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课程资源 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对古田县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7-04-15 06:16邵翠珊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田县政治课乡土

邵翠珊

(古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福建 古田 352200)

挖掘乡土课程资源 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对古田县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邵翠珊

(古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福建 古田 352200)

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别具特色。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既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德育功能的重要载体。笔者以古田县乡土课程资源为例,探讨高中政治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课程理念,重视对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乡土课程资源;重要作用;挖掘和利用;教学实效

一、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1]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乡土情怀,培育他们对家乡、家庭的热爱之情,实现传授知识与完善人格的双重教学目标。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03实验版)》明确指出:“学校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一套融百科性、时政性、包容性的综合教材,要求教学过程要有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这就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但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过于依赖教材的现象,课程资源利用较为单一化,忽视对学生非常熟悉的乡土教学资源的利用,这不仅造成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的闲置,而且使政治课堂远离学生的身边实际,不能真正地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要使教材保持“鲜活性”,需要不断地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增添一些生动活泼的、来自身边的课外资源,将本土文化等资源有机地渗透于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使课程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增强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力,强化学生的家乡意识和家国情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位于闽江中游北部,是闽都文化、闽北文化和闽东文化的结合部,其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素有“水电之乡”“华侨之乡”“食用菌之乡”“体育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立足本土,挖掘古田乡土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将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强大的德育功能

乡土文化浸润着每个人的生命,陶冶着每个人的文化情怀,乡土课程资源承载着坚守文化之根的历史使命。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家园意识和文化归属感的培养,能促使学生焕发学习热情,在思想政治课中追寻文化的视野和意趣。

古田县人才辈出、代有名人,古田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历史上有发端于唐中期的“陆上女神”陈靖姑及影响海内外的信俗文化,近代有佛教界领袖、著名爱国高僧圆瑛大师,当代有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等乡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许多爱国志士,当年有30多人被黄埔军校录取,231人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战争中古田儿女奔赴前线,为抗日而牺牲的将士计70多人。政治课教学中融入这些乡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树立多元化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一)教师应树立多元化的课程资源理念

课程资源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文本的,又有实物的,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资源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学校教育,也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织部分。古田县杉洋镇2014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自然景观优美,自古便有“蓝田八景”美名;文物古迹众多,保存较完好的明清代古民居有198幢;理学文化鼎盛,因朱熹两度讲学于蓝田书院,素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宗祠文化浓郁,仅杉洋村就有10多个宗祠,其中余氏和李氏宗祠被列为福建省“十大宗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多元性,注意将身边的乡土资源灵活运用于相应的教学过程中。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缺乏主动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责任意识,这必然影响到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认识到乡土资源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需要走出校门,多做田野调查,吸纳传统文化精华,不断地去挖掘、去识别、去选择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中活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教学如果仅凭课本材料,远离社会生活,势必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应多利用乡土资源,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乡土资源须有鉴别能力,并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认真的筛选,找到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判断、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理论掌握和有效运用。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多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一要精选一些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图书、报刊、影像等资料,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学习县“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阅读县级大型纪念活动和研讨会的文献资料、乡贤著作、名人传记,如《金翼》(林耀华著)、《爱国爱教楷模——圆瑛大师》《印象临水夫人》《朱子与古田》等图书,促进青少年深入了解家乡文化,陶冶情操,培养优良品德;二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观黄孝敏烈士故居、圆瑛纪念馆、金翼之家、临水宫、古田食用菌市场、前洋美丽乡村等教育基地,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孝心文化、民俗文化等教育,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在活动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以达到全面提高调查、写作、表达、合作等整体素质的目标。

(三)借助乡土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03实验版)》提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借助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打造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的新课堂。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身于社会、自然的大课堂中,通过搜集、整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2]陈顺道.浅谈乡土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3(9).

[3]朱效雨.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

G633.2

A

1673-9884(2017)08-0086-02

2017-06-23

邵翠珊,女,古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古田县政治课乡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生命最后一刻 心里想的全是群众——追记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 周炳耀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们是老年大学生
——福建省古田县老年大学校歌
古田 古田县凤都镇三措并举推进乡村旅游大提升
芬芳乡土行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