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促关系思考
赵彬伽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是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因此,理清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成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互促关系
(一)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农村地区生产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现代农业的特点更多的是朝着休闲与旅游农业方向发展。而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统筹规划的优势,使散落的农家乐和农业生产基地融合,进而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体化进程。未来,乡村旅游在与现代农业的充分融合下,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样的情况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非常不利。但是自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政府对乡村地区的发展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逐渐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面貌,同时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策方面:党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就曾提出“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的指导思想,在连续的多年里也都一直延续了这样的一个方针去解决“三农”问题,让大部分农村地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资金方面: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包括对农民和农村两个部分的给予。国家的资金首先是应该要直接给予农民的,才能激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活力与热情;再次,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作为宣传促销经费、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贷款贴息补助、品牌建设扶持奖励等。
(四)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人力资源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性工程,除了需要物质基础、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外,更加需要的是人才的支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从整个农民地区的教育来看,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除此,镇干部和村干部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不足,他们大多观念陈旧,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实施的“大学生下基层”、“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一些政策,为乡村地区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
传统农村主要都是采取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供自己消费使用。但是小农经济生产水平低下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有极大的阻碍作用。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逐渐被打破,城市先进的技术、文化、人才不断向乡村地区涌入,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齐头发展,农业结构的变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
(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就业的新渠道和致富的新路子。农民利用自己闲置的房屋、土地和其它生产性资料进行经营,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而且还具有投资风险小且经营灵活的特点。当利益的获得带动了整个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整个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也被激发出来,相应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也会直线上升。
(三)有利于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
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与文明的一个双向互动上,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去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去了城市的先进文化,而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中,也潜移默化的将城市的先进的新鲜的理念、事物带给农民;另一方面,在对城市地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边远地区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保护。
(四)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的前提在于提高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当地必须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基础之上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网络、环境生态、文卫教等方面。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对旅游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建设,其中,居民素质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要求的“村容整洁”的目标都有推动作用。
(五)有利于促进农民参与意识的培养,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展,当地农民会体会到乡村旅游为他们带来的好处,渐渐地,他们已经不会仅仅满足于按照开发初期政府的要求来发展乡村旅游,又或者是为别人做事,他们会更加主动地争取自己的利益,会把自己手中的土地、房屋等资源作为开展旅游的条件。当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的时候,他们便会主动的参与到乡村旅游的管理之中去,而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也会随之提高。
[1]刘清荣.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为考察视点[J].农业考古,2006(2):270-274.
[2]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4-7.
[3]吴得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6(3):104-106.
[4]钟凤,李秀霞.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6):42-45.
[5]陈茹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经济,2011(12):19-20.
[6]是丽娜.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构建[J].生态经济,2013(11):106-109.
赵彬伽(1994-),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