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Story time)教学设计

2017-04-15 08:41:41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张元元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6期
关键词:意图文本课文

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张元元

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Story time)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张元元

Step 1. Pre-reading

(1)Duty report 师生相互问候之后,教师请值日生Andrew汇报并提出三个与本课时相关的问题。

Q1:Where do I live?

Q2:How do I come to school?

Q3:What do I like doing?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What about you?

(2)Enjoy a song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We know Andrew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Do you like music?

Ss:Yes!

教师播放动画,学生边听歌曲边模仿教师做动作。

T:What’s the song about? 以此问题揭示课题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3)Learning aims PPT呈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明确。

【设计意图】

通过值日生汇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提出的问题和本课息息相关,不仅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英语学习中来,而且还为新知做好了铺垫;通过追问,进入到歌曲欣赏环节,学生TPR活动,边唱边跳,渗透本课要学习的部分单词和句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了课题;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效果更好。

Step 2. While-reading

(1)Look and guess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coming? 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 If you don’t know, you can try to guess.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说出的交通工具单词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Mike, Su Hai, Yang Ling和Liu Tao乘什么交通工具去上学。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Watch and link

Are you right?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eck the answer. 教师带学生边看动画边做连线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明确文本的主旨信息。

【设计意图】

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各自猜测了Mike, Su Hai,Yang Ling和Liu Tao上学时的交通工具,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学生最喜欢的看动画的方式,带着问题去听和看,并核对自己的猜测。学生学习了句型...comes to school by/on...和词组on foot,by bus, by car, by metro,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提前有所预习,但记忆可能比较模糊,课堂上根据印象猜测,成功率就比较大,这样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3)Read, answer and act

T:Why does Su Hai come to school by bus? Read page16, fi nd the answer and then underline it.

学生自读第16页关于苏海的描述,思考为什么她乘公共汽车来学校。教师出示地图,找到苏海的家和学校,推测两者离得较远,学习词组far from,找到City Library,比较距离,学习near。There is a street on the map. What’s its name? 学习on Moon Street,最后学生总结出Su Hai家的住址,自然也就得出结论:因为家离学校较远,所以要乘公共汽车。

T:If you were Su Hai,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self? 教师出示提示语,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

先细读文本信息,再引导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辅助语言学习的习惯,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关注、查找、处理、分析各类信息并用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既训练了思维,又获得了成就感,对所学语言知识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长久的记忆。

(4)Work in group

Read page17, circle their homes,discuss and mark them on the map.教师出示小组合作自学要求,在小组内讨论文本中其他三个人的家在哪里,从而得知他们为什么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来上学。文本中没有直接给出Mike乘地铁来上学的原因,这里留了一个空白,同时也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讨论交流的空间。

T: Why does Mike come to school by metro? It was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s your opinion?

S1: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is father is a metro driver.

S2: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is home is far from the school.

S3: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e thinks it’s faster than other transportation.

S4: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it’s convenient to take the metro.

S5: Mike comes to school by metro maybe because he likes taking a metro.

...

教师适时给学生补充并追问,深入挖掘了教材的内涵,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快乐的知识海洋中。

【设计意图】

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了对文本第16页的学习要求;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并了解其他几位同学的情况,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师预设的问题Why does Mike come to school by metro?并充分讨论。在小组汇报环节,小组员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级内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语言,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或班级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5)Listen and repeat

听录音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设计意图】

学生充分理解对话之后,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模仿逐句跟读,并对学生跟读的准确性、流利程度、情感和语气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增强学生模仿的意识与能力,为后面的拓展延伸做好铺垫。

(6)Read and retell in groups

从齐读、分角色读、带读等方式中,快速确定一种,在小组内朗读。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根据板书或PPT中表格复述课文,进一步梳理并巩固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Step 3. Post-reading

(1)Make a new story

周末Yang Ling,Mike和Liu Tao到Su Hai的新家去参观,Su Yang热情接待。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一下。4人小组,设计对话。

【设计意图】

学习语言,内化语言,输出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部分的设计是拓展延伸,由Su Yang来接待客人,她并不了解其他三位朋友,所以这也给学生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汇报也展示出他们的能力。根据他们自己设计的情境,穿插了不同的对话内容。有的问上学的方式,有的相约去某个地方并对交通方式展开讨论,有的询问来时的交通方式,不脱离文本主旨并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Homework

Read the story fl uently, try to retell the whole story.

熟练朗读课文,复述整个故事。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you made in class.

把课上编的对话写下来。

Collect the names of public transport.

收集更多的公共交通方式的名称。(选做)

【设计意图】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从听说读写等不同方面布置,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并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意图文本课文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