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张 静
多管齐下,激活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张 静
我国英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哑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侧重于让学生开口“说”英语,而是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做题能力,以至于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优化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初中;英语口语;现状分析;策略分析
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逐渐产生了一个“痼疾”,即不敢开口说英语,宁愿用笔来表达,宁愿埋头做海量的英语题目,就是不想开口说英语,最后甚至出现“考试高分,口语零分”的极端现象,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尴尬现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从多方面探讨相关策略,多管齐下,获得良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为改变学生羞于开口表达英语的状况,首先需要激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这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这是一种渴望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小组对话交流、讲故事比赛、短篇话剧表演和朗读英文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给予学生新的刺激,产生新鲜感,从而保持对口语表达与运用的兴趣。以朗读为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多模仿应用软件或者录音机里面的英语朗读方式,反复倾听、反复揣摩每一个发音方式,尤其是自己第一次没有听明白的发音,然后进行模仿式的朗读。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中抽出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朗读训练,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和语调,加强学生口语发音的节奏感。
朗读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性,但是却需要学生每天坚持朗读一定量的词汇、句子等,为避免学生出现中断现象,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朗读训练,并要求学生的朗读一定要与录音机的同步,帮助学生养成每天抽出时间朗读英语句子和词汇的习惯,让学生按照英文的习惯表述,从而让学生更加准确、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套语,因为利用现有的套语正是适应英语表达习惯的具体表现,能够保证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此外,在朗读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技巧与能力。
语言的交流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环境支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创造一定的口语表达氛围,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外部环境对自己情绪的调动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融入环境中,激发学习口语交际技巧、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热情。但教师在创设这种环境与氛围时,须注意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之中进行自由的朗诵、学习和交流。其次,这个过程还需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使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说出英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3 Let’s celebrate!的教学为例,由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万圣节的准备,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与此话题相关的情景,以浓厚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小组对话的模式让学生试着朗读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或者探讨词组之间的区别,如dress up 与dress/wear/put on之间的差别,dress up意为“乔装打扮成某人某物”,例句有“I’ll dress up as a wolf.”而dress的后面跟的是sb. 或 oneself,例句有“The boy can’t dress himself.”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并造句,或者用一些句型进行对话交流。
现实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的情况比较少,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中,走出课堂之后,学生就相当于忘记了英语这回事,根本就意识不到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对促进英语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其中或多或少有着学生的别扭情绪,学生会觉得走在大路上或者在家庭中说英语是一种很“作”的表现,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这个强大的母语环境中,学生周边的人都使用汉语,而唯独自己使用英语,会略觉尴尬,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此时可以换一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如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原版电影,让学生观赏,仔细分析电影角色中英语的语调、发音以及节奏等,刻意去模仿,这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电影《音乐之声》,要求学生跟着电影人物角色的发音方式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还可以学着唱里面的英文歌,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的魅力。为帮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着手,以学生常见的衣食住行等为话题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和交流。如教师在讲解课文Dream House时,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居住的家园展开相关对话交流,做练习“Design a house that you think is perfect and do the drawing on a piece of paper.”然后再用英语向同学进行相关的描述。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将自己对家园的描述转化成为书面的形式,然后进行脱稿演讲,帮助学生克服上台演讲的恐惧,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演讲的信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以现代科技“Technology”为话题,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持正面的观点,即Technology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另一组学生持否定的观点,即Technology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展开相关辩论。这种方式最好是即兴的,不需要做任何的准备,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即兴发挥,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口语技巧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给予学生表达这些问题的机会,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表达技巧,优化教师的口语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表现自我的信心,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朗读教学、演讲方式和辩论形式等都是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权利的方式,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大胆地表现自己。还是以课文Dream house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演讲之外,还可以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和案例,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对课文中提及的各色“house”进行归类分析,对陌生的单词进行自主拼音标和讲解,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这是一种“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一旁充当引导者和最后的评价者,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肯定了学生的能力。而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和生动的音视频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兴趣。
总之,为了让学生转变对英语口语训练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增强,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连贯性的口语训练,并帮助学生形成热爱阅读、热爱运用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习惯,克服那种不敢开口、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并注意中英文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注重用英文的表达习惯进行口语交流,善于用英语表达习惯组织语言、表达思想。而教师需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做好“引导者”的工作,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能力,让学生在自由表达英语的过程中强化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不断促进自身综合英语素质的提高。
包红芹. 2013. 多管齐下,提高表达能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生英语(2):14.
丁华云. 2014. 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 才智(10):73.
刘春玲. 2014. 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表达能力策略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