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效果的探究

2017-04-15 08:17马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皮下色素抗凝

马斌

三台县塔山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四川绵阳 621109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多发生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会出现进行性肿胀、疼痛、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浅静脉曲张、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该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静脉剥离术的临床疗效,选取2012年4月—2016年5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6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于2012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除接受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凝血项目等基本检查外,还作了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以掌握静脉狭窄性及下肢静脉曲张程度,无手术禁忌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无静脉栓塞疾病史,未接受抗凝治疗;排除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抗凝治疗史与静脉栓塞疾病史患者。将患者依据所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共6例,男 2 例,女 4 例,年龄 34~62 岁,平均(46.9±7.1)岁;治疗组共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30~66岁,平均(46.6±6.3)岁。将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性统计资料展开统计学对比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静脉血管剥离术治疗。方法:在股动脉内侧,自腹股沟韧带向下作弯向内侧的纵行或斜行一个长度有6 cm左右的切口;把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后在股动脉内侧将浅筋膜切开,以此将卵圆窝显露出来,便可以发现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汇合处,之后用弯止血钳将大隐静脉主干分离出来;沿静脉干分离,依次将旋髂浅、腹壁浅、阴部外浅、股外侧和股内侧静脉等分支找出来结扎、切断,并一一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后方与股静脉相距0.5~1.0 cm的地方结扎大隐静脉,将两把止血钳钳夹在结扎线的远端,在钳间将静脉切断,在近端进行缝扎;将大隐静脉剥离器逐渐插入并推进,将静脉切断后抽出,然后继续分段切除;最后将各个切口缝合起来,利用绷带均匀用力的包扎起整个下肢,以防剥脱部位出血。

观察组采用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结合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治疗,患者在入院后给予抗凝药物华法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993)口服,并依据治疗情况确定适宜剂量,在出院时调整至2.0~3.0之间。出院后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维持至少6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出院后进行为期8~12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的静脉通畅率、静脉溃疡愈合率、疼痛缓解、肿胀缓解率、色素沉着缓解率、皮下硬结缓解率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患者的各项统计数据信息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对患者的各项随访指标展开组间对比分析,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验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组静脉溃疡愈合例数达到了39例,占97.50%;疼痛缓解例数达到了38例,占95.00%;肿胀缓解例数达到了36例,占90.00%。观察组静脉通畅例数1例,占16.67%;静脉溃疡愈合例数1例,占16.67%;疼痛缓解例数1例,占16.67%,色素及皮下硬结无变化。因此两组在疼痛的缓解上肿胀缓解、色素沉着及皮下硬结方面,治疗组在各项指标上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共出现3例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7.50%;观察组出现了4例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采取可溶栓抗凝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后,静脉恢复通畅。

3 讨论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症状表现多为下肢出现疼痛、溃疡、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等现象。目前临床上对于不同原因所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采取的治疗方法无统一标准,因而及时确定适应证,并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此病时的关键。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术式[2],在患者发病早期可采取,静脉切开成形术[3]、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球囊扩张配合激光治疗[4]、介入治疗[5]、开放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静脉剥离术虽然存在创伤较大,但是由于其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来说较少,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可作为临床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较好的参考方案。

综上所述,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静脉剥离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可提高患者的静脉溃疡愈合,缓解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下硬结及湿疹等现象,比较适合基层卫生院在临床上运用。

[1]刘坚军,范隆华,李旭,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髂静脉、下腔静脉间压力差的测定[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4):415-417.

[2]余召军,周为民.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和治疗[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2(1):71-76,81.

[3]张杰,邵初晓.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33(6):880-884.

[4]杨真真,刘强,杨兴龙,等.腰骶椎恶性肿瘤引起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J].广东医学,2016,37(24):3799.

[5]黄崇青,虞冠锋,黄景勇,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45例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12):902-906.

猜你喜欢
皮下色素抗凝
色素热舞
“听话”的色素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天然色素及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