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娇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基于DEA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16市工业企业为例
郑文娇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首先阐述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建立基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安徽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经典模型BC2测算2015年安徽省16个市技术创新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最后,根据安徽省16市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情况,分析结果并提出建议。
DEA;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企业
“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今后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创新。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决定性作用,并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技术创新的效率就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投入要素相对于产出能力的利用率,它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提出解决对策。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其16个市进行技术创新进行绩效分析,以反映安徽省在创新活动不同环节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找出其中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提高安徽省各市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能力,促进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1]方法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作出评价。DEA评价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对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同时进行评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这样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系统问题,运用DEA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无疑是可取的。DEA的经典模型C2R模型和BC2模型,Banker、Charnes、Cooper[2]在C2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凸性假设,称为BC2模型
BC2模型剔除了C2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这样技术效率被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而通过换算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管理信息。本文就是采用了BC2模型对安徽省16个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6]的结构要素可以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R&D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以及创新产出能力。根据自主创新阶段模型[7]中的技术创新部分,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为技术开发人员、经费和消费吸收经费,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为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邰鹿峰、徐洁香[8]使用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有效发明专利数作为产出指标,使用的投入指标是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本文的投入指标选择三个指标: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经费。产出指标选择两个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
(二)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
由于技术创新跟科技活动紧密相关,所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从安徽省2016年统计年鉴采集了安徽省各市企业科技活动数据用于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具体原始数据如表1。
表1 安徽省各市企业科技活动数据
(一)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结果
在技术创新阶段,本文使用的产出指标是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投入指标是R&D经费、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经费。根据所得数据,将安徽省的每个市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运用DEA模型,由DEAP2.1计算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安徽省各市企业科技创新评价结果
表3 产出与投入指标松弛变量取值
表2中crste是综合技术效率,vrste为纯技术效率,scale为规模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产出与投入指标松弛变量取值,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二)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分析
1.综合效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达到有效状态的为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滁州、宣城、铜陵这7个城市,且规模收益不变,说明在2015年这7个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安庆、池州、六安这3个城市的综合效率分别达到了0.975、0.913、0.970,处于比较有效率状态,其他城市的综合效率均低于0.9,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其中综合效率最低的为马鞍山,只有0.558,从表2可以看出,马鞍山的综合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主要由于它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比较低和不理想状态。总体来看,安徽省的大部分城市的综合效率处于优的状态,个别城市相对较低。
2.规模收益分析
从表2可知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滁州、宣城、铜陵这7个城市规模效率达到有效状态,规模效率都达到1,规模报酬不变。其次,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714、0.978、0.805、0.737,这四个城市的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也就是说,当以一定比例投入投入指标要素时,产出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优秀状态,可能是这四个城市的投入有点过多,并没有达到投入产出理想比例状态,可适量地减少投入要素的投入。另外,宿州、六安、池州这三个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均达到1,其3个城市的规模效率分别为0.657、0.970、0.913,规模报酬呈现递增状态。可适当增加投入要素,已达到规模收益最优状态。综上所述安徽省大部分城市的技术创新在规模上是有效率的。
3.松弛度分析
由表3得到产出松弛度与投入松弛度(或称冗余)。
(1)从表3中可以看出合肥、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滁州、六安、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这13个城市的产出指标是有效的。宿州的第一个产出指标即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是有效的,但第二个产出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并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当第二个产出指标增加55.197个就能达到有效状态,说明宿州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淮南和马鞍山的第二个指标均达到有效状态,而第一个产出指标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其中淮南指标一增加543330.341万元、马鞍山指标一增加724294.563万元均可达到有效状态,说明这两个城市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2)从表3中可以看出投入指标没有冗余的城市是合肥、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滁州、六安、芜湖、宣城、铜陵、池州、黄山这12个城市。宿州的第一个投入指标和第三个投入指标没有冗余,而第二个投入指标并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当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个投入指标减少198.154万元就能达到有效状态,说明宿州的技术引进经费投入过多,可适量减少。同理,淮南第二个指标技术引进经费投入若减少2380.720万元可达到有效状态,马鞍山第三个指标消化吸收经费投入若减少3017.346万元可达到有效状态增。而安庆的技术引进经费、消化吸收经费均投入过多,分别减少3297.537万元、1461.656万元均可达到理想状态。
(一)结果分析与结论
根据以上的综合效率分析、规模效益分析、冗余分析得出,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滁州、宣城、铜陵这7个城市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并没有冗余,说明DEA有效,这7个城市的投入与产出均无需调整,目标值等于初始值即达到预期目标,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优。合肥的技术效率为1有效、规模效率0.714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虽然单项投入不需要调整,但应该缩小整体规模。宿州的技术效率为0.990小于1,规模效率为0.657小于1,规模报酬递增,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专利数应增加55.197,在产出指标不变的情况下,R&D经费减少422.801万元、技术引进经费减少200.975万元、消化吸收经费减少0.944万元。淮南州的技术效率为0.642小于1,规模效率为0.978小于1,规模报酬递减,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543330.341万元,在产出指标不变的情况下,R&D经费减少34048.236万元、技术引进经费减少3740.115万元、消化吸收经费减少14.321万元。六安技术效率为1有效、规模效率0.974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增,说明单项投入不需要调整,但应该扩大整体规模。马鞍山的技术效率为0.693小于1,规模效率为0.805小于1,规模报酬递减,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724294.563万元,在产出指标不变的情况下,R&D经费减少92324.695万元、技术引进经费减少906.652万元、消化吸收经费减少5433.959万元。芜湖的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0.737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减,应缩小整体规模。池州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0.913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增,应扩大整体规模。安庆的技术效率0.975、规模效率有效,要提高技术效率同时R&D经费减少2418.33万元、技术引进经费减少3385.531万元、消化吸收经费减少1515.217万元。
(二)评价结果建议
1.巩固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
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如安徽省的16个市每个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从评价结果来看,部分城市要减少规模,部分城市要扩大规模,根据每个市的经济状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活动;另一个是要以区域的技术创新现状为基础,如本文的技术创新评价中,由于各市的技术现状不同,有点市要减少投入,有的要增加投入。只有做到既结合经济发展现状有联系技术创新基础才能是技术创新的效率达到最优,才能实现规模收益最优化。
2.紧随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紧随政府技术创新政策。政府部门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促进科技活动的政策,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从宏观上加强和完善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导向机制。紧随政策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企业还能依据政策得到一定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有利于少走弯路。
3.强化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柱
(1)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科技人才,要以科技人才为支柱,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着力引进科研技术人才,关注科研人才的质量和知识结构问题,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发挥科研人才的技术水平。
(2)科研经费。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有科研经费的支持。通过财政拨款、科研基金、银行信贷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并关注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和时机,逐渐确立一批科研开发前景优、市场好的项目。
(3)完善制度。好的制度就是一个好的保障。技术创新具有长期性、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必须建立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效激励机制,做好技术创新服务支持,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贯彻落实。
[1]盛昭瀚,朱乔,吴广谋.DEA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theeffi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78(2):429-444.
[3]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李荣平,李剑玲.多指标统计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25(1):85-88.
[6]韩景元,杨忠敏,庞更新,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与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23(3):90-94.
[7]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75-210
[8]邰鹿峰,徐洁香.安徽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的效率评价方法[J].宿州学院学报,2016,(12):12-15
郑文娇(1992.10-),女,汉,研究生在读,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