县榨油罗平

田雁冰 王中云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播研究

田雁冰 王中云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一项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流传于罗平县罗雄镇、板桥镇、马街镇等各个乡镇。2013年12月,云南省文化厅将此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播形成并在传播中延续和发展。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角度探讨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播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工艺;传播

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内在的价值提供了传播动力,以人为载体的无形文化传播也更具传播活力和创造力。

罗平菜籽油压榨技艺作为历史悠久、技艺精良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考察其传播的文化生态、传播属性,对于认识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播的文化生态

风景秀丽的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造就了罗平人特有的传统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诞生、传承与发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技艺活动,而是始终与罗平县这个特定的文化社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联系在一起的。

(一)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流传地的自然环境

罗平县地处云南省东部,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地处东经103°56′~104°42′、北纬24°32′~25°24′之间。境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99公里,位于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内除南部八大河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外,其余为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5.3℃,无霜期长达280天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800毫米,是云南省四大多雨中心之一。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优势,孕育了罗平独特的生态农业。罗平是我国的油菜生产基地县之一,每年立春时节到来之际,这里的油菜花是全国开得最早的地方。2002年,80万亩油菜花海创下了“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i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二)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历史渊源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压榨菜籽油最早的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有关榨油机和榨油方法在《王祯农书》、《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有记载。《天工开物》中对明代及明以前的榨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蔑绞刺而成……能者疾倾疾裹而疾箍之,得油之多。”

罗平菜籽油古法榨油,据《云南通志》卷十二“物产”记载,“至17世纪,曲靖府亦在生产菜子油。”《罗平县志》中记载:“清代,陆续出现酿酒、榨油、造纸等手工作坊。民国时期,县内各地均有私营榨油坊,除经营者为自已加工外,还为本村及附近农户加工或以原料兑换油脂。”1995年云南出版社出版的《罗平县志》记载,早在清代,罗平已出现手工压榨菜籽油技艺。民国期间,全县各地均有私营榨油坊,除经营者为自己加工外,还为本村和附近农户加工或以原料兑换油脂。

(三)民风民俗中的活载体

菜籽油有独特的刺激性气味,罗平人却甘之如饴。笔者在罗平县文化馆走访中了解到,在解放时期,罗平县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条件艰苦,每年每家只有三四十斤的存油,但也舍不得吃,到了春节的时候,这些菜籽油用来点燃七芯灯十五天来祈祷粮食丰收、万事顺遂、家人幸福安康,为了不让七芯灯熄灭,村中每家都要轮一天。七芯灯用酱釉制作而成,陈设古朴大气,用菜籽油点燃的七芯灯要比其他油更加明亮,因为在当时菜籽油很稀有,用来祭祀会显得更加虔诚。

二、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传播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属性主要包括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笔者根据第六代技艺传承人罗丽江访谈了解到,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在她的家族内部相传五代,自己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学习榨油技艺的。由此可知,这种长辈对晚辈进行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在家族内部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属于亲缘传承。由于家庭成员之间有血缘关系,这种传传播方式有必要保存下来,支持老艺人向自己的亲属传授技艺,鼓励年轻人向父辈、祖辈学习。

三、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传播过程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提出传播过程的五要素说,即“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谁是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阐释了传播的主要环节,为理解传播的结构提供了认识路线。

笔者采访得知,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法榨油技艺,2012年罗丽江创办依鲁古法榨油作坊,收有徒弟20余人,平日里罗丽江榨油过程中徒弟在一旁观望,在炒菜子、蒸菜籽、榨菜籽等关键步骤或制作难度较高的地方,师傅会给徒弟耐心讲解、言传身教,一方面靠师傅的口传心授,另一方面靠徒弟的领悟能力,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过程才能将技艺领会贯通。

笔者以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理论为参考,以罗丽江创办的依鲁古法榨油作坊为具体案例来对其传播过程的模式试图进行分析,简要梳理其传播的传播过程:以传承人为代表的组织者通过对徒弟及游客口头讲解的方式对榨油过程中使用榨油原料、工具、工序等内容展示,普及了大众对古法榨油技艺遗产项目的认识,文化权利意识增长了,对民族、社区的认同获得了强化。

从整个传播过程中看,大众传媒作为传播媒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笔者调查了解到,2012年12月13日,曲靖电视台对其做过专访。同年12月20日,罗平电视台对其做过专访。2017年4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做宣传报道《咱们家乡春天美——花海经济看罗平》中对古法榨油技艺做过宣传。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及一系列的宣传,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以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方式更多的进入大众的视野,传播的受众者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四、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的直接性角度分析,通过对罗平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的记录与保护,可以让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良好的传承环境和真实的文化空间。从传播的间接性角度分析,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度都会大大提高,并提高当地罗平人的自信心,増强社区共同体凝聚力等方面有积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的系统,在时代背景下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文化环境变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等困境影响下如何实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1]贾思勰.齐民要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2]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龚翔.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云南农业大学第十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罗平县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播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RWX027

田雁冰(1993.4-),男,山东安丘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猜你喜欢
罗平县榨油罗平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回到“罗平”
奥秘(2022年5期)2022-05-31 02:22:41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养蜂技术与蜂产品知识培训会在罗平召开
蜜蜂杂志(2020年12期)2020-12-02 18:00:54
罗平记
边疆文学(2020年5期)2020-11-12 02:29:46
罗平县总工会:联合承办花海马拉松比赛
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 15:40:48
油菜花开春意浓
土榨油并非越“土”越健康
云南罗平 油菜花开
土榨油是否越“土”越健康
家庭医学(2016年2期)2016-03-14 2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